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4,(7):78-78
宽幅、高模量单向土工格栅属“新材料”领域“高分子材料”中的“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主要用于公路、铁路路基补强及水利工程堤坝、护坡等一些高承载力的建筑工程。本产品采用独特的原料配方,通过精密温控挤出板材高精度冲孔和程序化控制多级多点拉伸技术,使高分子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段文龙 《魅力中国》2014,(12):105-105
高分子材料因医药、医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在近几十年,世界先进国家非常重视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在简要介绍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过程后,着重对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作了综述,其中包括化学合成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对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其将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西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的宁荣昌教授,20余年来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方面不懈探索,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在高韧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5405耐热、韧性双马树脂研究、新型聚氨酯弹性体生产技术、胶固型油田堵漏剂、无卤无磷印刷电路板基材,高吸水保水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学术成果,并且具有十分诱人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前身为化学系高分子教研组(1958—1982)、高分子研究所(1958—1962)、材料科学系(所)高分子教研室(1983—1993),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从事高分子科学教学和研究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家首批建立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点、博士点(1981年)和博士后流动站。高分子系现有教职员工55人,其中教授1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14人。  相似文献   

5.
王丕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水溶性高分子课题组带头人。1961年生于长春市。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同年到长春应化所工作;1988年~1991年在长春应化所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2002年在日本的水溶性高分子专业公司从事水溶性高分子产品的开发以及应用研究工作,为水介质分散聚合技术的主要发明人之一;2002年回国从事水溶性高分子的合成方法以及应用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申报国内外专利10余项,合著专著一部。  相似文献   

6.
《山东建设》2005,(9):47-48
由沈阳市炬园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SQ系列高分子多层复合防水卷材产品结构分为4层,表面采用丙纶长丝无纺布,使卷材有良好的抗拉、抗撕裂、抗顶破强度,并增强了产品表面粗糙度:防老化层(同样起防水作用)添加了抗老化剂、蔽光剂、抗氧化剂,用以提高产品的抗氧化和抗紫外线能力;主防水层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树脂并加入一定量的综合稳定剂,使防水效果和耐候性、  相似文献   

7.
杨红霞 《魅力中国》2011,(21):210-210
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高分子聚合物的取向态,并简单阐释其含义及测定方法,介绍了高分子聚合物取向在生产液晶显示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林嗣杰 《魅力中国》2014,(5):112-112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工业上正飞速发展着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就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并将现今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新技术以及设备与传统技术设备从能耗和环保以及便利性等方面作了对比,说明了以科技创新带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性与建设性。  相似文献   

9.
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高分子化纤新材料、新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生产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广泛用于制造防弹衣、防弹头盔、防弹板材.高强绳缆,防切割手套及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11):118-118
葛道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和高分子专业。 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葛道才工程师到原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为核工业总公司)下属的北京第五研究所(现更名为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从事有关原子能事业的有机和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工作。自1959年至1995年,长期从事与铀提取有关的高分子有机材料如离子交换树脂,萃取剂、浮选剂,有机闪烁体和离子交换膜等的合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魏啸亮 《首都经济》2007,(10):57-57
“就如同二十世纪初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尼龙”纤维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一项新材料的发明会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变革。”北京新宇阳科技公司总裁王安生博士在介绍“多功能高分子电热膜”系列产品前意味深长地做了如上表述。在这位先后创立3家高新技术企业,手中握有多项国家专利的留日博士看来.由他历经4年.通过反复实验.最终成功研制的功能性高分子电热材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色污染在中国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周北海,全浩白色污染只是近几年才被发明使用的,现已演变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业术语。曾几何时,有机高分子合成产品——纤维、塑料及橡胶大受人们的青睐。60—70年代,人们为能拥有上述高分子材料的物品如的确良衣物、尼龙丝袜...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著名材料科学专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金日光教授就为在北京化工大学创建我国流变相态学研究基地和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学科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为建立我国流变学学术团体,加入国际流变联合会,以及为召开几届全国性流变学学术会议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系一级的高分子材料专业,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高分子材料学科发展为国家重点学科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了40多名博士生和上百名硕士生,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仅这几年被录入SC120多篇,E160多篇,有四五专著.近年来金日光教授作为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的首席科学家,看到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立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建议,受到各方面支持,于是在该大学首家建立了这一专业,已招生几百名学生.  相似文献   

14.
《山东建设》2006,(4):27-27
近日,山东某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最近研制成功挤出复合防水卷材生产线,适用于连续生产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该生产工艺使改性聚乙烯经挤出与二二层纺粘法非织造布复合一次完成,与二步复合法相比较,省去了一条片基生产线,简化了涂布复合工艺。目前我国已禁止使用油毯纸防水材料,同时新型防水卷材开始发展,橡胶卷材、塑料卷材、高弹体卷材等高分子卷材逐渐成为主流。该生产戡,其使用性能等同于进口生产线,成本低于进口生产线。  相似文献   

15.
世界     
《走向世界》2014,(9):17-17
近日,荷兰奈梅亨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用高分子聚合物研制出了世界上首个真核细胞,这个成果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形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合,树枝、兽皮、稻草等天然高分子材料是人类或者类似人类的远古智能生物最先使用的材料。在历史的长河中,纸、树胶、丝绸等从天然高分子加工而来的产品一直同人类文明的发展交织在一起。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如天然橡胶、棉花、人体器官,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塑料和橡胶等。进入二十世纪之后,  相似文献   

17.
废弃天然高分子的回收利用是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废弃天然高分子的回收利用,既可降低原料的价格,同时也能缓解石油资源枯竭所带来的威胁,更能缓解人类对于环境的压迫。介绍了废弃合成高分子与废弃天然高分子资源的来源及主要特征,从废弃纤维素、废弃马铃薯和豆渣、胶原蛋白以及废弃角蛋白与其衍生物等方面论述了废弃天然高分子的回收利用方法及应用领域。认为,基于再生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的天然废弃高分子,由于其来源广泛,以及与大自然的良好相容性,而被广泛研究并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2(10):111-111
四川大学纺织研究所是1987年经原纺织工业部与国家教委共同批准成立的。现有"材料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两个博士点,学术带头人为吴大诚教授。材料学博士点是由原化学纤维专业博士点转化而来,1990年获博士授予权,该博士点1994年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为2000年新增博士点。本所的学科点现有教授5名,博导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者4名。主要研究方向有高分子表面与界面,高分子共混材料,生物降解和阻燃材料等。历年来,共计培养硕士生110人和博士研究生43人。1996年以来,已承担国家计委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部省级项目20余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60余篇),鉴定成果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相似文献   

19.
王丕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水溶性高分子课题组带头人。1961年生于长春市。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同年到长春应化所工作; 1988年-1991年在长春应化所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 2002年在日本的水溶性高分子专业公司从事水溶性高分子产品的开发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2(8):119-119
王海华,男,东省兴宁市人。1939年7月广东省兴宁市人。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化学家,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监察部驻教育部和广东省特邀监察员。在百年名校广东梅州中学学习后,196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本科,在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爱国和科学民主精神的熏陶下,立志要努力学习和奋斗,以《直云帆济苍海,放彩旭日耀京华》精神为社会作贡献。46年来,在中山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高分子学科、石油化工、烯烃配位聚合、高分子优质化和功能化等方面进行了精深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