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制度是依法行政和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处罚权与行政管理权可以分离,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主体应是提供独立行使处罚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政府机关.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务员伦理审查会是日本行政伦理事务的专业机构。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和公务员伦理规程是日本重要的行政伦理法典。日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特点在于确立了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重视程序规定和行政伦理法治化,制定了统一的伦理法典。借鉴日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我国应建立行政伦理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行政伦理法规,加强监督,推动权力规范运行,健全公务员制度,建设商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作为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和履行国家公务的主体,在治国理政中处于核心地位,担负着重要职责。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决定着党和国家的管理能力,决定着党的执政水平和国家的管理水平。而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又是在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中养成并逐步提高的。培训是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工作。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培训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培训对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加强公务员培训的思路与对策。通过深入广泛、大规模地开展公务员培训.切实提高公务员治国理政的水平和能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4.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制度是《行政许可法》的亮点,它的实现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方便行政相对人,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措施之一。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自发成立的行政服务中心契合了这一制度,目前在实践中主要存在内设机构模式、协调监督模式、相对集中模式和绝对集中模式的行政服务中心。这四种不同类型的行政服务中心在行政许可的运行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从有利于实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制度和模式本身的可行性角度分析,相对集中模式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广大群众对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愿望,是时代发展赋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课题,同时,国家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务员的潜在能力,激发公务员精益求精的精神,增强组织凝聚力、促进自身素质提高,在工作中富于创造性,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社会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招考录用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入口",该招考系统的优劣决定公务员质量并最终决定政府服务绩效。科学的考试录用制度,可以为国家选拔符合职位要求的优秀人才,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反之,会造成政府机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国外的企业和政府实践都已证明,实习生制度是招考系统的有力补充。目前我国政府公务员招考系统仅采用国考和面试的方式,不能保障有效甄选出优秀人才。通过借鉴美国联邦政府实习生制度,对我国公务员招考系统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现有公务员质量和政府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7.
各国都存在着行政处罚这样的行为,有的国家形成了统一的《行政处罚法》,有的国家的行政处罚规定分散于不同的法中。当今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法律的国际化日趋明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建立,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因此,比较一下各国的行政处罚制度,将有利于对行政权力进行规范和控制,有利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工作已全面推开。我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既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又要面向世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合理的、有价值的经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不仅要研究经典、传统的公务员制度,更应注重研究,吸取发达国家适应信息时代的做法和经验、使我国公务员制度能建立较高的起点上,避免走弯路。  相似文献   

9.
马瑞祥 《大众商务》2010,(10):162-16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广大群众对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愿望,是时代发展赋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课题,同时,国家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务员的潜在能力,激发公务员精益求精的精神,增强组织凝聚力、促进自身素质提高,在工作中富于创造性,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社会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主人口老龄化的日益逼近,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借鉴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养老保险模式建立起来的国家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其弊端日渐凸现。国家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充分体现国家公务员的特点;从有利于将社会精英吸收到公务员队伍出发,我国国家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包括两部分;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1.
关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是政府工作全面创新的首要任务。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以权力运作为主线,对政府决策行政管理、公共事务依法公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投资环境,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规范政府行为;完善公务员的准入机制、退出机制和培训、学习、考核、奖惩、淘汰机制,全面提升公务员的素质.强化国家公务员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造就高素质管理人才,培训管理人才的实效管理能力是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强国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笔者认为,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培训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比较 (一)在与执政党的联系方面。我国公务员必须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公务员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它通过法律形式体现党的意志,公务员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制度(或称文官制度)是现代备国普遍存在的人事制度.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公务后制度的经验,对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西公务员制度在任用、职位分类、考核、晋升诸方面作了比较、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而推行这一制度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通过培训,在广大机关工作人员中普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知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亟需探讨。我们在首期县(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以及妇女干部学习班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中进行了试点,围绕《新编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的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务员“亚腐败”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亚腐败"是指公务员利用其手中的权力,在权力运行的灰色地带,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浪费国家资财,但却没有明显违法又无需为其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亚腐败"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了行政成本,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因此要通过廉政文化的建设,通过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加大监督,构建综合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制度的执行力,有效遏制"亚腐败"。  相似文献   

17.
赵新月 《企业家天地》2009,(11):106-107
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力,其行为关系着国家的行政建设。在公务员的管理机制中激励机制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造就一支思想纯洁、工作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是一个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话题。本文在阐述建立和健全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行激励机制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组织实施激励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全面贯彻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关键。进一步提出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这一命题,对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一、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势在必行所谓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是指社会公众对党委(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为此,1987年党的“十三大”和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做出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大决策,并把成立行政学院,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作为建立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英国财产保险调查制度认为财险调查员制度有利于我国财险公司承保机制的转变,提高风险评估工作的可信度;有利于我国财险公司承保费率的差异化,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我国财险公司服务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管理功能;有利于提升风险调查与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承保质量的提高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