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灿烂 《金卡工程》2010,14(8):151-151
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法理依据(一)宪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分析检察机关地位和性质的基本依据,也是确立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进行监督的最高依据和最终依据。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宪法的基础上,我国的三大诉讼法均规定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原则,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
3.
韩丙振 《金卡工程》2009,13(6):120-120
近年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成为理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分析民事执行现状和民事执行监督现状入手,论证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必要性,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均利 《金卡工程》2010,14(10):90-90
民事判决、裁定"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使司法权成受到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为此,探讨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中如何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6.
阙贵长 《金卡工程》2010,14(10):43-44
民事强制执行是直接实现法院、仲裁机构以及其他机构生效法律文书公平正义的过程,它关系到当事人的现实利益。作为民事强制执行唯一主体的人民法院也就成为各方当事人竞相博弈的利益主体,难免会产生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的各式各样腐败现象。因此,人民检察院面对这种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的腐败局面,应该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进行检察监督,防止违法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的"执行乱",确保民事强制执行依法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7.
荣燕 《金卡工程》2010,14(2):54-55
新的民诉法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作了更具体、统一的规定,使其存在更具有合理性,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民事检查监督在理论和实践上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重在寻找一种恰当的解决机制,以使民事检察监督更能有效的发挥其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是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类型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对其均有规定,我国2007年《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执行救济制度作为修改的重点,其增设了对程序事项的救济,但仍有诸多不够详尽、完善之处。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的现实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民事执行救济落实得不到位。为此,本文在探讨了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之后,提出我国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制度的完善设想。  相似文献   

9.
民事执行是在法律实行中最广泛涉及当事人民事权利,最直观体现民事法律生命力的表现形式。正是通过民事执行,使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民事权利得以实现,然而民事案件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执行未结案数量上升,大量具有执行力且生效法律文书不能获得执行,不仅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实现,更会损害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性和司法尊严。  相似文献   

10.
孔一君 《金卡工程》2010,14(8):31-32
民事检察监督一直以来都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学术界对于民事检察检查监督的研究也是风起云涌。那么,在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到底有无存在之必要,检察监督的适用范围、地位如何,尤其是面对公益诉讼的提出,检察监督的地位究竟如何界定呢?笔者试图通过本文来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人们走出对于民事检察监督认知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魏洁来 《金卡工程》2009,13(3):22-23
执行难日趋成为困扰我国民事执行的一大现象,其原因可归纳为:诚信理念严重缺失,社会信用机制缺乏,关系社会、人情社会,法院执行队伍的状况令人堪忧,被执行人确实无力支付这五点。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和而不解"的这一现实问题也成为了执行不能的又一原因。笔者深入研究造成执行难的这些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13.
章虹 《金卡工程》2010,14(8):16-17
随着世界行刑社会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非监禁刑罚在实践中的适用比例逐渐增大,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要。[1]但实践中,监所检察部门对于非监禁刑罚执行的检察监督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制度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基层央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同时,上级行专业处室、纪检监察、内审等职能部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渐加大,使基层央行初步形成了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并重的良好态势。但一些不利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内控制度执行。  相似文献   

15.
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未赋予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任何法定的救济方法和途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只能通过申诉等渠道向法院反映问题.因法律对有关程序缺乏明确规定,法院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也显得较随意,导致当事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及时、充分地得到救济.一定程度上亦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2007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加了对违法行为进行救济的规定,明确赋予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事有申请执行复议的权利,填补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违法执行行为进行程序上救济的法律空白.然而对申请执行复议如何操作的问题缺乏一些具体的规定,以致这种新的执行救济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不是很理想.为减少法律适用中的争议和分歧,在执行程序中就需要落实完善执行复议制度,深刻把握执行复议制度之法律规定精神,从而达到弥补该程序中救济措施的不足,亦是充分发挥这一特殊司法制度之积极作用、有效地保护执行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必需之举.本文就执行复议具体程序做出了理性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选择与构建,以期在执行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执行复议程序,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实现执行复议程序的设立初衷,也为推动完善执行救济制度提供一些可鉴之路.  相似文献   

16.
民事执行救济是指执行当事人或案外人在程序或实体上的权利因执行机关的强制执行行为受到侵害时,所设立的一种补救保护制度。笔者将对我们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事执行中,如果被执行人就执行款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可能导致不足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代扣代缴税款是否能够构成执行款组成部分,从而视为完全履行法律文书规定义务,目前司法实践做法不一,导致被执行人陷入两难。本文通过梳理现有典型类案,对被执行人支付相关执行款时是否必须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在判决(裁决)未明确说明的情况下裁判给付金额是税前还是税后、代扣代缴问题是否属于执行异议审查范围等三个核心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明确代扣代缴税款应构成执行款一部分,并从兼顾公法义务与私法义务、私法债权与国家征税权平衡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丁育者 《金卡工程》2010,14(9):239-240
构建检察文化并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辐射作用,可以使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增进了解,产生亲和力,对中国法治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检察事业要有更快更全面地发展,检察文化必须走在前面,在实践探索的同时,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最终促进检察事业的全面发展。本文列举了重构检察文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先进检察文化的框架体系,指明了构建先进检察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超辉 《财政监督》2014,(11):30-32
纵观历史,我国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法律法规变迁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酝酿时期——要求设置;加速时期——抓紧设置;停滞时期——可以不设:完善时期——积极推行;成熟时期——设置管理。然而,从执行现状来看,我国高校设置总会计师制度的数量并不多,在选拔方式上以委派制为主.遵循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思路。对此,加强对总会计师的选拔与管理模式研究.明确总会计师与各方主体间的关系。为未来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