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准入门槛过高、手续繁杂、流通市场发展缓慢、发债企业信用问题、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功能错位等原因,导致我国证券市场企业债券规模过小、发行主体单一、品种单一、企业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例失衡等问题.针对此,论文提出:扩大发债主体范围,尝试债券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发行利率市场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企业要转变"重贷轻债"的观念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债券融资比之于股票融资,在数量、规模、融资能力、市场影响、投资认可度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语。其原因在于政府干预过多、发债主体单一、市场流动性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等。针对制约企业债券发展的因素,我们应努力完善企业债券监管制度,引导国有企业利用债券融资,提高债券流动性,建立科学、有序的资信评级制度,拓展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空间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上企业融资结构的发展潮流是重债券融资轻股权融资,但相比我国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飞速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始终保持低迷状态,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非国有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为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债券融资是企业直接融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应对企业债券管理体制、企业债券利率的市场化、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企业债券信息披露制度等进行改革和完善,以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与完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债券和股票进行融资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其规模仍远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与国内的股票市场相比,发展也相对滞后.债券发行人的限制、定价机制的不成熟、中国企业自身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等是我国企业债券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结合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自身建设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债券 ,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 ,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我国 ,企业债券市场发育不完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流动性差、发行规模较小、债券利率未反映投资风险、兑付风险高等问题 ,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债券融资是发达国家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目前我国主要有三大类债券融资工具:(1)企业债,由国家发改委主管;(2)短期融资券与中期票据,管理权限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归人民银行;(3)公司债,核准权限在证监会.从趋势上看,债券融资正在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2010年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速放缓,而企业债券融资面临政策利好,温家宝总理2009年12月底指出"要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指出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周小川2010年1月初指出"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从统计数据看,2009年以来我国企业债券融资迅速增加,与银行贷款融资规模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债券融资越来越重要.陕西正处于建设西部强省的战略机遇期,合理的资金需求相对旺盛,企业债券融资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结合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陕西省债券融资的调查,本文提出:(1)建议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如省发改委、省金融办、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省证监局联合下发"进一步推动我省企业债券融资的意见".要求充分认识直接融资的重要作用,抓紧利用国家鼓励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的良好机遇.发挥政府的引导组织协调作用.为推动企业发债融资营造良好环境.文件也可出台相关支持政策.(2)举办债券融资培训班.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国内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内部从事企业债券发行实务的业务部门老总来陕举办专门的债券融资知识培训班,对省上200强甚至300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部门老总等进行债券融资培训.最好省委组织部、国资委发文通知,相关部门具体落实.(3)举办债券融资论坛.  相似文献   

8.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存贷利差缩小挤压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的调控目标使得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的"金融脱媒"进程加快;欧美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此三方面是当前新金融形势的主要特征,不同程度地均将作用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也已经在主动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交易商协会、发改委、证监会三大审批机构的竞争带来了企业债券品种的创新和对银行贷款替代性的增强,企业债券市场的供给、需求扩张趋势日益明显。为此,本文提出保持债券审批机构竞争性、设立债券专项基金、倡导长期债券投资机制、转变债券融资观念等对策建议,旨在为完善债券市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外对企业债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融资决策、企业债券市场的经济效应、企业债券市场自身运行机制和制度三个方面;而国内的企业债券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政策建议等方面;通过对比国内外企业债券理论研究,本文指出了各自的缺陷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彼此借鉴的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债券市场中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对我国现行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进行改革,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评级机构的专业化运作降低信用评估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假设不同回收率的基础上,利用信用衍生资产定价中估计信用价差的方法对我国不同发行人的具有不同到期日的债券分别估计了价差,发现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至今已趋于理性,但是估计的价差结果明显偏大,与AAA信用级别不相符,对此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相对于规模庞大的国债市场和正在蓬勃发展的股票市场来说,存在着规模小、地位低、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种单一及流动性差等缺陷。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还存在诸多制约企业债券发展的因素,比如法律法规不完善、发行制度存在缺陷、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以及发债企业自身问题等等。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一直是各界争论的焦点.实践证明,不同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是影响该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引进的短期融资券是发展最成功的金融产品之一,与有20年历史的企业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比较,认为过去的政策和市场监管严重妨碍了公司债券市场多样性的发展,导致发行缓慢和流动性欠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公司债券市场的监管边界--在保护供需双方多元化的基础上.提高发行效率、扩大投资者范围及完善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不统一、效率低、地位低下。从法律角度看,根本原因是监管法律制度造成的多头监管体制、行政化监管方式以及由此派生的不同监管机关制定不同的发行和交易制度,从而形成公司债券两个市场分割的状态。因此,改革我国目前公司债券法律制度,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关,实行统一的发行制度和市场化监管方式,是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得以健康发展、公司债券的融资功能得以发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民营经济的多元化特征决定了其融资结构的质异性,其发展客观上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民营经济融资问题不仅要解决量的问题,同时要实现结构的优化。我国目前的银行信贷和主板市场难以成为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的最佳出口,要满足民营经济的融资需求,必须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创业板市场,发展壮大企业债券市场,建立和规范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16.
《西部金融》2012,(3):91-93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利用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来融资以加快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债务融资业务以及西北地区债务融资工具推广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西北地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推广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融资结构的角度出发,利用江苏省的制造业发展为例,通过对江苏省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现状分析,以日本的融资体制变迁为参考,提出发展江苏省债券市场的观点,并对江苏省债券市场的发展提出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分析了三季度货币政策工具的几个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货币、债券市场走势进行判断:一是货币市场方面,资金面逐步缓解,货币市场利率震荡下行;二是债券市场方面,波动加大,短债利率攀至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19.
可转债双重属性对控制权利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权利益虽然在配股和增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本文研究发现,可转债债券属性的潜在约束和转换期权的不确定性对控制权利益起一定的抑制作用,控制权利益在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中不起主导作用。可转债债券属性对控制利益的潜在约束作用明显,我国可以适度发展可转债融资来抑制资本市场上较普遍的控制权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