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政府适度举债搞建设,对于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内外的实践所证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显然不是意味着债务归零,而是建立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举债规模与结构。对于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来地方债务增量的事前风险控制,二是对现有地方债务存量的顺利偿还。目前对于现有债务存量的风险评价和未来地方债务增量的风险控制机制的探讨较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的出台,就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出了基本框架和总体思路,对于今后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合理利用债务、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各级地方政府在加强债务增量的事前、事中控制机制、建立债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同时,仍然面对着巨大的存量债务如何化解的难题,或者至少要“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认真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2014,(19):20-21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同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疏堵结合、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一是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规范举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二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债务限额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在限额内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把债务收支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三是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列入风险预警范围的债务高风险地区,要逐步降低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各级政府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困难时,要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对违法违规融资和违规使用政府债务资金的惩罚机制。四是完善配套制度,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把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强化债权人约束,?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建设进程加速,建设性财政支出规模日益扩大,加上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尚未达成匹配一致,地方政府本级预算财力无法满足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而"旧预算法"并未赋予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权利,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依托各类事业单位、建设投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举借各类债务,导致债务规模迅速攀升、举债成本不断提高、债务类型日益复杂以及债务风险难以预计,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新预算法中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相关法条的解读,展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相关财政配套制度改革,分析了省级审计机关地方债务管理审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对防范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过大,一些地方政府存在举债的随意性与过度举债,财政入不敷出与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差是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对此,应从建立健全政府担保、借款、投资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举债偿还机制,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等三个方面防范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5.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对于防范和化解潜在的财政金融风险,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深远意义.随着融资规模和政府债务的迅速增长,广州政府偿债风险日益加大,如不加控制,严格管理,必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影响财政的稳定运行,务必保持高度的警觉性,采取有效措施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6.
文章剖析了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做法和经验,阐述了我国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应该首先设计与自身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债务管理制度,进而管理举债权限、方式和规模,实行预算约束,明确举债用途,加强债务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偿债准备金制度,最后要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张榆 《上海国资》2014,(11):28-29
这一步实现了信用领域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划清,企事业单位不再承担政府融资功能沉疴已久的地方债务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1 0月2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以下简称43号文),明确对融资平台债务存量作了全面规范,将发债权利上收至省级政府,并对存量城投债划定了退出时限。"国务院43号文如果严格实施,将深刻改变地方政府的举债体制。其基本原则就是,企业举债向政府举债转变,低级别政府举债向高级别政府举债转变,  相似文献   

8.
卞燕  李东升 《宁波经济》2012,(8):24-27,33
地方政府举债搞建设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不小的作用。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大量举债,盲目扩大投资规模,从而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带来新的投资风险,给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埋下风险和隐患。本文立足于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发展和现状,从其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缺陷与原因分析入手,剖析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政府债务项目管理指标体系、财政管理政府债务风险体系和公正性审计监督体系等三大体系,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总量上看,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数以万亿元计,已达财政收入的三倍,并可能随时间推移而继续放大,或有债务占有相当的比重,具有隐蔽性,潜在风险很大,存在政府债务运行风险和偿债风险。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完善政府债务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的举债、偿债程序;二是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积极推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三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四是建立科学高效的举债偿还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一国财政分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合理划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权限与责任又是债务管理的核心。通过对地方政府举债权、担保权、债务管理机构间的职责分工等分项目的国际比较,得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权责划分的模式选择是在遵循一定的经济原则的基础上,综合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进行整体规划和不断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企业负债融资的分析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萍 《特区经济》2006,(6):259-262
现代企业要快速发展,一靠技术革新,二靠大规模资金投入,而大规模资金的来源在哪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负债融资,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大规模资金的必然选择。但是负债融资在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企业只有在适度控制负债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胡东宁 《改革与战略》2011,27(3):105-108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横向府际关系中存在很多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从区域行政到区域治理的转化,是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去向。文章从合作治理的角度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横向府际关系,以消除区域一体化中存在的贸易壁垒和政策失灵,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2011—2018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多维度剖析各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在数字金融与地方债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的调节效应.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为地方政府带来的融资便利并不能单纯地作为管控地方债务风险的武器,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正确利用数字金融发展红利才是合理管控地方债务风险、保障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行之策,这为应对数字时代下地方政府的债务治理问题、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In an economy of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ney, distinct from debt, provides liquidity and is dominated as a store of value. Nominal rates of interest that are low, but do not vanish, eliminate equilibrium allocations far from Pareto optimal allocations.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的规模已十分庞大,并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地方债务问题的成因是多元的,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以及债务管理方面的原因。地方债务的累积,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问题已刻不容缓。从短期看,通过资产证券化、引进民间资本和出售地方国有资产等方式可缓解债务问题;从长期看,则必须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进行制度约束。改革完善分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约束监督机制、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以及建立地方债务管理与防范机制可以有效地制约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  相似文献   

16.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开始浮出水面,到发展、蔓延、危机升级,已持续了整整两年,而这场危机的影响力非但没有缩小,反而从欧元区边缘国向核心国扩散,导致整个欧元区经济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虽然中国并没有受到直接影响,但欧洲经济的颓势导致了我国对欧洲出口量的大幅度减少、大量热钱涌入等等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本文将尝试分析在这场危机中我国应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为如何从中看到新的发展机遇提出看法,从而既达到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提供援助以达到缓解世界经济动荡的目的,又尽可能使国内经济保持稳定态势。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金融、贸易等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所持有的态度、所采取的行动,也必将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相似文献   

17.
狄灵瑜  步丹璐 《南方经济》2019,38(11):72-93
转型期中国,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当其发生债务违约时,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地方政府究竟是否愿意提供支持,会优先选择哪些企业提供支持,政府的支持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呢?为得到验证,文章选取2007-2016年沪深A股地方国有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后,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及其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后,地方政府会提供更多的"支持",且支持额度与债务违约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债务违约前,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环保投资、捐赠以及就业等)的地方国企,在债务违约后可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地方政府支持;第三,违约企业,尤其是得到更多政府支持的违约企业可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而其经营业绩却往往更差。由此表明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8.
马学宇 《科技和产业》2015,15(2):165-169
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一些与传统银行类似的功能,继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后凯恩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本质上属于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非中性的交易媒介,而央行是否能够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呢?本文基于内生货币理论的视角,重新诠释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以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Loans or Grants?     
We argue in this paper that canceling the debt of the poorest countries was a good thing, but that it should not imply that the debt instrument should be foregone. Debt and debt cancellations are indeed two complementary instruments which, if properly managed, perform better than either loans or grants taken in isolation. The core of the intuition, which we develop in a simple two-period model, relates to the fact that the poorest countries are also the most volatile, so that contingent facilities, explicitly incorporating debt cancellation mechanisms, are a valuable instrument. JEL no. F34, F35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build-up in Indonesia's foreign debt between 1981 and 1993, and explores the potential for a debt crisis during Repelita VI. It concludes that Indonesia is not headed toward a crisis in the immediate future- Borrowed funds have generally financed productive investments, contributing to rapid growth in GDP and exports since the late 1980s. If recent trends continue, debt should ease gradually; if not, the economy could withstand a substantial balance of payments shock, at least for a while. A debt servicing problem, although unlikely, is conceivable by the end of the decade. Short-term debt is growing rapidly, non-oil export growth has slowed, and debt service remains high. Appropriate government actions to reduce the potential for a crisis include further deregulation to support growth in non-oil exports, discouraging implicit government guarantees for private sector projects, and reducing government exposure to yen-denominated deb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