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人力资本投资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2)人力资本投资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3)高人力资本投资群体中,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体系,利用数字经济的热度大力度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及提高居民基本金融素养和水平的对策建议,对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高居民教育以及医疗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发展格局下,数据已然成为愈发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契机。理论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面板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促进作用因市场化水平的不同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而且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本省共同富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分维度指标中,覆盖广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要优于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区域异质性,中、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要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影响机制。运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共同富裕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南方的共同富裕的促进程度高于北方,而且市场化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通过稳健性检验,以上研究结果仍然成立。该研究有助于探索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并对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文章基于2011年至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运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区域异质性检验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和非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商业保险、居民消费、创业活力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文章提出提升数字金融的服务效率、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等建议,旨在助力共同富裕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平  王凯 《金融与经济》2022,(7):3-10+39
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基于2013—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结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分区域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省份较为显著,而在东部省份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我国省际农民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农业信贷在其中所起到的中介效应及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农业信贷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共同富裕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分维度来讲,数字普惠金融中使用深度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分区域来讲,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便捷农业信贷投放来加快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贫富差距的视角,选取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金融可得性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该影响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不同维度和中国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分维度来看,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分地区来看,西部的效应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因此,我国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对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传统与数字普惠金融作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相比于依赖“硬信息”的传统普惠金融,外资银行进入更有效地推动依托“软信息”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从作用异质性看,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发展程度低和互联网技术水平高地区的普惠金融促进效果更明显。从作用渠道看,除直接效应外,外资银行进入会通过竞争和技术两个渠道对中国普惠金融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且其中的竞争效应主要作用于传统普惠金融,而技术效应更显著地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此,本文建议通过鼓励外资银行积极参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激励中资银行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统筹外资银行进入区域分布等措施推动中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和贫困治理有重要意义。论文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各类银行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地区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及减缓相对贫困的实际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相对贫困的减缓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正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饱和程度、减贫效应大小等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鼓励中小型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开发数字产品和线上业务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当地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未来,为了促进共同富裕,应进一步增加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鼓励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完善数字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文章立足于中国基本经济制度,从“富裕程度提高”和“发展成果共享”两方面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以民营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为着力点,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为“富裕程度提高”贡献非公有经济的力量;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惠及广大农村居民提高“发展成果共享”程度。机制检验表明,民营经济发展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渠道,能够在助力“富裕程度提高”的同时带动“发展成果共享”。市场化水平和金融素养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发挥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当前应该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制度环境,并充分重视民营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新动能,深刻影响着农民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发挥极大的赋能效应,在“三农”领域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进而推动实现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需要提升农民金融素养和数字技能以弥合鸿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程来夯实基础;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最后要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助力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以共同富裕为切入点,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两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即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分指标中,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低财富家庭的作用效果更明显;门槛效应检验揭示,当家庭所处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程度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缩小家庭财富差距。据此,本文提出应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尤其要关注其数字化程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CHFS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家庭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家庭创业和金融市场参与是重要的作用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为了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应完善中西部农村偏远落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加强低收入群体的金融素养教育及数字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个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本地区减贫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其关联地区的贫困率,即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关联地区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偏误修正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发现短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减贫具有显著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减贫的直接影响仍然显著,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农村相对贫困缓解的视角运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都能够显著缓解农村相对贫困,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但是,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缓解作用要弱于传统普惠金融;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都能够通过促进农民创业和改善农民风险偏好来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互联网使用和金融素养数字鸿沟的存在是造成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缓解效果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熵值法对13个影响共同富裕的指标进行赋权,得到各省份共同富裕程度的综合得分并据此进行排名。利用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其使用深度亦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除了东部地区以外,中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促进了共同富裕,且尤以西部地区最为明显。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打破融资壁垒,对推动共同富裕具有积极影响。基于此,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农民的数字金融素养;制定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区域政策,因地制宜地促进共同富裕;优化金融结构,有效打破融资壁垒,从而促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效益看,数字普惠金融对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结构效应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区域异质性分析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南疆地区、东疆地区、北疆地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有助于弥补现有金融体系中农村居民融资的短板,继而通过农民增收的直接效应和提升农村地区金融要素的配置效率等间接效应,直接推动实现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但由于数字普惠金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还存在着普及程度不高、应用范围有待提升以及监管尚有盲区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应该围绕共同富裕导向,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出对农村居民更友好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以及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正处在数字化转型时期,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能够为推进中国共同富裕提供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新解读。本文通过阐释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21年全球185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发展推动普惠金融供给能力提升是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缓解金融约束是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机制。普惠金融供给能力提升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缩小收入差距,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富裕。提高普惠金融使用程度和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性有利于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促进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在互联网普及率高、国民受教育程度高、小微金融机构分布广以及金融市场准入政策宽松的国家作用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为发展普惠金融,实现共同富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经验论据和施政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