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体制不断进行着建设与改革。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力,且需要不断吸收先进经验,达到经济管理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就当下先进社会经济体制建设现状,试对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1从98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概况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尤其是从1998年我国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新近形成的。1998年,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宣布停止住房的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改革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建国以来我国会计改革有三次,改革开放以来这次会计改革不是在原有财务会计制度上的修修补补,而是一个模式性的转换,是我国会计核算模式的根本转变。2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改革正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从一个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旧体制向健康、公平、竞争、高效的新体制转机,是个庞大无比而错综复杂的经济系统的逐步转变。随着经济运行的市场化和国民经济关系的货币化,如何通过资金运动的顺利进行,实现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商品交换和收入#配,促进我国由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转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为经济改革和发展求得最佳的轨迹。本又就我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作一些探讨。一、目前我国金融运行的特点1998年以来根据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2009—2011年相关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化进程出现的“伪货币化”现象,并探究了其中的相关原因,认为这是危机中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以及政府反危机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这种“伪货币化”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它没有改变我国货币化进程的总体规律.并且,“伪货币化”对通货膨胀的抵消作用是暂时有限的,未来几年我国还是会处于高通货膨胀压力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1979年以来,我国对金融体制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并且进行了加强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发展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推动了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在某些方面就很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步子要更大一点。  相似文献   

7.
陈志强 《金融与市场》2013,(9):37-41,45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其改革进程既涉及金融体制又涵盖经济体制,我国经济特定的体制背景和金融环境决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健性。本文就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总结简述,并对经济金融敏感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中国与日本、美国的货币化程度进行对比:一方面,日本与中国都有着较高的货币化率,从二者经济发展的相似之处发现中国货币化程度高的原因,并且以日本的经济泡沫为鉴,说明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美国的货币化率低,从对比中发现美国经济增长中技术和金融市场的作用,为中国经济转型,降低货币化程度提供方向。以此引出中国的高货币化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诟病所致。本文将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表现分为投资为主的粗放型模式和出口导向型模式,提出中国降低货币化率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9.
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加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有效途径。继续推进现行工资制度的货币化改革是有效地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前提。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工资制度货币化改革: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作为推进工资货币化的突破口;将现行工资性收入中的非货币性奖金、福利、实物转化为货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走在世界经济改革的前列,不断的借鉴其他各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来完善本国的改革.为了跟上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步伐,我国会计制度也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发展,以此来跟上世界的脚步.会计制度的改革决定了整个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对会计行业的改革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变革大幅度滞后于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是一个时期以来社会经济体制当中各种矛盾相互交织而造成的必然结果,这一格局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威胁着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因此,当整体经济转型由“增量调整”进入“存量调整”阶段之后,应当均衡布局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融杠杆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的大小与经济的信用化、货币化程度紧密相关。本文主要运用金融资产、信贷等金融变量 ,分析它们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对比关系 ,以考察金融杠杆在江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江苏金融深化过程的基本分析  80年代之前 ,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高度集中性和单一性 ,造成了单一的金融结构 ,信用形式、信用机构、金融市场、资金价格和融资渠道十分单一。这种单一的金融结构大大降低了金融杠杆对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节弹性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有限。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发展 ,我国的金融结构发生了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衍生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为了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步实施一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在这些改革措施中,"营改增"的政策是对我国各行各业影响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政策。怎么样正确的去认识和理解"营改增"的政策,以科学的态度去理解"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是各企业在对应相关政策所要重视和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第一,商品经济已取代产品经济的主导地位,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改革以来,我国的大多数产品已商品化,就连土地,劳务等生产要素,也部分地实现了商品化。一个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金融商品(股票、债券),科学技术、房地产、劳务等在内的市场体系正在形成。同时货币也逐步恢复了其全部功能,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变量之一,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已从实质上影响着价格、利率等经济杠杆的变化,对经济产生很强的调节作用。商品经济规律已成为经济管理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黄键 《福建税务》2001,(8):48-50
社会保障制度是今年改革的重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现阶段,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证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平稳转轨,保证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具特殊的现实意义,而筹集充足的社会保障金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税务机关自2001年1月1日起负责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以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社保费征收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笔就目前比较突出的征管难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M2/GDP是货币化率的近似指标。在货币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且M2/GDP已经超过2时,M2/GDP已经无法近似货币化率。所以,要解释以M2/GDP衡量的高货币化率,反而需要考虑货币化之外的因素。根据货币交易方程,M2/GDP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高货币化率的本质是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此,要解释高货币化率,应该分析经济主体对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需求为何这么高,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如此低。本文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推导出,中国的高货币化率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增加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导致投资渠道有限且收益率较低造成的。本文利用数据初步验证了相关假说。本文也进一步推断了货币化率下降的最可能的路径:在货币供给增速不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投资渠道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降低,资产价格上涨,居民财富增加,消费增加,从而推动物价和产出逐步上升,M2/GDP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常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就金融而言,我认为,农村金融是当代中国金融发展的重心. 一、我国金融市场是一个城乡落差巨大的二元金融结构 从我国整个改革的历程看,金融改革是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而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又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改革和城市金融市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一、1997年广义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的特点1997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生产、投资、消费及居民收入的增幅与1996年相比,都有所下降;物价涨幅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经济体制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周边地区的经济金融形势动荡。实物经济运...  相似文献   

19.
住房分配货币化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深化的结果,也是目前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的核心,高校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应从完善公积制度,实行市场配置住房、建全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降低商品房销售价格和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并且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农业银行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在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新形势下,农业银行作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具有完整体系的专业银行,担负着联结城乡经济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