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孟志华  沈萍 《财会月刊》2014,(10):12-14
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首先总结和分析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信息鉴证的现状和成因;然后在厘清MD&A信息鉴证的概念的基础上构建MD&A信息鉴证模型;最后就如何循序渐进地开展MD&A信息鉴证实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将鉴证业务这一概念正式引入我国审计领域。鉴证业务涉及三方主体: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由此形成的三方关系是鉴证业务的基本要素之一。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我们可将责任方视为代理人,将预期使用者视为委托人,两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造成信息市场的低效率。作为一种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经济机制,注册会计师鉴证被引入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之中。通过数学模型的简要分析我们发现,即使不考虑鉴证机制对信息质量的改进作用,其对于信息质量的评估结果也能够使得信息市场实现分离均衡。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制定中国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同时,需要着力构建准则实施保障机制。本文从法规体系、底层标准、基础设施、内部控制、鉴证制度、监管体系等六个方面构建中国可持续披露准则实施保障机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专门制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法律或行政规章,配套完善与可持续信息披露相关的其他法规;全面梳理可持续披露准则涉及的底层标准,识别差异并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践,逐一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建立和完善企业可持续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相关政府及监管部门的可持续信息披露系统和共享平台,建设权威的碳排放因子库和核心产品碳排放数据库,培育第三方数据供应商;制定可持续信息披露内部控制指引,推进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强制鉴证制度,并就鉴证主体、鉴证对象、鉴证范围、法律责任与安全港规则、审计委员会职责、鉴证费用、鉴证准则等做出制度安排;为抑制“漂绿”行为,明确监管职责,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综合运用监管规则、准入机制、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监管方式,构建完善的可持续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证券市场,有一些上市公司选择对中期报告进行自愿审计或审阅。以审计需求的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根据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财务信息自愿鉴证保证程度驱动因素及后果,结果显示:代理成本、公司业绩与财务信息自愿鉴证程度显著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财务信息自愿鉴证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自愿鉴证程度有一定的正面反应。  相似文献   

5.
鉴证对象及其信息的准确识别是注册会计师承接并执行鉴证业务的前提,鉴证对象的适当性则是其确定鉴证意见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澄清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关于鉴证对象的两个暗含假设,利用案例说明了鉴证对象及其信息识别与判断的复杂性,以及应如何运用《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进行相关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能否有效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选取2008—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机构投资者视角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会降低信息不对称;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与信息不对称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减弱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独立第三方鉴证会显著增强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与信息不对称的负相关关系;企业财务透明度发挥着类似鉴证一样的效用,增强了投资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郑玉梅 《企业导报》2010,(4):142-142
正确理解鉴证业务、鉴证对象、鉴证对象信息、责任方、预期使用者、保证业务等主要名词有利于我们学习好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对涉税鉴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税务机关纳税检查力度、纳税检查质量、违规惩处力度对于提高企业税法遵从程度、改善税务师事务所涉税鉴证质量、瓦解企业与税务师事务所间的串谋以及保证涉税鉴证机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税务师事务所涉税鉴证质量对于促进企业如实纳税申报具有积极作用;纳税检查成本是制约税务机关纳税检查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8—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数据,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角度,考察了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是否能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能降低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和预测分歧度;且相对于国有企业和治理环境差的地区,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对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和分歧度的降低效果在非国有企业和治理环境好的地区更显著;进一步对以上两组分样本按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形式分组分析发现,上述现象只在非国有企业中的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披露组和治理环境好地区中的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披露组中显著。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能够有效提高公司非财务信息质量,为分析师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公司规模与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正相关,规模大的公司既有实力也有意愿披露更多信息。本文选取深市2010年和2011年披露年报的中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中小板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盈利能力与中小上市公司内控鉴证报告自愿披露与否正相关,上市年限、公司是否违规、股权集中度与内控鉴证报告自愿披露与否显著负相关,财务报告可靠性与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控鉴证报告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审计理论界存在四种审计需求理论一代理成本假说、信号传递假说、信息价值假说以及保险假说,本文试图将四种理论统一在同一理论框架下分析。根据文献,代理成本假说和信号传递假说两种理论可以统一在信息价值假说的理论框架下讨论。由于当前丈献中信息价值特指传递审计质量(即鉴证质量)信息,而不包含传递保险信息。为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本丈将信息价值另称为鉴证价值。基于此,提出了审计二部价值理论,即对鉴证价值和保险价值两种假说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内部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履行中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及相关治理机制并将结果传达给组织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内部审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审核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和纠错;作为监督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也可能包括处理处罚和评价;作为监视机制的内部审计,其核心是鉴证和咨询。文章基于审计一般本质和组织目标,提出内部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分析IIA的内部审计概念来验证此框架。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对德国经济审计研究所(IDW)关于企业发展状况报告的两个准则的简析,说明了信息鉴证的扩展趋势。从未来信息鉴下的角度看,我国当前应重点发展企业发展能力(成长性)鉴证、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审查和盈利预测审核。我们并非对主观预计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鉴证,而是对作为预测基础的历史信息和客观迹象,以及所用假设的合理性所作为的鉴证。  相似文献   

14.
MDA1是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解释性信息和前瞻性信息,通过自动文本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MDA中未来展望信息详尽程度的变化越大,企业未来的盈利水平越高;MDA中未来展望信息的积极语言水平越高,企业未来的盈利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5.
李高平 《会计之友》2005,(10):38-39
审计鉴证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评价某一对象(如历史财务报表、非财务信息等)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以增加有关该对象的信息可信性。按照我国情况,审计鉴证业务主要包括财务审计服务和资产评估服务两项,这两项服务需要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师的签字。咨询服务业务主要是指那些不需要签字的业务,包括:(一)代理业务,如:代理记账、代理纳税事项;代理会计司法鉴证;代办工商注册登记和民政注册登记等。(二)咨询业务,如:为企业答疑,查找法律法规文件;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活动分析和财…  相似文献   

16.
ESG报告鉴证作为提高报告信息质量的第三方治理机制,能否降低ESG评级分歧值得关注。本文选择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ESG报告鉴证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研究发现,ESG报告鉴证与ESG评级分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影响机制分析表明,ESG报告鉴证可以通过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降低ESG评级分歧。进一步区分鉴证机构类型发现,境内鉴证机构提供的ESG报告鉴证更能降低ESG评级分歧,但ESG报告鉴证是否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是否由年报审计机构提供则不会对其降低ESG评级分歧程度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掘了降低ESG评级分歧的潜在路径,为如何提高ESG评级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研究认为,上市公司自愿性内控信息披露具有很强的信号价值,即披露的公司质量相对更好。文章首次基于披露载体以及披露主体之间的制度差异,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信号存在的价值区别。研究结论表明,非国有企业的内控自评报告流于形式,起到信号作用的是仅仅是鉴证报告;而国有企业的自评报告具有信号价值,鉴证报告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区分效用。  相似文献   

18.
傅倞轩 《财会通讯》2010,(5):36-37,51
本文以2006年至2008年深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样本公司累计超额收益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前后,股票市场均有反应,说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具有信息含量,应该从政策上积极推进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7—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鉴证报告均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所辨别和利用,增强了对会计盈余数据的信任和理性应用,最终体现在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正面影响上,且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信息的信号传递效力强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  相似文献   

20.
刘开崧 《财会通讯》2008,(12):93-95
本文将审计机制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即纯鉴证机制时期、准鉴证机制时期和纯保险机制时期。在纯鉴证机制时期,审计价值只有鉴证价值;在准鉴证机制时期,审计价值既有鉴证价值又有保险价值,即审计二部价值;在纯保险机制时期,审计价值只有保险价值。根据这一分类,美国现行的审计机制可视为准鉴证机制;中国现行的审计机制是处于从纯鉴证机制向准鉴证机制转化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