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水生藻菌性疾病1.草鱼水霉病草鱼水霉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病原体】据已有的资料,引起草鱼水霉病的病原体的种类隶属藻状菌纲(Phycomycetes)中的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和芽枝菌目(Blaslocladiales)。其中,水霉科(Saprolegniaceae)中的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和丝囊霉属(Aphanomyces)的种类最为常见,也是鱼卵孵化,鱼类培育和成鱼养殖中主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正> 1、水霉病 即肤霉病。池水中的霉菌侵入鱼体表伤口,向内深入肌肉组织,向外长出一簇簇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分解鱼的组织,鱼受刺激分泌大量粘液,表现焦燥不安,最后瘦弱或继发感染细菌病而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水霉侵染鱼卵可发生卵丝病。防治:在起捕、运输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鱼体受伤。治疗:(1)  相似文献   

3.
<正> 养鱼户每年到江、湖、库、塘采集鲤鱼卵,如何安全运输鱼卵到池中孵化呢?其科学方法是: 一、湿运法:使鱼卵保持湿度,经常淋水。这样鱼卵不易生水霉,孵化率高,管理也方便。当鱼卵胚胎达到肉眼见到“眼点”时,再行搬运。发现眼点后的卵胚胎对氧的要求较低,每立  相似文献   

4.
正(三)真菌性疾病水霉病【病原体】为水霉属(Saprolegnia)或绵霉属(Achlya)的一些种类。【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焦躁不安,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真菌感染皮肤时使皮肤长霉,俗称"生毛",肉眼可观察到棉絮状附着物;鱼卵感染水霉时,其外部着生有菌丝,看上去像有绒毛一样,严重者导致受精卵大量死亡。内菌丝如根样附着在鳜鱼体表的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可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外菌丝伸出于组织之外。鳜鱼苗种因  相似文献   

5.
<正> 一、水霉病 1、症状: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与其他固体发生摩擦,以后机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在鳜鱼卵孵化过程中,此病也常发生,内菌丝侵入卵膜内,卵膜外丛生大量外菌丝,故叫“卵丝病”。  相似文献   

6.
鱼类真菌和藻类病的诊断与防控(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水霉病水霉病几乎可见于各种鱼类和其他水产养殖动物,从鱼卵、鱼苗直到成鱼均可发生,不仅可以导致病鱼死亡,而且也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病原是多种水霉(Saprolegnia)和绵霉(Achlya)。【症状】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成绵毛状  相似文献   

7.
<正>(三)真菌性疾病1.水霉病水霉病几乎可见于各种养殖鱼类和其他水产养殖动物,从鱼卵、鱼苗现成鱼均可发生,不仅可以导致病鱼死亡,而且也失去商品价值。【病原体】多种水霉(Saprolegnia sp.)和绵霉(Achlya sp.)。【流行与危害】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早春、晚冬季节最易发生。水霉菌等多是腐生性的,因此,鱼体受伤是发病的诱因,扦捕、运输、体表寄生虫侵袭和  相似文献   

8.
一、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比较适宜于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尤其是4—5月份更为突出。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等鱼病,成鱼春季易患水霉病、鲤鱼白云病和鲤春病毒病等病。  相似文献   

9.
<正>(三)真菌性疾病水霉病水霉病几乎可见于各种养殖鱼类和其他水产养殖动物,从鱼卵、鱼苗现成鱼均可发生,不仅可以导致病鱼死亡,而且也失去商品价值。【病原体】多种水霉(Saprolegnia spp.)和绵霉(Achlya spp.)。【流行与危害】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易发生。水霉菌等多是腐生性的,因此,鱼体受伤是发病的诱因,扦捕、运输、体表寄生虫侵袭和越冬  相似文献   

10.
<正> 大口鲇抗病力较强,特别是成鱼阶段,一般不易发生鱼病。但在鱼卵孵化和苗种培育阶段发病较多,有时会造成大量死亡。常见的鱼病有水霉病、白皮病、暴发性病毒病、肠炎病、寄生虫病及亲鱼外伤等。现根据我们工作中的鱼病防治体会和他人经验,将大口鲇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1.病原: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科中许多种类寄生而引起的。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种。菌丝细长,多数分枝,少数不分枝,一端像根一样扎在鱼体的损伤处,大部分露出体表,长可达3cm,菌丝呈黑色,似柔软的棉絮状。扎入皮肤和肌肉内的菌丝,称为内  相似文献   

12.
<正> (三)鱼苗孵化 1、孵化环境条件 (1)水温 黄颡鱼在18℃-30℃的水温范围之内均能孵化出鱼苗,适宜于大规模生产的水温在21℃-29℃,最适水温是23℃-28℃。由于胚胎发育的速度和胚胎能否正常发育与水温的高低直接相关。水温高于30℃和低于18℃孵化,常导致低温的水霉病较多,高温通常较多的畸形鱼苗,孵化率较低。黄颡鱼受精卵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见表。  相似文献   

13.
在池塘孵化鲤鱼苗,需设置鱼巢,收集鱼卵,以提高孵化率和鱼苗培育率。以往人们常用的鲤鱼巢有:棕片、树根、水草等,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用这些东西作鱼巢,手续较多,池内常掉落这些鱼巢的残物,在收集鱼巢或捕鱼时,在清理残渣时,感到费时麻烦,也易损伤鱼苗,缺点不少。但用网片作鱼巢  相似文献   

14.
导致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而严重影响出苗率的原因有四:1.鱼卵质量差,或鱼卵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小,极易破损。2.孵化池的内壁粗糙,易使随水流翻滚浮动的鱼卵被划破卵膜。3.放卵密度过大,或孵化用水水质差,pH值偏低、偏高等。4.几个孵化池同时使用孵化循环水,  相似文献   

15.
<正>一、水霉病1.病原和症状:该病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是伤口上有白色的棉絮状的菌丝。2.预防:(1)鱼池清塘时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2)在捕捞运输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合理放养也是防止少生水霉病的重要措施。(3)苗种放养时必须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浸洗消毒,同时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无污染。并发寄生虫病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特种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扦捕、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落鳞片,或寄生虫破坏皮肤,以及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差异过大等,均可导致霉菌侵入伤口,引发水霉病。此时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水霉病也常有发生,严重时造成鱼卵大批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在我国分布较广,从南到北都有出现,在密养的越冬池,最容易发生此病。为了便于特种水产养殖者及时准确防治,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鳖、鳜鱼、黄鳝、加州鲈鱼、鳗鱼、泥鳅、金鱼等常见特种水产品水霉病防治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渔业致富指南》2008,(2):37-38
<正>在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苗率。提前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者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而死亡。发生的原因:一是鱼卵质量差,或是鱼卵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差,极易破损;二是孵化池内壁粗糙,易使随水流翻滚浮动的鱼卵卵膜被划破;三是放卵密度过大,或是孵化用水水质差,pH值偏低或偏高等;四是几个孵化池同时使用循环水.而各个孵化池进卵的时间又先后不一,  相似文献   

18.
<正>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取皮肤里的营养成分,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逐步长出棉毛状的菌丝。菌丝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家鱼卵的人工孵化过程中,提早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并致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鱼卵质量差,或是卵子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差,极易破损;二是孵化池内壁较粗糙,划破卵膜;三是放卵的密度过大,或是孵化用水水质差,PH值偏高偏低等;四是几个孵化池同时使用孵化循环水,而各个孵化池进卵的时间又先后不一,早入池孵化的鱼卵早脱膜,释放到水体中的卵膜溶解酶随循环水进入后放鱼卵的孵化池,引起后入池孵化的鱼卵提早脱膜。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四、桂花鱼常见疾病的实用防治技术桂花鱼的常见疾病可分为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及真菌性疾病,以及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1、寄生虫病常见的桂花鱼寄生虫病既有原生动物类寄生虫病,也有后生动物类寄生虫病,相对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