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自2007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起伏剧烈,粮食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稳定生产仍是保证我国粮食供应的关键,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中之重。本文对目前金融支持粮食生产、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自2007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起伏剧烈,粮食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稳定生产仍是保证我国粮食供应的关键,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中之重。本文对目前金融支持粮食生产、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国际粮价飙升的背景下,我国粮价总体稳定,供需相对保持均衡。但这种稳定和均衡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特别是在国外粮价上涨及国内粮价上涨预期并存的现实情况下,诸多因素使得粮食供给量减少。本文以湘潭市为例,重点分析了新形势下影响粮食供需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保证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国际粮价飙升的背景下,我国粮价总体稳定,供需相对保持均衡。但这种稳定和均衡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特别是在国外粮价上涨及国内粮价上涨预期并存的现实情况下,诸多因素使得粮食供给量减少。本文以湘潭市为例,重点分析了新形势下影响粮食供需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保证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卜林  赵轶薇 《保险研究》2023,(3):87-104
本文通过整合省级粮食进口数据并构建粮食安全指标体系,从中国粮食供给侧进口端出发,探究粮食进口规模、粮食进口价格和粮食进口渠道的变化是否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影响,并考察国内农业保障制度是否对该影响机制存在调节效用。研究结果表明:粮食进口规模的增加、粮食进口价格波动的减缓以及粮食进口来源国的扩展对粮食安全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财政支农和农业保险可以在粮食进口规模保障国内粮食供给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定国家粮食自给率,助力我国粮食安全水平。财政支农负向调节了进口粮价波动对粮食安全的削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但农业保险尚不能起到降低国际粮价对国内粮食安全冲击的作用。在国内资源稀缺性和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双重约束下,本文为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升粮食市场国内国外双循环互促动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减少;生物燃料工业兴起,粮食刚需增长。以及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鼓励下,国际投机货币进入粮食交易市场,金融化炒作民生物品,种种效应叠加,造成国际粮价大幅上涨,重演了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金融化是粮价波动的放大器。本文分析了粮食金融化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纳总结了我国粮食价格问题及粮食增产的实践。提出我国应对粮食金融化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减少;生物燃料工业兴起,粮食刚需增长。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鼓励下,国际投机货币进入粮食交易市场,金融化炒作民生物品,种种效应叠加,造成国际粮价大幅上涨,重演了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金融化是粮价波动的放大器。本文分析了粮食金融化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纳总结了我国粮食价格问题及粮食增产的实践,提出我国应对粮食金融化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粮食生产与出口大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突发的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价格、供给等产生了严重冲击,也干扰了我国粮食进口“量多价稳”的格局,并对CPI施加了较大上行压力,这暴露出我国现有粮食进口环节存在的脆弱性。展望未来,在全球极端干旱天气增多、粮食生产大国陷入战争泥潭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下,国际粮食贸易断链风险加剧,我国应加速粮食进口调整以应对国际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三农”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转变的同时,粮食生产出现不稳定,农产品过剩与不足并存,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并存,国内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竞争同在;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  相似文献   

10.
粮食期货市场是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粮食市场的稳定和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培育现代农民、扩大期货交易品种等等措施成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粮食期货市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粮食“保供稳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的国际粮价飙升尚未出现拐点,未来还有一定上涨空间。虽然我国粮价相对国际粮价具有一定独立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粮食供求结构变化、粮价逐步市场化,加之预期效应和比价效应的作用,国内粮价和国际粮价的关联程度趋于增强。国际粮价维持升势仍可能给国内粮价带来输入性压力。从中长期看,我国粮价将在较长时间内面临成本推动型涨价压力。从短期看,我国粮食供求是"紧平衡",粮食市场参与主体普遍存在涨价预期,粮食生产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快速转化为粮价上涨动力。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今年我国粮食"保供稳价"面临压力。  相似文献   

12.
以粮食为基础的食品占我国CPI权重的32.79%。随着我国粮食进口的快速增长,粮食进口对CPI的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粮食进口直接影响CPI指数;粮食进口通过产业链条影响下游企业成本进而影响CPI;粮食进口通过示范、替代和心理预期对CPI产生影响;外资通过粮食进口控制重要粮食品种进而影响CPI。粮价为百价之基,因此,必须优化我国粮食进口格局,努力避免外资对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控制,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轻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CPI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国尤其是贫困国家的粮食消费,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粮食短缺的现象.如越南、泰国等传统粮食出口国也限制了粮食出口量,以确保国内粮食安全。我国一向十分关注粮食的生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坚持粮食供给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温家宝总理也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  相似文献   

14.
叶青 《时代金融》2008,(12):176-178
近年来全球市场跌宕,粮价飞涨,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是95%,而温州的粮食自给率仅有40%,"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迄今国外粮价飞涨还未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明显的冲击。但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正在逼近中国,一旦中国粮食因自然灾害而减少,庞大的需求将把国际粮价推高到难以想像的地步。本文谨就国际粮价上涨对温州产生的影响作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粮食自给率的逐年走低,粮食安全问题常常被提及。粮食的供求平衡不仅与农产品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稳定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起着维护这回稳定的作用。而粮食种植面积是是影响粮食供给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因此,对粮食种植面积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成立十年来,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和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粮食市场化的条件下,县级农  相似文献   

17.
观点摘编     
陈锡文: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稳定粮食生产的大局不能动摇,粮  相似文献   

18.
在疫情、冲突以及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际粮食供给短缺,粮食价格上涨趋势明显。目前,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自给率比较低,提高我国的大豆自给率事关粮食安全问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省,积极推进“稳粮扩豆”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黑龙江大豆平均亩产在250斤左右,而玉米、水稻平均亩产则在千斤左右。在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同时,如何保持粮食总产稳定的问题也值得关注。本文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例,对“稳粮扩豆”的情况进行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粮食一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粮食价格的变化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近年来,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全球人口不断增长,部分地区的粮食市场供不应求,粮食价格开始频繁波动,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加。本文首先就我国粮食市场的行情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国际粮食市场的环境背景,紧接着列举出当代世界由粮价波动引发社会动荡的实例,并特别强调了保持粮价稳定的重要意义,经过深入论证以后,得出粮价波动的具体成因,最后结合我国粮价波动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和积极呼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粮食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由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变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粮食购销全面实现市场化运行的情况下,健全和完善地方粮食储备特别是县级粮食储备体系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保证。为此,笔者现就健全和完善县级粮食储备体系谈一点自己的浅见。供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