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其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生的择业心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就是因为自己的择业心理存在问题。本文针对毕业生择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对如何调整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肖盈 《中国就业》2010,(6):16-18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择业焦虑的情绪。择业焦虑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规划生涯。却也能使学生们萎靡不振,影响职业的选择,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于高校来说,由于毕业生人数众多,同质性和易感性强,择业焦虑还可能蔓延,导致群体性的择业恐慌,并影响到低年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而对整个社会造成种种不良后果。为此,高校辅导员若能了解大学生择业焦虑、识别其表现形式、知晓其中原因,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调整择业心态,克服焦虑心理,顺利择业就业,从而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维护校园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祝丽云  李维国  董丽丽 《价值工程》2010,29(20):182-182
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自我认知偏差较大、就业期望值偏高、依赖心理较强、就业途径选择单一等问题。基于这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引导大学毕业生健康择业心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洋 《价值工程》2012,31(13):238
本文结合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行业特色,在当前行业发展的形势下,针对高职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主要从高职学生入校后的学习态度、择业态度、就业态度等问题上展开,积极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门路,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胜任工作,拥有正确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5.
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心理现状突出表现在择业的意识上,其主要的择业心理特征有享受安逸的择业心理、爱慕虚荣的择业心理、盲目浮躁的择业心理、依赖等待的择业心理、自卑灰心的择业心理等,它们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发展,为了树立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以历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实例说明了以上心理对择业的不利影响以及分析了该心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这样竞争强烈的劳动市场中,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职业技能毕业生来说,要寻觅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易事。于是,如何引导职业院校学生面对就业的问题就显得犹为重要,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也就突现出来,求职择业,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应寄希望于积累工作经验以后,等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后,再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面对就业难,高职毕业生如何在各层次高校毕业生中获得就业竞争优势,发挥自身特长,选择职业岗位,这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学校要针对各种社会需求,利用各方资源,从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就业心理培养和职业规划等工作入手,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使高职毕业生进行择业创业,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社会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择业更加困难。职业院校学生既没有高学历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过高的期望值极易与社会需求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心理,进而演变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其危害不言而喻。文章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择业的矛盾心理及成因,指出了解决方法和对策,把关注视角转向职业院校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健康的择业心理是成功的关键。现就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几种心态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10.
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在知识、能力和人格等各方面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都有了更为积极显著的发展,社会对他们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下,硕士研究生的择业心理日趋呈现多样化,非常不利于他们的择业、就业。因此有必要对硕士研究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进行探析,提出调适建议,使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对于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应对工作上的问题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将就业指导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之余能够学习到一些择业和就业的知识,对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二者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展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所有高校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心理,是大学生群体或特定大学生个人对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有关就业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和心理活动。对高校而言,如何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正确认识,进而保持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林 《活力》2010,(4):129-129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 1.坚持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原则。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新的就业机制的确立,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性明显增强.毕业生就业已逐步市场化。再加近年来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面对就业的新环境和就业中的竞争压力,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许多忧虑.不少毕业生表现出茫然失措、信心不足:同时。因传统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误区对毕业生的影响.使得毕业生产生了不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或因利益的驱动和个人定位不准.择业时过分看重就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在地域上偏重大、中城市,迷恋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其发展已初具规模。受高校扩招、社会偏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成为学生及其家长关心的问题并已衍生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毕业生在就业重视度、就业意向、就业准备工作、就业心理等几方面的调查,全面有效地了解该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意向和想法,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进行积极思考,找出存在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萍 《价值工程》2011,30(2):277-278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和倾向。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就业中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剖析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使其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帮助高校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学生顺利求职择业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不乐观,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求职择业时产生的心理误区,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手段,加以引导和教育以期对即将就业的高职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肖莉 《集团经济研究》2004,(11):152-153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及表现大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向市场凋节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  相似文献   

18.
王丹丹  齐维轩  徐建刚 《价值工程》2011,30(28):250-251
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也给大学生因择业难带来心理上的多重困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从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困境入手,通过对其心理困境的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就业指导及心理干预对策,以期达到促进其顺利就业的同时,也一并能实现其自我价值,最终为其人生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大众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地上涨,社会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目前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毕业生,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使得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或者无法择业的情况。高等教育开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为社会培养人才,提升学生社会的竞争力,促进其未来的发展。因此需要高校帮助学生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就业和择业,让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克服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盲目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自成 《企业导报》2015,(5):192+138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爆发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择业正是风险决策的一种具体体现,本研究希望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机制,并运用该成果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更好更准确的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