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民事审判方式 提高办案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必将有大量的民事、经济行为需要由人民法院调整,案件上升幅度大与法院审判人员少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为此,迫切需要探索高效、快捷,又要符合现行法律的审判方式来扭转被动局面。1992年,无锡市南长区法院大胆探索改革民事审判方式的新路子,进行了依法直接开庭的试点。1993年,全面推行了依法直接开庭的做法,经过两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高了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的探索长期以来,法院的审判工作沿袭着一种封闭式、行政化的模式,这种办案模式虽然在一定时期有其合理、积极的一面,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传统的习惯做法已很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一是“先定后审”,使庭审走过场;二是过分强调法院审判人员的职权作用,当事人始终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法官为当事人收集证据,在庭审中宣读证言、出示证据.不注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三是“只判不审.只审不判”,司法裁判行政化,合议庭、审判员主要对案件事实负责,而实体判决、裁定权则在院、庭领导.“审案的无权判案,判案的不审案”,这种做法、不利于严肃执法,案件逐级请示汇报,也延缓了办案速度.  相似文献   

3.
“直接言辞审理原则”是全世界司法审判的基本制度.是人类的司法制度文明的一部分。然而在不少的情况下,开庭的法官没有决定案件的权利,只有向审判委员会汇报地权利,审判委员会不审理案件,但他们有通过间接的听汇报来决定案件的权利。这就是常说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这项制度直接违反了“直接言辞原则”。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一个——制度改革才能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保障辩护权的行使,促进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和程序公正的实现.公正和效率是诉讼追求的价值目标,我国庭前会议程序追求的是在保证公正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高诉讼效率,因此追求诉讼的效率价值必须以公正为基础.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现职权主义的特征,在诉讼力量上控辩双方是不平等的,庭前会议程序的证据展示功能能够帮助辩护人全面了解公诉方掌握的证据,有利于辩护人在开庭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防止"证据突袭"等情况的出现.庭前会议程序召集控辩审三方就案件进行沟通,使得法官能够全面了解控辩双方的证据和意见而不至于在庭审开始前就为一方意见所左右,辩护方的辩护意见在庭审对抗中也将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产生实质作用,诉讼的公正价值由此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为了妥当的解决家事纠纷,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家事法院.与一般纠纷相比,家事纠纷因其双方当事人身份的特殊性,承载着更多的感情和亲情因素,从长远来看,就婚姻家庭案件建立专门的家事审判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任务.这里的审判为中心也就是在学术上称为的审判中心主义.而在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侦查、起诉、审判之间的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文简要阐述了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并对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我国的侦诉关系、侦审关系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仍存在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的法律程序以及司法审查的审理结果等诸多不足.我国现行的《仲裁法》没有对法院受理当事人提出的撤销涉外仲裁裁决之诉能否上诉问题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中明确规定,对法院作出的撤销裁定,不得上诉.为了实现当事人对法院司法审查的监督,应制约法院行使涉外仲裁裁决的权力,使其纳入诉讼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8.
任桂芬 《经济论坛》2003,(21):49-49
一、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的区别1.审理机构的性质不同。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无论是常设仲裁机构还是临时仲裁机构都是民间组织。而法院则是由官方设立的,法院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2.管辖权的来源不同。仲裁机构对案件的管辖权来自于双方自愿订立的仲裁协议和协议约定的仲裁事项,仲裁庭不得对当事人约定范围以外的事项进行仲裁。而法院对案件的管辖主要分为法定管辖和协议管辖。在法定管辖范围内,法院可以审判法定范围内的任何事项,无需当事人的协议。在协议管辖范围内,各国法律允许当事人以协议约…  相似文献   

9.
许晓红 《经济师》2003,(12):54-55
对不同国家的司法审查程度的考察 ,有助于定位和准确把握我国司法审查的范围 ,从而使法官端正审查态度 ,准确判断被审行政行为及受审问题的性质 ,合理地鉴别行政机构的信用 ,提高法官的审查能力 ,提高审判技巧 ,严格遵循审判程序 ,提高审判质量 ,完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审判公开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媒体监督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司法公正,推动者司法改革.但不可否认,媒体过分、没有限制的报道也对司法独立与权威造成了侵蚀,更多的则体现在刑事诉讼中.正确定位媒体监督与审判公开的关系,合理界定二者的界限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审判公开与媒体监督关系出发,结合现实案例,研究二者的和谐与冲突以及现行我国媒体运作方式和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案件简介:1999年11月,某承包商与某建设单位签订了工程建设施工合同,工程竣工后,双方对工程进行了结算。但2003年国家审计局对该工程进行了审计,对工程的漏项、变更及取费都进行了审减,审减额度达457万元。按审计结果进行支付的话,承包商将形成巨额亏损,且双方已经结算完毕,因此承包商没有认同审计结果。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承包商将建设单位诉讼至法院,要求对方按结算金额支付工程款和利息。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定审计结论对施工单位不构成约束力,后经过调解建设单位同意在审计结论的基础上增加人民币280万元作为双方的最终结算金额,施工单位免受巨额损失,维护了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民事再审程序,从本质上说,是对经过普通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的救济制度。再审不是对法院裁判的重复审查,而是监督审判结果是否正确和补救错误裁判的程序。因此,再审不是一个独立的审级,不是案件的必经程序。为维持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一般不允许对案件进行再审;只有裁判存在重大瑕疵,坚持既判力理论有违正义时,才赋予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无论大陆法系或英美法系,都存在这种对法院裁判重新审理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法院的再次审理以纠正原有错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杨新 《时代经贸》2006,4(11):158-158,160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审判的地位提高,审判方式不断改革。法院开始注重当庭宣判率,实行一步到庭的审判方式。而作为最能体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调解却受到了冷落。然而一味地注重判决却导致了上诉率不断上升,信访案件日益增多,法院执行难,诉讼成本增大等一系列问题的突显,从而导致法院服务于社会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在客观上,使法院对调解制度予以重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法院内部就案件的定性处理层层向上请示的问题由来已久。既有立法快而相关司法解释相对滞后的客观原因,也有部分基层审判人员业务素质难以适应审判工作需要的主观原因。上级法院帮助解决下级法院在个案审理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是其业务指导职能的具体体现,对于基层审判人员正确适用法律审判案件,有着积极意义。关键在于如何规范。近年来,无锡市中级法院把解决请示过多过滥的问题提高到确保司法公正的高度来认识,严格限制和规范请示问题,1996年初明确规定对事实、证据和实体处理问题一般不得请示。对影响大、涉及面广,与有关部门意见不一致的案件,通过协调途径解决或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形成确定性意见后下判,一般也不请示。对涉及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法律,确需向上级法院直至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的案件,除法律规定可以不开庭审理的之外,必须经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及审判委员会讨论形成倾向性意见后,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法院请示。  相似文献   

15.
信用缺失的原因与根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因之一:法院执行难。依靠第三方对违约方进行处罚,尤其是运用法院的权威,是国家信用管理的重要一环。各国和地区的实践都证明,依靠法院对违反合约的行为进行惩罚,对于杜绝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和不良动机的作用效果显著。但近年来我国法院却遭遇执行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司法体制和法院管理体制的欠缺造成的。“执行难”是司法地方化、司法行政化等不良倾向的必然结果。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直接关系到法院发展和前途的人才物等权利,基本上掌握在地方手里,致使法院难以真正的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另一方面是由于合…  相似文献   

16.
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最先由山东寿光法院推出,后在全国法院推行开来。根据各地法院的实践,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它是指人民法院依照程序法的规定,按照审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将整个审判工作程序系统地组织起来,对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阶段进行全程跟踪、控制和监督的管理方式。具体内容包括审判阶段的立案管理、审判阶段的审理程序管理、审限管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增强,同时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致使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呈现激增态势.当前劳动争议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对审判实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义的雇佣关系包括劳动关系,狭义上的雇佣关系不包括劳动关系。从现行立法现状看,我国民法和劳动法分属于不同部门法,雇佣关系归民法调整,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但在适用法律方面,我国的民法和劳动法构成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法院在审理雇主责任案件时,只能适用我国民法规定,而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则应首先考虑劳动法。  相似文献   

19.
与大多数法治国家奉行的"审判中心主义"不同,中国刑事诉讼审级制度呈现出"哑铃"现象,表现为审判中心前移的侦查中心主义和一审中心后置的上诉审为重心。在分析造成"哑铃"现象的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对"一审中心主义"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从审前司法审查制度以及审级功能的分工两个方面对"哑铃"现象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房屋的强制拆迁应当由法院统一行使。城市房屋强制拆迁的司法制度就是在拆迁权利配置上,由法院规定并组织城市房屋强制拆迁,剥夺行政机关的强制拆迁权。在拆迁裁决还没有司法制度的前提下,由政府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向有管理权的法院提出强制拆迁申请,由法院审查后,决定是否采取强制拆迁措施。法院的审查,不但包括在非诉案件中对拆迁裁决的审查,还包括在行政诉讼先予执行案件中对拆迁裁决的审查。对中国城市房屋拆迁强制措施司法制度进行构建,是一个涉及到立法及司法的系统工程,不但要在立法上夯实其法律基础,而且要在司法的过程中对许多问题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