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港口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以及所形成的港口物流空间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引入时滞参数后的引力模型,选择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城市GDP为"质量"指标定量研究两港物流空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青岛和日照港物流空间的实证分析,解释两港物流空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1)青岛港对日照港的影响先于日照港对青岛港的影响。2)青岛和日照港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时滞为3-6年左右。3)比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城市GDP为"质量"指标得出的相关系数大小,发现青岛港物流空间对于日照港物流空间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港口货物吞吐量,而不是GDP上;相反,日照港对青岛港物流空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GDP的拉动上。  相似文献   

2.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本文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用两地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来表达以往惯用的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然后以昆明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昆明市城区与各郊区县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区与郊区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物流企业空间形态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了物流企业空间形态的变化过程,阐述了物流企业空间形态发展的原因以及不同空间形态的物流企业特点。分析了未来物流企业空间形态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空间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将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与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相结合,构建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对武汉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定量诊断.研究发现:2000--2010年,除武汉、黄石、鄂州3市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外,武汉城市群其余6个城市均未形成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城市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大部分城市还未能从群域产业重组和专业化分工中获取足够多的效益,部分城市尚未形成空间区位效应;相对于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更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在应用物流仓储管理空间格式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对现代物流仓储空间的格式化展开论述,为现代物流仓储空间格式化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引力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展开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城市综合实力及城市间交通距离得分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值,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综合实力及空间相互作用倾向度两个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展开了分析研究。综合分析得出: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水平较低,城市与城市群的空间相互作用水平差异显著;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网络形态主要呈放射状,武汉、长沙在区域中的中心性作用明显;武汉都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发育较为成熟,环鄱阳湖城市群发育水平较低;三个二级城市群之间武汉都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相互作用水平最高,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形成了一条较高水平的空间相互作用带。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看浦东、浦西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斌  孙久明 《财经研究》1991,(4):31-35,60
  相似文献   

8.
梁智 《生产力研究》2013,(11):90-92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物流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和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深圳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特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文章以深圳市区域物流发展作为蓝本,管窥我国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其发展现状,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下的物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本文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用两地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来表达以往惯用的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然后以昆明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昆明市城区与各郊区县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区与郊区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大陆物流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承良 《经济地理》2004,24(6):826-829,868
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方式主要由物流流量大小及其空间结构综合反映。物流经济联系是指区域间通过交通运输设施、通讯设备等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物质交流产生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关系。以全国31个省区(不包括港、澳、台)作为地域研究单元,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各省区物流经济联系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等级差异测度,分析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省区差异;通过各省区物流经济联系主导类型的定量分析,反映物流经济联系方式的省区差异;通过省区物流中心城市、主要物流联系通道、区际货流联系范围的空间结构特征定量分析,综合反映区域物流经济联系的点、线、面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过程实质上是城市文明的时空扩散过程。传统的城市化预测模型多着眼于时间,文章在空间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尝试在城市化预测模型中同时考虑时间维和空间维,提出城市化时空预测模型,如时空相互作用模型、空间—时间自相关模型、内生潜力与外生潜力相结合模型等,从而提供预测城市化进程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产业集中度高低的价值判断必须依据物流产业的运行效率来进行。影响物流产业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规模经济性、市场需求量、企业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水平和技术进步、产业政策。其中市场需求增长率和企业进入壁垒两个变量与集中度是负相关关系,且市场需求增长率对集中度的负向影响最大,需将物流市场规模的增长控制好,以防增长过快导致集中度下降。其余三个变量(规模经济性、产品差异化水平和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集中度的高低成正相关关系,且规模经济性对集中度的正向影响最大,所以扩展物流企业规模是提高集中度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港口物流经济空间差异及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三角14个集装箱港口为基本研究单元,选用塞尔指数对该区域近18年的港口物流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区域港口物流经济发展整体差异不断扩大,但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其中1990-1993年、1999-2001年及2004-2007年三个时段的发展差异逐步缩小;②基于不同分组的组内、组间发展差异明显,但组间差异一直是导致港口物流经济发展总差异演变的重要原因;③交通区位优化、相关产业及发展政策、信息与人力资源状况以及航运网络优化等是导致上述动态特征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引力和地位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借鉴引力模型思想和引力势原理,结合区域物流涉及的经济、信息、能耗等因素,重构引力模型参数,构建了区域物流引力模型和区域物流地位模型。以中国31个省级区域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区域物流质量、区域间的物流引力、区域物流地位等指数值,划分区域物流引力类型、比较区域物流本底地位和相对地位,定量分析了区域间物流联系强度和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并提出了促进物流引力加强、区域物流低碳化发展的建议,对实现区域物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敏 《经济地理》2008,28(1):29-32
区域共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区域共同物流先行,整合长株潭的现有物流资源,形成统一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快捷高效互动的共同物流系统,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文章首先阐述区域共生与共同物流理念,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物流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基本情况,提出了物流基础设施功能整合对物流网络机制的促进作用,并根据上述内容,就加快长株潭物流网络互动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中国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群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是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利用引力模型思想和ESDA技术在时间截面上对城市群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流量及流向的分析发现:中国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与空间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空间结构的空间依赖性特质明显,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2000年后中国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进入"结构稳态"期;将最大引力分析与ESDA分析结合,量化挖掘城市群体系空间分布轴线,发现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的"泊松分布"形态明显。  相似文献   

18.
湖南烟草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迪云 《经济地理》2011,31(12):2076-2079
烟草物流网络优化构建是对烟草行业所有生产、加工、经营的网点有效对接,促使物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如何构建最优的烟草物流网络,需要对物流节点进行科学设定。科学的选址离不开模型和方法的运用,特别是一些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和方法不再是理念上的方法或某些简单的因素决策过程,更多的是将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多因素的科学比选,进行节点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场论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场论和物流场论对区域物流进行分析,提出区域物流场的性质,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状况、产业规模和信息化水平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流场势模型,根据30个省级区域2008年数据,从区域物流因子、物流"势"、物流"位"、物流地位等角度综合分析各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提出区域物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4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8年各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及发展速度3项指标值的定量计算,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和发展速度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空间聚集显著;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县域位于第一、三象限内,LL型较多,非典型县域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实力和平均水平两个分析指标的局部自相关性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北部"逐级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发展速度呈现出两个热点区,分别为西部和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