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师》2018,(1)
在当代,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模式。由于超前消费与享乐主义消费观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过度网购后选择向网络微贷平台借贷,以继续消费,而这样的累积消费造成的过度借贷现象不断降低借贷人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过度消费网络微贷的现象、网络电商与微贷平台市场策略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部分大学生网购成瘾导致过度借贷现象的心理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过度自信理论的公司购并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海东 《现代财经》2006,26(10):37-40
基于过度自信理论,通过一简单模型对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如何影响公司购并行为和购并效率进行分析表明,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可部分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购并事件的频发以及购并效率的低下之原因。  相似文献   

3.
苏定东 《当代经济》2009,(23):64-65
传统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决策时是理性的,但近期研究认为,人们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本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对企业内部现金流的使用、对公司投融资水平、投资方式均有影响,矫正过度自信的方法是通过自我学习调整和加强外部控制.  相似文献   

4.
李丰团 《时代经贸》2013,(2):110-111
投资行为是企业资金积累的重要基础和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因,但是由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管理层薪酬、管理者背景特征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过度投资,“羊群行为”、自我保护动机是管理层过度投资的主要表现,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完善股权结构等方面治理管理层过度自信引发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5.
曹晓燕 《时代经贸》2012,(16):105-107
国企高管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人员,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非理性的现象。论文从过度自信理论对国企高管过度投资行为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个人层面和公司层面提出了国企高管人员过度投资行为控制机制,包括区分决策和行动、构建自我学习机制、董事会内部治理和心理契约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学关于理性假设的争论正成为最近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个体在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的同时,必须考虑他人的选择,正是这种内生的根本不确定性才真正构成了有限理性的实质内容。最后,本文指出在证券市场上即使没有了外生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决策之间及其价格的互动也会产生内生的根本不确定性,这对理解股市的泡沫与崩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投资行为是企业资金积累的重要基础和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因,但是由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管理层薪酬、管理者背景特征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过度投资,"羊群行为"、自我保护动机是管理层过度投资的主要表现,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完善股权结构等方面治理管理层过度自信引发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8.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永东  朱广印 《金融评论》2010,2(2):73-82,38
基于企业理论和财务理论,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2006~200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并购行为的重要动力和原因,企业并购政策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自信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比非过度自信企业高20%左右;而内部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并购决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过度自信管理者相信自己是忠于股东的,但是却可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标准的激励合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可能需要在项目评估和选择管理层方面发挥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过度教育的经济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使得各级教育得以迅速扩展。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的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一现象被西方学者称为“过度教育”。80年代以来,过度教育被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所关注,并在过度教育的测量、过度教育发生的原因以及过度教育的影响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平 《当代经济》2008,(9):128-129
传统主流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假设条件,就是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并且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自己的决策方案。然而在现实中,投资者决策行为却往往是有限理性的,主要有:处置效应、羊群行为、过度自信以及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本文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的成因进行相关分析.并尝试提出纠正我国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的相应措施.从而尽量减少有限理性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规范政府经济行为的本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其规范政府经济行为的特质所决定,经济法与政府的经济行为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因此经济法规视域中的政府经济行为必然被赋予经济法的特殊意义。同时,经济法自身是一步具有高度回应性的法律。因此,在借鉴西方经济立法的同时,必须参照我国特定的社会现实,并对我国政府经济行为规范的宗旨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企业环境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既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也是环境保护的主战场.如何激励企业采取合理的环境行为来认知和承担自身造成的"负外部性",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压力时采取的环境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识别影响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为政府制订有效的环境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金融宏观调控行为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西臣 《经济经纬》2007,(6):154-157
金融宏观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一国宏观经济调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金融宏观调控作为一个"复杂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术界对其认识尚处混乱状态.作者以"金融宏观调控行为"为焦点进行研究,具有从问题源头厘清头绪的优势,依照"金融宏观调控行为结构及特征"的理论,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宏观调控行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通过揭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论证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生态伦理行为具有普遍性,包括个人消费行为、企业生产行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实践。将生态伦理作为一种行为,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剖析生态伦理行为逻辑,寻找生态伦理行为边界,通过生态伦理的行为效益对其进行福利评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生态经济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企业生态经济管理行为的因素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本文分析了企业生态经济管理行为的影响要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复杂的因素及因素链中寻找影响企业生态经济管理行为的根本原因,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宏观和微观上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必然需要政府的推进。由于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职能也较在传统经济中有所差异。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具有建立法规体系、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实施推进计划、调整经济结构与布局、加快技术开发、完善信息体系、建立核算制度、制定标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生活中,某国有企业的领导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但由于领导无方,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致使众多工人下岗,他(们)的行为究竟是否道德?本文通过对企业行为本身的经济道德的分析,指出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评价企业行为是否道德的核心是效率。企业经济行为遵守道德规范是有道德成本的。至于公平则是企业经济道德与社会道德联系融合的纽带桥梁。  相似文献   

18.
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是实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根本目的的思想保证。人的对象化活动背后的利益关系,使得经济活动同时具有道德属性,并可以对之进行道德评价。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伦理关系和经济行为作道德性质的评判必须坚持道德历史主义的评价方法。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应具有社会主义功利意识,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注意经济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叶航 《经济学家》2005,97(3):22-29
利他行为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对前两种利他行为,生物学已经给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关于纯粹利他,生物学存在着很大争论,至今没有圆满的解释。本文在“合作剩余”和“生物演化稳定策略”(ESS)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能够解释地粹利他行为的模型.并利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一行为内在的激励机制作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经营者在出发点、关注点、思维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经营模式、追求目标的不同,并从国有企业经营者作为个体进行决策的经济学依据,经营者与企业、主管部门的关系,主管部门对经营者的评价方式和管理方式对经营者行为的影响等层面剖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特征,揭示了国有企业过于追逐利润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