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苏州古运河的旅游开发,环古城河观光游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苏州旅游产品,带动了古运河两岸及其周边旅游景区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游船游客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苏州环古城河游船旅游主要存在基础设施、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近日,在全国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昆山锦溪镇瞄准时机,迅速行动,复苏本镇的旅游业,举办了2003年苏州昆山锦溪旅游文化艺术节。锦溪是一个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锦溪镇党委、政府充分重视和发展特色文化建设,坚持“旅游兴镇”战略,深入挖掘锦溪千年历史文化渊源,把特色文化创建与古镇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打出了“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特色品牌。三年来,开设了篆刻艺术馆、柿园艺术馆、华东第一古董馆、中国陶都紫砂博物馆、中华历代钱币珍藏馆、东俊根雕艺术馆和张省美术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古镇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当前我国古镇旅游的主要发展形式和内容,说明了古镇旅游的良好发展前景。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古镇旅游在的一些问题,如产品设计缺乏深度、旅游承载量过饱和、过度商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希望对古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廿八都古镇为例,阐述了古镇保护开发项目实施两年来,通过保护整治历史建筑、更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旅游经济等实践,使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循环。提出“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互为因果”的观点,指出古镇的保护开发必须让当地居民得到实惠,必须让当地居民参与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实践,以及古镇基础设施必须留有发展余地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阶段特征进行了定义与总结。最后,以湖南省永顺县王村古镇为例对“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古镇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分析——以重庆偏岩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不是古镇的唯一目的.旅游与其他经济活动的发展都使古镇风貌发生改变,给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问题.本文从古镇旅游开发的特点说起,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做到发展与保护的和谐,最后以偏岩古镇为例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庆磁器口古镇出现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六大要素发展滞后、古镇产品布局混乱、品牌形象不明显等问题,研究古镇产品的优化升级策略,这不仅对促进重庆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全国的古镇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周庄古镇“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特有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风貌和格局。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傍水筑屋,在0.4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有近千户居民,其中明清和民国时期建筑占60%以上,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近几年,周庄依托古镇资源,开辟旅游经济,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成功之路。2000年全镇接待中外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4亿元,占全镇GDP的5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  相似文献   

9.
苏州夜间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卉妍  孙厚琴 《经济师》2009,(6):255-256
近几年,城市夜间旅游的开发悄然兴起。夜间旅游被普遍认为是提升旅游者审美情趣,丰富旅游体验和拉动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简介夜间旅游的概念、类型、特点、开发意义及成功案例,然后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结果,分析苏州夜间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夜间旅游发展的目标及“行在苏州——吴文化的体验与探索”的夜间旅游主题定位,并从旅游吸引物、旅游宣传和配套服务三方面提出苏州夜间旅游开发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古镇因其个性化的特质、与现代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因此古镇资源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加突出.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成绩显著,但数量众多的古镇在环境、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方面普遍化的同质化特征,使古镇转型升级的压力也日趋紧迫.本文在客观分析周庄古镇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其目标客源市场的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国内与国外一些发展成熟的传统旅游古镇相比,大部分国内的古镇旅游地尚处于开拓探索阶段。而且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与国外不尽相同。很多古镇都有着大量历史古建和深厚文化底蕴,因此,发展古镇旅游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2007,(1):66
2006年12月30日,在周庄举行的2006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与“中国第一魅力名镇”云南和顺喜结“良缘”,双方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苏、滇两大旅游古镇将在古镇保护、旅游开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云南和顺位于腾冲城西三千米,素有“马帮驮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秦思  薛新力 《时代经贸》2011,(20):12-13
巴渝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许多旅游资源都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本文以涞滩古镇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旅游地形象的视角提出“周末休闲到涞滩,还您清静与自然”的旅游主题定位口号,以充分开发涞滩古镇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旅游者的实践参与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以苏南古镇周庄、锦溪、千灯为研究案例地,分析2006—2015年古镇旅游者二氧化碳排放量现状,发现碳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2015年周庄、锦溪、千灯古镇旅游者总碳排放量分别达到67 310.68 kg、19 259.23 kg、18 995.67 kg。调查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发现古镇旅游者在自带旅游生活用品、植树造绿、低碳餐饮、低碳住宿、减少棉织品洗涤、低碳交通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优化对策:倡导自带生活物品,减少游览中一次性用品消耗;设置旅游纪念林,引导旅游者参与古镇植树活动;提倡绿色食品,避免奢侈浪费;发展古镇特色民宿,做到低碳住宿;赠送低碳旅游纪念品,减少旅游者棉织品洗涤次数;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旅游者低碳出行;发展低碳智慧旅游,科学引导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济》2006,(12):F0002-F0002,1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市西南隅,东连上海,西邻苏州,交通便利。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之美誉。周庄全镇镇域面积38.96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辖1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近年来,依托古镇旅游资源,全镇旅游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迅猛发展。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1.5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018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周庄,其“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水乡风貌被国画大师吴冠中称赞:“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挥毫:“周庄是国宝”。九十年代至今,周庄共先后投入资金近10…  相似文献   

16.
覃业银 《经济地理》2011,31(2):346-349
目前古镇旅游较少地触及古村镇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案例样本集中于江南古镇、皖南古镇和川西古镇等几个地域。以湖南长沙靖港古镇为例,探讨位于城郊,区域文化厚重,自然风光优美的都市特色古镇休闲旅游形成、开发的背景、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曹玉  李媛娜 《时代经贸》2014,(6):484-484,486
古镇体验旅游研究是古镇旅游开发、迎合游客体验需求的新探索,对于推动古镇体验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运用体验经济的相关理论,对古镇产品深度开发以及体验性产品设计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突显特色,提高形象感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古镇旅游的兴起,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对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的实地调研,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平乐旅游发展中的劣势与挑战,通过强化环境和资源保护、完善景区管理与服务规划、加大景区宣传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平乐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平江是天堂苏州的核心区。2500年历史,为平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庶繁荣的经济,成就了“古典园林之都”、“博物馆之都”、“文化遗产之都”、“购物美食天堂”、“古城文化旅游胜地”等众多美誉。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也是创意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当前,苏州古城旅游发展的关键是立足实际、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古城作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拥有其独特的旅游文化与契机。但随着丽江古城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发利用,丽江古城的发展模式与同属大研古镇重要构成部分的白沙古镇的发展模式差异愈来愈明显。文章旨在从丽江古城与白沙古镇旅游发展模式现状及发展差异情况做出对比研究分析,针对两者的发展模式现状,提出一些相应的见解。希望将丽江古城与白沙古镇二者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利用,并将白沙古镇的原始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作为对丽江古城旅游经济模式发展的一个有益合理补充。立足于白沙古镇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使二者科学合理的互补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其真正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与要求,从而真正的造福丽江经济发展与当地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