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丽云 《现代商业》2011,(27):279+278
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在中国已日渐突出,如何应对其带来的问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披露后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其必要性及可行性简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性别主流化、人口老龄化升级及社会养老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是否调整女职工退休年龄这个问题。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关乎男女平等、养老金收支平衡、社会公正建设等。本文基于社会性别视角从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女性初始劳动年龄提高、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男女养老金收益差异大、男女平等的客观需要等方面探讨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并提出分步统一、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和弹性的退休年龄办法。  相似文献   

3.
《商》2015,(47)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危机。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的分析、对我国现实国情的分析,发现我国可以采取多层次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并逐步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等方案,这样才能使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计划稳步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4.
穆艺南 《中国电子商务》2013,(16):179-179,181
近年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巨额缺口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相关部门和学者建议通过延迟职工退休年龄来弥补养老金缺口,本文正是对这一提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养老保险支付将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延缓养老保险支付缺口的必要措施。不论是社科院还是学术界,都对"延迟退休年龄"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提出了许多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和观点。文章将在其他关于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和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一些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金鸽 《适用技术市场》2011,(10):109-110,120
法定退休年龄对于每一个劳动者而言都有着密切联系,从个人的层面上讲,它关系着个人的缴费年限和受益年限,从国家的层面上讲,它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人口运行趋势和平均预期寿命以及国家的公共财政等。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世界普遍化,许多国家都纷纷采取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也正在酝酿延迟退休年龄,就世界法定退休年龄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利弊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是否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商》2015,(11)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目前,我国已经将延迟退休年龄提上日程。本文主要从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角度出发,对影响我国退休年龄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延迟退休的影响,并对我国延迟退休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阳义南  才国伟 《财贸经济》2012,(10):111-122
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在职职工,本文使用广东省21个地市对在职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该政策能否可行的经验证据。结果显示,男职工选择在55岁之前退休的占55%,女职工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的占41.2%,表明在职职工存在明显的提前退休倾向,推迟退休并不符合在职职工预期。OrdinalLogistic回归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对男女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越久,预期退休年龄越早;Binary Logistic回归也证实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越久,提前退休可能性越大。实证结果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为此,本文提出了对应的四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保险资金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都对养老金支付缺口进行过预测,虽然结果存在差异,但可以看出养老金支付缺口有增大的趋势。为了延缓养老保险支付缺口,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措施。本文通过应用养老保险精算的方法,分析现行退休方案与三种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分析对我国养老保险支付缺口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从中寻找适合我国人口现状的最优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汪建强 《中国市场》2007,(35):110-111
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大趋势,英国作为典型的社会福利国家在这一改革中走在了前列。英国的改革是由多种现实因素共同促成的,探讨与分析这些因素将会对同样已身处老龄化社会的我国的相关改革事业产生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普及,人们意识到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结构正在遭受严峻的冲击。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放开"单独两孩"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变动形势引起普遍关注。文章进行了城市居民两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通过实地调研、数据采集及筛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了长辈支持、夫妻情感因素、给女方的工作压力、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两个孩子做伴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生育观念对两孩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养老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养老金的替代率能够反映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其高低受退休年龄的影响十分显著。按照我国现在的养老制度发展,规定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在55%~60%较为合理。职工应充分认识到提前退休的危害,倡导职工按法定年龄退休。  相似文献   

13.
杜军  张琳 《中国电子商务》2013,(2):235-235,237
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我国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其次由于我国养老保险金供给较少,支出较大,以及养老保险金“空账运行”的现状,持续增大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压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更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强要性条件。在可行性方面,改革开放后,人们健康状况的大幅度改善以及人口预期寿命的大幅度提高,为延长退休年龄提供了客观基础。所以,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既有必要,也有条件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14.
《商》2016,(7)
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备受社会关注,这一政策的出台影响着我国劳动者和企业的利益,但我们需要知道,这项政策的改革是依据我们现有的生产发展状况而制定的,本篇论文就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也根据相关的理论,数据推测了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法定退休年龄使得个人养老金收支盈亏及领取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并导致高龄退休人员相对贫困化。经计量,现行的社会保障政策才是导致这些不良结果的主要因素。适当降低退休时养老金替代率,提高养老金的年增长率是目前合理的政策调整取向。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3):29-30
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有关退休的决策逐渐引起了学术界与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延迟退休的决策。以往的学术研究往往忽视了从人力资本角度对延迟退休的分析。但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退休的影响显著、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通过已有的文献,对延迟退休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法定退休年龄使得个人养老金收支盈亏及领取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并导致高龄退休人员相对贫困化.经计量,现行的社会保障政策才是导致这些不良结果的主要因素.适当降低退休时养老金替代率,提高养老金的年增长率是目前合理的政策调整取向.  相似文献   

18.
滕柯 《江苏商论》2023,(1):56-61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两部模型,研究了人口负担对中国家庭旅游决策及支出水平的影响。发现:1)人口负担对家庭旅游决策和支出水平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决策阶段更易受到人口负担的影响;2)人口负担对旅游参与决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少儿负担比的正效应和老年负担比的负效应,旅游支出影响方面则表现为少儿负担比显著的正向影响;3)乡村家庭旅游支出水平低于城镇,其中高少儿负担比的乡村家庭参与旅游的概率更低,但选择出游的乡村家庭中,少儿负担明显拉动了旅游支出水平;4)家庭旅游支出水平存在区域异质性,即中西部家庭旅游消费水平显著低于东部,但人口负担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却不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支付领域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的参与度不断加深。文章以TAM和UTAUT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路径分析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影响用户使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的因素包括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外界影响、使用场景和信任程度,安全性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在路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如何推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浙江高等院校调查,使用结构辈出率等指标对不同特征群体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序次logistic模型对机会公平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浙江优质高等教育群体分布存在严重机会不均等,高等教育质量分层与社会群体阶层存在强关联性,优势阶层家庭子女享有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远高于低层家庭子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优质教育享有机会上的马太效应密切相关.本文研究表明,是否接受到优质中学教育显著影响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如果采用逆向推理,这一实证发现解释了我国中小学和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择校和择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