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树玲  董瑛 《财会月刊》2014,(11):46-47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中,无论是购入固定资产还是处置固定资产,均未涉及增值税的处理问题,这与我国目前增值税税法的有关规定不相符。本文从事业单位购入经营活动用固定资产和出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两个方面入手,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后所出现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事业单位购入经营用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核算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后所出现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事业单位购入经营用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核算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自2009年1月1日以后购入的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这使得涉及固定资产购进与销售的业务核算与存货的相关处理相似,同时使得涉  相似文献   

5.
不同制度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定资产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反映信息的质量。2001年、2002年起分别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规范,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又体现了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趋势。一、固定资产购入会计处理比较外购固定资产,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是固定资产增加的主要来源。《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  相似文献   

6.
1.固定资产的核算 对于事业单位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形成的股份,笔者认为,应在净资产类科目中增加“实收资本(股本)”一级会计科目,用来核算收到投资者投入事业单位的实际资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当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  相似文献   

7.
消费型增值税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固定资产出售的涉税核算按目前《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购入时原已列入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固定资产,如果在后期出售时,也需要如商品销售一样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其对应产生的附加税则应计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最终计入固定资产的处置损益。[例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售专用设备一台,原价为100万,累计已计提折旧30万,出售的价款为80万元,适用的增值  相似文献   

8.
浅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及存在的弊端(1)事业单位外购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应分别按照资金来源,借记专用基金或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利用货币资金购入固定资产,是资产存在状态的转换,但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却令人难以理解。一是事业单位将购  相似文献   

9.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购入固定资产时,固定基金科目的设置问题.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应按资金来源分别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支出"、"专款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真正实现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这使原有的固定资产涉税会计核算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从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出发,系统介绍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不同情况下的初始成本确定及涉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审计与理财》2008,(12):46-47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环保设备的购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有的还相当庞大。但综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这些情况严重阻挠和抑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并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2.
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增值税条例实施后,固定资产核算发生不少变化,在固定资产取得、固定资产处置方面,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和不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出现差异.文章以举例的方式分析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有着密切联系。现代化建设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因此,需要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给以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改革。本文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改进措施,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规模纳税人核算增值税实例黄直端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核算方法:一、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额,应直接计入该货物或接受劳务的成本,其会计处理方法按照现行有关会计制度办理。例:某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购入钢材5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钢材价款5000...  相似文献   

15.
无论需不需要安装,企业对于购入价格高于出售方账面原值的旧固定资产,都应当视同购入新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而对于购入价格低于出售方账面原值的旧固定资产,则应区分是否需要安装再分别进行核算。1.购置不需要安装的旧固定资产的核算。例1: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旧固定资产一台,出售方账面原值10000元,已提折旧2000元,双方协商作价7000元,企业当即开出支票予以支付。这项经济业务有两种核算方法:屹借:固定资产7000元;贷:银行存款7000元。亿借:固定资产10000元;贷:累计折旧3000元,银行存款7000元。显然,后一种核算方法更为科学合理,能够反映企…  相似文献   

16.
名词解释     
按照“进项税额”的扣除方式,增值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只允许扣除购入的原材料等所含的税金,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二是所有外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内,所含税金都允许扣除。通常前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后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就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  相似文献   

17.
固定资产增值税转型会计处理及财务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规定,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进项税额”,记录企业购入固定资产而支付的、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固定资产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设“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因某些原因而不能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设“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固定资产而收取的销项税额。  相似文献   

18.
会计准则规定,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进项税额",记录企业购入固定资产而支付的、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固定资产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设"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因某些原因而不能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设"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固定资产而收取的销  相似文献   

19.
王学军 《电子财会》2006,(12):45-47
东北地区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增设“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该明细科目下增设①“固定资产进项税额”、②“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③“已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等专栏。其中专栏①用来记录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或应税劳务等而支付的、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或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固定资产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专栏②用来记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因某些原因而不能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专栏③用来记录企业已抵扣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另外,应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新增增值税额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专栏,用于记录企业以当年新增的增值税额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相似文献   

20.
增值税转型中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企业而言,增值税转型的关键是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如何处理,而这又涉及到转型前和转型后两种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转型后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简单而易于理解,即将进项税额直接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次性抵扣完毕。而转型前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对此笔者拟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