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纺织产业内升级的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达国家纺织工业至今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前后沿着两条轨迹发展的:一是产业间结构的升级,即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过创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后而走向衰退,从而逐渐被其他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汽车、电子、化工等产业所替代;二是产业内升级,即在纺织产业内部,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低技术生产到高技术生产各层次中,后一层次的比重逐步大于前一层次的比重,直至后一层次替代前一层次。就主要发达国家纺织业发展而言,大致以本世纪70年代为界限,在这以前主要属于产业间的结构升级,而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2.
“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实现在轨交付2007年6月27日,“风云”二号D星进行了在轨交付,标志着卫星由研制测试部门交由中国气象局正式运营。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球五大航天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显著波音公司2006年,波音公司营业收入上升了15%,达到了615亿美元。每股收益2.85美元,调整后每股年收益增长51%,达到了3.62美元。现金流增长达到创记录的75亿美元,活动现金流增加到58亿美元。未交付订货增加到前所未有的2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嫦娥”一号通过出厂审定 2007年1月19日,嫦娥工程“两总”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对完成了研制流程规定各项工作后的“嫦娥”一号卫星进行了出厂评审。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将启动"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立项工作针对国务院近期下发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国  相似文献   

7.
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路径由其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不同的国家因其当前的产业结构不同,其未来的演化路径就会有所差异。比较优势演化的路径不一定是线性的、连续的,可能出现分岔和断档,由此,产业升级的路径也不一定是线性,也可能出现分岔和断档。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之所以出现高速平稳增长,与中国根据比较优势的演化路径,调整产业升级路径的关系很大;中国的出口之谜与中国适应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分岔、实施产业升级分岔战略关系很大。自2006年以后,中国的比较优势演化开始面临要求突变的压力。这种压力到2008年演变成比较优势的局部性断档。有效化解这种断档的风险,防止比较优势由局部性断档转化成全局性断档,从而引发较长时期的经济衰退,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8.
日前,一纸全面合作协议书将江苏省盛泽镇和东华大学拴在一起。协议签订之后,双方将启动政、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将为盛泽纺织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持,助推盛泽纺织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在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上却始终存在着遵循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激烈争议,给产业政策合意性带来极大困惑。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结构视角,利用Feenstra全球商品贸易数据及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在构建全球产品空间布局图的基础上,可视化中国1962—2014年产业升级路径,并实证检验中国与世界各国产业升级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产业升级偏离比较优势程度与经济增幅正相关,生产能力累积引发产业持续创新是跨越式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50余年的产业升级具有适度偏离比较优势特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障碍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抑制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新能力累积与跨越式升级。因此,建立产业进入退出机制以集中国家优势推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研发,成为中国转型升级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三个指标,比较“一带一路”13个主要国家包括有机化学品和三大合成材料在内的石化产业贸易竞争力.中国和印度等油气进口大国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合成纤维等石化产业下游环节;主要油气出口大国在有机化学品和少量合成材料上有竞争力,但均在合成纤维环节缺乏竞争力和比较优势;通道国的不同油气产业链环节竞争力都很弱;中等油气贸易量国家在石化产业中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也不突出.中国“一带一路”石化产业合作应更多关注能带来竞争力嵌入和比较优势匹配的“一带一路”油气产业链下游环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重新配置与劳动力流动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中国经济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前后,工业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相对沿海地区,中西部工业产出增长明显加快。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出现劳动成本提高的趋势,又由于金融危机时期外需的大幅度下降,呈现出工业经济重新配置的新格局。然而,本文的分析表明,迄今为止中西部工业加速发展主要来自于政策效应,即政府对中西部的倾斜政策和直接投资,因而形成的是偏于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并不符合中西部的资源禀赋。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可持续增长,有赖于形成国内的雁阵模式,要求把中西部的增长转到市场引导的比较优势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由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带动的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发展中国家融入产业内分工,沿着全球化产业链条不断地由劳动密集型环节向技术密型环节提升,进而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有效而便捷的途径。本文对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分布和产品性质进行了动态考察和调研分析。指出中国的加工贸易目前已进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的阶段,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对影响加工贸易升级换代诸因素的分析,本文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生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自生竞争力的概念,并通过对产业自生竞争力的进一步理论分析,应用于对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实证研究,得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工业基础和若干制造业具备自生竞争力的相关结论。同时,本文认为,将培育具备自生竞争力的产业作为核心,以此促进老工业基地优势的充分发挥,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获得新生,进而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了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的历史变迁,产业的比例情况已由二、一、三模式变为了三、二、一的模式。其次分析了东北三省产业比较优势的历史变迁,选取RCA指数作为计算指标,计算了36类产业十一五与十二五时期的RCA指数。再分析产业比较优势的历史变迁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东北三省随着历史变迁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有14个。通过建立两个计量经济模型分别研究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比较优势的影响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成本时代与中国经济转型--兼论节约型经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最近一段时期,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和土地的价格不断上升,而国内市场环境还很不完善.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所有这些情况导致我国企业一直所依赖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而在外部成本膨胀的同时.企业的内部成本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在高成本时代来临后,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和企业都必须立即进行新的策略选择。企业要从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逐步引入、消化、吸收技术并最终实现掌握技术优势.通过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来节约内部成本。而政府也要尽量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在发展节约型经济的导向下.积极配合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技术,调整比较优势,并升级产业结构.从以初级产品加工业为主转向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主。另外,政府还应当立即着手削减企业目前过重的、不合理的税费负担.适当给企业减压。  相似文献   

16.
价值网络重构、分工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如何冲破"瀑布效应"的难题。本文建立了一个价值网络分工深化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分工水平是产生瀑布效应的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要突破瀑布效应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必须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组建立自主发展型的价值网络,推进分工深化,才能摆脱价值链被俘获的处境,掌握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权。本土的产业链系统集成商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需要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选择具有一定分工迂回程度的产品,发挥分工带来的新比较优势,才能逐步实现资源和能力的积累,最终获得竞争优势。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政府政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系统研究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于促进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于不同的纺织产业集群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8.
产业创新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活动,使原有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现阶段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进而探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为应对挑战,实现突破性发展所应采取的产业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转型指标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与产业转型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国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必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美国的产业结构作为对比参照系,将中国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比重和结构偏离度仍然偏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制造业处在价值链底端;第三产业比重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村人口教育水平;加速第二产业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坚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