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翔 《企业导报》2014,(9):165-166
武汉城市文化类型众多,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要打造出城市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就必须科学开发、合理规划,做到有重点、有特色,做到突出文化内涵,避免雷同;武汉经典文化旅游线路的打造要以楚文化为灵魂、以山水为主线,将散落在城区的珠玉串连起来,充分展示江城武汉的个性和历史风貌;同时文化旅游资源在建设中既要防止"伪文化"的倾向,又要防止完全现代化和大量"人造新文化景点"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多元文化背景在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为明确城市旅游形象带来了困难。以武汉市为例,在明确武汉主流文化的基础上,探讨了武汉旅游形象的彰显和文化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发展物流业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根据规划,到2022年,作为圈"内龙头"的武汉,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心城市是一国城镇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城市,是承担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从目前提出建设的五个国家中心城市来看,其功能承载都具有体现国家战略的独特之处和核心价值。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位优势、国家战略演变和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来看,未来武汉的城市发展也需要突出其核心价值,致力于成为"中国枢纽、内陆门户"。  相似文献   

5.
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部崛起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然而,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单中心"中心—外围"模式,导致城市急剧扩张、资源过度集聚、圈域内城市联系度弱化,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多中心城市集群发展与区域多中心联动协作发展模式,对于摆脱旧有以武汉为强核中心的痼疾,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结合"中心—外围"理论、共生理论以及协同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关联度、城市首位度、断裂点区位测度与评价,并最终提出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前瞻战略。  相似文献   

6.
杨旸 《新远见》2013,(8):37-40
一座城市的气质依靠什么塑造?除了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更不能缺少那些零星散布的文化载体,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当下,如何重新认识城市、定位城市,让城市多些记忆、多些个性、多些生命,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城市已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想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城市竞争,并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像经营一个品牌一样经营城市。目前中国的城市品牌化浪潮此起彼伏,城市品牌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而素来"九省通衢"的武汉在近几年却逐渐衰败。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武汉的城市品牌建设,用有效的品牌传播的方法重塑武汉,从而得到品牌增值。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城市已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想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城市竞争,并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像经营一个品牌一样经营城市。目前中国的城市品牌化浪潮此起彼伏,城市品牌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而素来"九省通衢"的武汉在近几年却逐渐衰败。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武汉的城市品牌建设,用有效的品牌传播的方法重塑武汉,从而得到品牌增值。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武汉市民的"城市认同感",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协调推进,可以从城市文化特色、生活品质、城市品牌、宣传教育、表达和沟通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在提升市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提升武汉的城市形象与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从"人口空间"解读城市:武汉的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口空间"上系统解读一个城市为理解中国城市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是人文地理学格局与过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利用GIS工具,以武汉作为实证时象,系统分析了城市人口迁移和分布的空间特征.试图从"人口空间"的视角解读武汉.研究发现:武汉人口的省外联系特征逐渐突出.人口的辐射地区以中部地区为主兼及四川...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4年4月华中旅博会上,武汉、黄石等9市各城市旅游部门负责人,签署了<武汉城市旅游圈8+1区域合作意向书>,并达成共识,在区域内,要将8城市建成武汉的"后花园",互为客源市场;对区域外,打造"武汉城市旅游圈",走整体经营之路,将统一旅游产品推向海内外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2.
城市从单纯的建设转向景观文化的塑造,使景观改造成为一种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文化缺失问题。通过对城市文化场域及其对景观改造的影响和制约分析,指出在文化场域的背景下,构建城市景观改造理路对城市景观改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下我国城市景观改造的问题,明确主题文化塑造是城市景观改造主线,建构城市景观形式的多样与统一;关联多样化城市空间,立足于城市景观空间的通透与整合;保留场地具有文化信息的景观元素,延续多样化城市符号;建构"政府—场地—市民"的景观改造供给体系,提升城市景观改造效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武汉城市圈暨"两型社会"相关政策,分析出湖北通信运营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城市信息产业发展状况,预测武汉城市圈通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探索湖北通信运营商应对武汉城市圈暨"两型社会"的对策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程启智  张璇 《企业导报》2011,(15):150-152
2008年,武汉首次将"建成全民创业之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目前全民创业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但是,制约武汉全民创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武汉中小企业所作的贡献与同类城市相比还有差距。进入"十二五"期间,武汉创业型经济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急待形成全民创业的规模效应,因此,武汉全民创业需全面谋划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15.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精彩。这是本刊2004年策划组织的“中国物业管理区域制造”专题组,在深入广州、上海、北京、重庆、武汉等城市采访后,得出的结论。城市的精彩往往源于城市文化的厚重与独特.城市文化的渗透能力,成就了城市物业管理的精彩一生活在那方水土,就有那方水土气息的业主群体。就有那方水土味道的物业管理。  相似文献   

16.
透过摄影师的镜头,昔日喧闹不再的城市,传递出安静的力量按下暂停键。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此时正值春运高峰期,而"封城"前一天有近30万人离开武汉。至此,武汉乃至全国的城市到乡村,陆续进入"战时"状态。在这场和病毒斗争的战役中,大部分人所能做的就是隔离,隔离,再隔离。空荡荡的北京地铁,寂静的西湖白堤,打着"中国加油"的上海东方明珠,不再喧闹的商业街,歇业的餐厅……城市安静了。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连接举办,从昆明到沈阳,从西安到锦州,从青岛到武汉……各城市争相申办和举办,无不想借助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一世界性园林园艺盛会品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塑造城市品牌影响力。在中国举办的历届世园会中,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安世园会")最为闪耀夺目,吸引109个国内外城市和机构参展,举办各类演艺活动8600余场,178天会期接待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对"活在当下"的理念进行了相关分析,也是对《当下的力量》的一种感悟升华。  相似文献   

19.
张千红  周耀进 《企业导报》2012,(20):145-146
全国高铁建设将武汉置于全国高铁中心节点城市的战略地位,高速铁路大大改善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条件,且由于交通时间大大减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显著提升,从而导致旅游地空间结构及旅游需求的巨大变化。本文探讨以武汉为中心打造"4小时高铁旅游圈"的可行性,利用SWOT分析模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4月12-13日,第十七届全国经济研究会年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本届会议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文明指标体系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