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了个人信用制度及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涵义与作用后 ,文章系统而详细地阐述了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林华 《资本市场》2004,(10):72-74
<正>日前,央行征信局副局长万存知在一次论坛上表示,社会各界都很关注的个人信用体系正在抓紧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争取今年底试运行。2005年实现全国联网正式运行。据称,除了吴敬琏、易纲、林毅夫等国内财经界重量级学者,央行征信局、货币政策司、金融稳定局,银监会政策法规部等金融管理部门的高层  相似文献   

3.
李晓芸  叶枫 《经济论坛》2008,(2):100-102
一、引言 在我国个人信用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个人信用状况较差、水平较低,信用缺失现象严重的实际情况下,加强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与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的研究,可以极大地降低信贷风险和成本,提高放贷效率,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美国个人信用体系范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对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信用基础缺失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极不利于我国消费经济的顺利实施.美国是世界上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最具效率的国家之一,面对我国个人信用基础缺失的现状,我们应借鉴美国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的先进经验: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采用先进的信用评分模型、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个人信用体系模式--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即建立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以股份制资信公司为支撑,以现有信用中介公司为主体,以地区会员制为框架的全国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贞彩 《生产力研究》2012,(10):145-147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虽已初见成效。但是,个人信用缺失在诸多领域程度各异地存在着。失信成本过低,是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信用法规的不健全和信用监管的不健全也难辞其咎。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个人的信用意识;完善个人信用法规;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信用经济、开展信用交易,是扩大内需、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现状出发,具体分析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焦点及国外相对成熟的个人信用体系并对建立我国个人信用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这三部《合同法》已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了。在这种背景下,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法律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起草  相似文献   

8.
消费信贷沉陷个人信用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的汽车销售中,若不采取消费贷款的方式,销售量要减少三分之一,可见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大。消费信贷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银行信贷结构、增加银行经营收益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状况不尽如人意,和其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信贷总额占银行信贷总额的比例为20%~30%,有的甚至高达50%,而我国还不足1%,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品种单一,只限于买房、购车等几个领域,使个人信用这一宝贵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居民住房消费满意度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浙江居民住房面积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居民对住房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专家”咨询基础上设计了影响居民住房消费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已拥有住房的10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得到了浙江城镇居民对现在住房满意度偏低,要求改善住房的欲望强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远不能扫除原来的所有障碍,需要制定、完善法律体系和配套制度来保证.系统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状态与过程辩证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构建的可行性,阐述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和配套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远不能扫除原来的所有障碍,需要制定、完善法律体系和配套制度来保证。系统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状态与过程辩证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构建的可行性,阐述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和配套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王丰 《经济论坛》2004,(8):105-106
保证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担保法律制度中当事人首选的担保方式之一。但在实践中人们对保证缺乏认识,在使用时易发生纠纷,因此有必要对保证中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柳劲松  张茂林 《经济师》2006,(1):109-110
文章通过借鉴个人消费信贷和国外发达国家学生贷款中个人信用体系建立的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等评价方法,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宇瀚 《经济论坛》2007,(10):53-56
个人信用又称消费者信用,是指零售商、银行或财务公司向个人提供的与销售货物或借款有关的信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个人为主体的消费交易行为越来越多,个人信用越发显得重要.个人信用体系则是用以载明和验证个人信用状况而建立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件资料和相关制度的总称,包括个人信用信息记录制度、个人征信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个人失信惩戒机制等.当一个国家的个人信用体系健全,其以信用交易这种交易形式才能有效、安全地运作.  相似文献   

15.
一、内部会计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缺乏一个合理标准。目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范和货币资金的具体规范己颁布实施,其他的具体规范也将陆续出台。这将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规范体系。但在操作性层次上.目前许多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可操作性相对较羞,正是由于没有一个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的判别标准。制约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6.
曹阳 《时代经贸》2011,(16):22-22
我国于2005年5月实施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并促使我国股票市场顺利转型。同年,新《公司法》和新《证券法》出台,2006年我国证监会和国资委有关企业股权激励实施和管理法规出台并实施。在上述法规制度的推动下,曾经阻挠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障碍被逐渐清除,企业对股权激励的热情空前高涨。在2006年至2010年间,共有一百多家企业(终止实施的公司除外)实施了股权激励,但是,股权激励的实施结果却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信息体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郁键 《经济师》2002,(4):171-172
一个系统完整、通畅、高效的农村经济信息体系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 ,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农村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通过对现有农村经济信息体系的评价 ,可以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有关的经济信息体系建设现状、服务水平及效益状况等科学评价依据。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低效率运营和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可以找出薄弱环节 ,加强体系的软、硬件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治理评价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重政绩评价体系.轻立法和司法评价体系;重内部评价,轻外部评价;重主观评价,轻客观评价;重绩效评价,轻机制评价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治理评价的准确性,应该利用制度测度的一些方法对其加以完善:如有意识地将主客观测度相结合、使用测度模型和采用贝叶斯方法,以及利用制度的机制测度和绩效测度完善治理指标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合同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市场主体进行活动的重要准则之一。通过学习合同法,要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成立的要件、合同需要具备的一般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在履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违约责任的承担等内容。学习合同法,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小企业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但是融资难问题依旧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其根源就是缺乏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自身信用缺失以及担保机构落后,希望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