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陈涛  高珍珍 《时代金融》2014,(29):200-202
本文首先概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然后分析了近年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剖析了商业银行从2008年以前的流动性过剩转向2011年以后阶段性流动性紧缺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危机时期银行业巨额信贷投放、存款利率管制与金融脱媒背景下银行存款比重下降、银行理财产品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中央银行采取稳健从紧的货币政策、外部监管及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概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然后分析了近年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剖析了商业银行从2008年以前的流动性过剩转向2011年以后阶段性流动性紧缺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危机时期银行业巨额信贷投放、存款利率管制与金融脱媒背景下银行存款比重下降、银行理财产品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中央银行采取稳健从紧的货币政策、外部监管及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会清  王剑 《上海金融》2007,(11):28-32
自2006年以来,社会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大规模的资金跨市场流动引发机构头寸的结构性短缺和货币市场的过度波动,给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初步分析了资金跨市场流动的路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最后就如何促进资金跨市场流动和改善央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借助测算过程来梳理流动性分析框架,并观察2021年新增信贷投放会在多大程度影响流动性需求。通过解构金融市场流动性需求的三块构成内容,给出流动性需求的两个层次测算,得到六组假设条件下2021年新增信贷对应流动性缺口,预计同比变化规模落在-3000亿元和4300亿元区间。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将对今年全球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对我国央行提供流动性的精确度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挑战。本文对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采取的流动性救助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梳理分析了近期我国及三大央行应对疫情采取的流动性救助措施,对我国央行完善流动性救助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瑶 《中国证券期货》2013,(8X):192-192
目前,我国宏观流动性过剩已为不争的事实,但是民间借贷利率的飙升却又在提醒我们经济部门内部流动性的严重短缺。本文关注于流动性结构性失衡现象,从过高的民间借贷利率说起,分析宏观流动性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作用机制,探讨流动性结构性失衡的经济学解释,并得出失衡现象所引发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已经凸现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流动性过剩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提高了潜在的金融风险。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招商引资何去何从?本文试图解释目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乃是结构性过剩,我国大力引进外资仍然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对于美联储提前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期的增强,研究国外流动性变化对我国流动性和利率变化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外流动性变化对我国流动性变化的影响较大,而国外利率变化对我国利率变化的影响不明显。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文章提出相关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宏观流动性投放逐步由以前的被动投放(外汇占款)向主动投放转变,银行业资产配置结构更趋多元化,金融创新更加活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体系流动性传导的渠道和机制,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流动性在金融体系中消长、转移的内在逻辑,探讨新形势下流动性管理的合理方式和路径。本文运用动力系统模型来分析和论证银行资产配置结构变化对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影响机制,以及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银行资产配置趋势的同质化容易导致市场流动性状况的恶化;中央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强化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评估政策的协同配合,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货币互换工具是两国央行间进行国际金融合作并管理流动性问题的重要金融工具。美联储货币互换工具的实践表明,货币互换工具对于稳定双边投资和贸易、维持美元币值稳定和维护投资美元资产的投资者信心、解决市场流动性短缺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美联储货币互换工具的实践对我国央行开展双边本币货币互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云锋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1):91-107
近年来,我国宏观流动性投放逐步由以前的被动投放(外汇占款)向主动投放转变,银行业资产配置结构更趋多元化,金融创新更加活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体系流动性传导的渠道和机制,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流动性在金融体系中消长、转移的内在逻辑,探讨新形势下流动性管理的合理方式和路径。本文运用动力系统模型来分析和论证银行资产配置结构变化对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影响机制,以及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银行资产配置趋势的同质化容易导致市场流动性状况的恶化;中央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强化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评估政策的协同配合,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流动性监管框架的阶段性成果——《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覆盖比率及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相较于2010年12月颁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有许多重要修订。本文着重对4项重要修订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我国践行新的流动性管理框架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货币互换是指两国央行之间签订的主要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一种金融管理工具。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以来,美联储基于不同目的多次与其他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我国央行为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于2001年开始使用货币互换工具。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美联储货币互换的实践对我国央行进一步实施、完善和拓展货币互换工具的使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娟  王鹏飞 《新金融》2014,(1):36-41
2013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流动性监管框架的阶段性成果《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覆盖比率及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相较于2010年12月颁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有许多重要修订。本文着重对四项重要修订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我国践行新的流动性管理框架的应对之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应丰富金融资产种类,在计算二级资产上限时纳入平仓机制,积极推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在过渡期内按照我国中小企业标准制定现金流出率,降低现金流出率以避免对实体经济的扰动,完善压力时期流动性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英国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以系统性与流动性风险并重为主线,推动了银行业结构性变革,成为全球首个推行加强流动性量化监管政策、提高流动性缓冲标准的国家。此文着重从英国流动性监管要求、我国流动性监管要求和两国监管差异比较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得出对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启示及对我国流动性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指的是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的有效需求。总体上看,流动性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它是我国劳动与资本分配比例失衡和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市场结构失衡的反映。从现实看,流动性过剩的效应并不完全是负面的,若能有效利用,它可能为我国经济金融的结构性调整提供积极支持。应对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有以下选择:一是在金融创新基础上,做好主动负债管理;二是拓宽资金投资渠道,改变对贷款的过度依赖;三是拓宽信贷领域,培育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贸易融资三个市场;四是把握贷款业务发展趋向,调整贷款投放节奏,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五是强化资产负债精细管理,处理好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管理关系;六是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不断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7.
赵海华 《中国外资》2011,(20):39-40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流动性通过国际收支渠道输入我国,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别从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以及热钱的角度分析了国际流动性输入我国的主要渠道,并就国际流动性输入对我国外汇储备、货币冲销以及基础货币投放结构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带有较强的外部输入特征,也与我国当前的体制性因素有关。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银行信贷投放受制、直接融资发展、信用货币等都是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多种应对措施中,应加强主要政策的力度,逐步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的流动性持续偏紧,虽然局部松绑,但在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增加了银行的风险,降低了盈利能力.本文借鉴国外流动性管理的国际经验,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低金融杠杆、高监管的金融新常态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流动性通过国际收支渠道输入我国,时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别从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以及热钱的角度分析了国际流动性输入我国的主要渠道,并就国际流动性输入对我国外汇储备、货币冲销以及基础货币投放结构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