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已成为社会共识。招商引资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经济贫困地区都是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重大着力点。做好农村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外地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与经验发展农业,无疑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成艳  李桢 《生产力研究》2006,(2):52-53,114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积极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辩证地认识农业的基础作用,并重视农业的发展问题。在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上,我们要认真借鉴工业化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以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提出要把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十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既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又抓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现阶段,农民群众致富的愿望非常迫切,但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因而广大乡镇干部只有切实转变作风,才能担当起带领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把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真正使转变乡镇干部作风成为解决农…  相似文献   

4.
<正>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进行评价,这是许多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学者时常注意和思考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和乡村工业的崛起,农村经济达到了飞跃发展的时期,许多地区的事实表明,乡村工业的迅猛增长和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引发了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在这些地区农业机械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也出现了先行一步的发展趋势。人们从大量的事实中清楚地看到,农业机械化在整个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许多农民和企业,由于购买了农业机械率先致了富,已成为农村中达小康的首批示范户,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从另一个角  相似文献   

5.
吴琦 《环境经济》2018,(5):34-37
自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了重点部署,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三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将乡村振兴的内涵明确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确定了从“取得重要进展”到“取得决定性进展”再到“全面振兴”三步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地区片面强调“无工不富”,致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我认为,单纯地提“无工不富”的口号不符合党的富民政策。首先,党的富民政策是以按劳分配规律为依据的。它要求每个劳动者只能凭劳动致富。只要勤奋劳动,不论是从工、从农,还是从商,都能致富,而不是只有从工才能致富。其次,由于我国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依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除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外,还应加上一条‘无外不快’.(“外”指外向型经济,“快”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确,外向战略是国内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无外不快,有外能快的原因何在?市场延伸,提供稀缺资源.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即资源在外,市场(销售)在外.每个国家都必然存在自身的资源不足,这种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到世界市场中去寻求解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之初,诸多原材料、能源都不能人人国内市场得到满足,于是借外债买外贷成为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进入新世纪,要很好地研究像湖南这样的农业大省,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省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20元,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是显著的特征就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已由资源约束转变为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在新形势下,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以确保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相似文献   

9.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成千上万的农业劳动力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从事单一的种植业,而是转移到其他行业。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动着农、林、牧、副、渔、工、建、运、商和服务十个轮子向前转动。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适时地提出“以工补农”或“以工促农”的主张,并在实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振兴农村经济,使八亿农民富裕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问题是农民经营单一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也难以致富。只有在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才能使农村经济尽快地全面振兴。为此,国家的“七五”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和主要方针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薛拣民 《经济问题》1993,(12):19-25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如何促进农业腾飞,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很明显,不重视和发展农业不行。但是,单靠农业也不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实现农村工业化,是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振兴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六个方面论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兴工强农是稳定农村经济全局的必要保证,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摆正农业 基础地位和工业主导地位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农业是弱质产业,但它是国民经济的 基础产业,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撑,而工业的发展则能支持建设农业,改变农村单一经济 结构,以工业先进技术改造农业传统技术。工业和农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 繁荣与发展。 近年来,农村经济结构虽然在不断调整优化,但工、农之间的畸重畸轻和相悖现象依然存在, 工业尚未称雄,农业根基不牢,土地逐年减少,已出现恶性循环。究其原因: 1.偏面强调工业 盲目上马企业 一些地方,对农业这个基础产业缺乏应有认识,以萎缩农业为代价来换取乡镇工业的发展, 偏面强调处处扩张项目,不惜耗费大量资金盲目上了一些风险大、市场前景欠佳的项目,结果导 致项目投产后,步履维艰,有的甚至严重亏损。 2.建厂不重实效 土地浪费惊人 一些地言不切实际搭架子、框围子、砌院子,大量占用粮田兴建企业和工业小区,有的项目尚 在论证,地皮却被‘号’上,消费了大量的已稀缺的土地资源,出现“院内粮田长草,院外耕地缺少” 的现象。 3.劳力转移失衡 从业比例失调 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盲目性较大,身强力壮的庄稼人弃农从工,留下老弱病残种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范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实质就是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农民经济,即“三农问题”。县域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一是农的成分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从现实来看,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表现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河北省来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小康村建设必须走发展乡镇企业的道路林华15年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国农村经济建设“三步曲”: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村经济发展焕发了生机;乡镇企业的兴起,又使农村经济摆脱了单纯的农业生产局面,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也...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衡水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因此,调整好农业结构对提高衡水市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迎接入世挑战,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几年来,我们立足本地实际,从解决农民自身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具体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参谋和助手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整合服务功能。农业结构的优化是政府…  相似文献   

17.
何惠林 《经济师》2003,(3):272-272
“农业兴,经济活;农林稳,天下安农民富,民心顺”。湖南省郴州市部队回农村的退伍军人,每年都有上千人。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掌握他们的心里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保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现代化。农业振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农业信息化是必选路径。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实现农业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宁波天宫庄园的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互相融合,以工促农,以农兴旅,以旅强村,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农村经济、生态及社会的协同发展,使天宫庄园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文章探讨了宁波天宫庄园"以产业集群为组织模式,以农业为产业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产品特色,以庄园为空间载体和依托"的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并对其他类似区域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20.
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田桂 《经济论坛》2004,(7):106-1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结构正在逐渐转型,伴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农民大规模地进城务工,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个庞大的群体“非工非农”、“亦城亦乡”,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现象。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村人均占有的资源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减少农民,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