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子商务发展对于异质性消费群体的影响备受学界关注.本文基于城乡居民消费质量对比,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电子商务发展是否能够诱发城乡居民消费质量的"追赶效应",以及这种"追赶效应"在数字普惠金融调节下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质量.短期内,电子商务发展对于城镇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均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生产力状况和消费成本,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因而通过形成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而产生居民的消费差距效应: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均的程度越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效应就越强;反之就越弱。长期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城乡公共支出不均造成了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的不均,是城乡消费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举措之一就是改革当前城乡分割的二元财政体制、改变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均的现状;同时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3.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条件下,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目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特征。文章从收入、管理体制及消费环境等方面对影响成都市城乡消费需求差异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差异及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常态带来消费增速放缓,关于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争论。本文通过探究消费分层的理论和机制,在持久收入-生命周期(LC-PIH)模型和粘性消费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城乡、区域和收入水平三个维度分析中国居民消费变动趋势的动态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消费市场表现出消费分层的特征,且短期内居民消费变动呈现的主要是不同群体消费升级速度的差异,并不是明显的"升级"和"降级"的区别;同时房价、收入和消费习惯对于不同群体的消费行为存在异质性影响,房价波动作用于居民消费行为具有城乡差异、区域性差异和门槛效应;城乡居民都表现出较强的收入过度敏感性;城镇居民在做消费决策时呈现出更强的粘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动力。鉴于数字经济影响的广泛性,为分析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先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行基准随机效应回归,并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异质性进行检验,再进行分位数回归,进而以产业结构升级、电子商务、城镇化为中介变量进行基于拔靴(Bootstrap)法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负相关关系,且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是东部地区。当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小时,数字经济会抑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时,数字经济所发挥的作用由抑制转为促进。数字经济不仅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电子商务、城镇化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因此,应支持农村地区数字产业发展与产业数字化发展;注重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居民之间收入水平、收入的稳定性、生活的外部环境和消费偏好等差异,使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我国经济二元结构在消费上的深刻反应,是消费的二元结构。该文结合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分别探讨了引起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将消费习惯引入信息消费增速提升的福利效应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运用1992~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信息消费数据,测算了信息消费增速提升给中国不同区域城镇居民带来的差异福利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内部习惯特征对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福利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引入习惯特征后,信息消费增速提升1%相当于在其未来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补贴0.27%-26.05%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第二,无论是同质性偏好还是异质性偏好假设,四大板块中的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福利效应均高于东部地区,区域间信息鸿沟转化为福利差异。因此,在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同时,应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陈太明 《财贸经济》2011,(5):71-79,136
本文使用中国29个省份1985-2007年的省际城乡居民消费数据系统考察城乡居民水平与异质消费的波动性及其福利效应,并对结果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城乡居民的水平消费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但在控制了全国层面城乡的总体消费波动之后,省级城乡居民的异质消费波动性倾向于减弱;城乡居民水平消费波动的福利效应倾向于大于城乡居民异质消费波动的福利效应;封闭经济约束是导致水平消费的波动性及福利效应倾向于大于异质消费的波动性及福利效应的重要原因。为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福利,除了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来提高居民消费增长率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来降低居民消费波动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的根源在于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较大进而导致整体消费需求的减少。城市化具有明显的消费需求扩张效应,城市化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因此,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是要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措施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高嘉诚  刘钥 《中国物价》2022,(11):46-48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检验了学历水平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检验两者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是否具有地区差异性,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家庭旅游消费,但对东部地区家庭的促进效应最强,中部地区家庭次之,西部地区家庭最弱。学历水平在互联网使用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但对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家庭的中介效应更强,对中部地区家庭的中介效应最弱。政府应当加速互联网建设,充分发挥学历水平的中介效应,但需要关注地区之间的平衡性,避免产生地区间的失衡。  相似文献   

11.
探究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双循环"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文章从供给侧视角出发,分析互联网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分析传统供需体系的中间环节——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互联网对于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以"互联网通过增加商品供应的多样性推动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最为明显,还存在"通过降低价格水平促进消费"的价格间接效应以及"通过增加企业吸引力从而推动当地消费水平提升"的收入间接效应。同时,研究发现本地流通业专业化水平对于互联网的居民消费扩张作用主要表现为负向调节效应,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双向融合过程中的转型阵痛。研究进一步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地区之间消费不平等的问题,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最为显著。因此,要重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因素在推动消费市场扩张中的作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充分把握"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弥补本地传统流通体系阻塞的劣势。  相似文献   

12.
孙心怡 《商业观察》2024,(11):112-116
网络零售在数字经济发展下已成为销售供给的新形态,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构建经济新发展格局、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意义重大。基于网络零售与居民消费的内在关联,文章构建了网络零售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网络零售对城乡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线下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提高社会保障、促进行业内竞争是实现网络零售带动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网络零售对城乡居民消费促进作用东部要高于中西部,表现出东-中-西的梯度特征。据此,文章提出应巩固培养新兴消费增长点,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并构建多样化消费生态,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化,以期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和比较了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1)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显著性要明显强于收入政策;(2)财政政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性要高于城镇居民;(3)支出政策,除对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外,其余都具有凯恩斯效应;(4)支出政策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在东、中部地区,扩张性政策的效应较为显著,而在西部地区,紧缩性政策的效应更为显著。通过估计消费函数,本文还发现,支出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更有效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短期收入弹性,而支出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非凯恩斯效应的原因则在于,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化主要取决于预期未来收入的变化,具有更多的理性预期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中,网络效应的作用正在受到重视,而基于网络外部性特征反映的互联网的本质特征,成为行业"触网创新"的基础。在互联网经济发展中,消费需求的变化和特征成为供给侧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和量度标准,网络外部性下消费需求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观念冲突,呈现着"同质与个性"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观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0)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三农"问题的根本因素,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河北省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中,网络效应的作用正在受到重视,而基于网络外部性特征反映的互联网本质特征,成为行业"触网创新"的基础,在互联网经济发展中,消费需求的变化和特征,成为供给侧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和量度标准,网络外部性下消费需求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观念冲突,呈现着多样化与忠诚度的矛盾性观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1998-2008年的城乡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包含习惯形成、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在内的动态面板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习惯形成对于城乡居民的消费具有显著性影响;不确定性对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于农村居民的影响不显著;城乡居民的消费具有过度敏感性;城镇居民的实证结果支持"前景理论",不支持流动性约束理论,农村居民的实证结果支持"短视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城乡二元经济特征背景下,按照财政支出的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将我国财政支出分为政府城镇和农村的生产性财政支出、消费性财政支出,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了多种外生冲击对总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短期内,政府城镇(农村)生产性支出的增加对总产出的正向作用比政府城镇(农村)消费性支出的增加更为明显,但长期内效果相反.当进一步分析政府财政支出冲击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城乡厂商所得税税率波动对城乡居民就业的影响时发现:(1)政府城镇(农村)消费性支出的增加对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短期内表现为挤出效应,在长期表现为挤入效应;政府城镇(农村)生产性支出的增加对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短期内表现为挤入效应,但长期效果并不明显.(2)相对于农村厂商所得税税率的提高,城镇厂商所得税税率的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就业的负面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1978-2008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最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且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政府消费会引起经济负增长,同时也会对城乡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为了考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与断层的产生过程,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对城乡居民消费与服务业的关联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消费结构升级能够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但城乡消费断层等问题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序推进;利用住户调查数据对居民消费的城乡二元特征及与断层问题进行研究,剖析其产生根源及对服务业发展的制约作用,能够为破除服务业增长的需求障碍、促进服务业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