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般认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有:纠正或调整地区间纵向失衡;纠正或调整地区间横向失衡;纠正或调整与公共物品提供相关的外部性;使地方政府的支出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协调一致;刺激地方政府努力增加本级收入;为中央政府实现其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提供足够的弹性。但是,任何一个政府都不能期望在一种转移支付体系小实现上述所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政府间转移支付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含义的科学界定,对理论研究和分税制改革实践有直接影响。在理论研究中,有人认为税源共享、税收分享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方式;有人把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排除在政府间转移支付之外。在实践中我国分税制改革采取税收返还来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以上观点和做法均值得商榷。政府间转移支付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上级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仅包括补助金。  相似文献   

3.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种类很多,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综合采用多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组合。  相似文献   

4.
杨长湧 《财政研究资料》2007,(5):46-48,F0003,F0004
中美两国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下,通过划分事权和事责、确定各自拥有的支出权力和收入权力,各级财政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分工;而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各级财政建立了内在合作机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中美两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出比较;然后提出完善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一项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为了引导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的公共行为,调节地区间因客观原因造成的财力水平差异,协调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将以此为目的集中起来的财力通过一定方式转移给地方,以协调其财权与事权关系的财政制度。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控制管理地方政府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央政府调节地区之间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手段。它以取得对象与支付对象不同一为特征。以实现调节富裕地区(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不发达地区)的财力上的差异(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各地区财权与事权的相对统一,贯彻中央政府的政治经济意图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7.
一、转移支付现状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中央财政在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转移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美联储成立百年之际,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系统回顾了过去100年中美联储在政策目标、政策框架、可信度和沟通方面的变革。成立初期,美联储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的政策框架主要受实质票据学说和金本位制度的影响。大萧条时期,促进就业和价格稳定逐渐成为美联储的新目标。大通胀和大通缩时期,获得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美联储控制通胀的能力逐步成熟。大稳健时期,货币政策目标和框架更加清晰,货币政策透明度逐渐提高。金融危机以来,维持金融稳定上升到与货币政策同等重要的位置,货币政策透明度明显改善,预期管理日益重要。未来,中央银行的理念和实践还将不断变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发展经济学思想,提出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力转移与城乡金融配置结构调整的构想,首先对目前城镇化进程与产业部门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资本积累扩张、劳动力转移与金融结构均衡角度,解释了产业结构变迁同城镇化是一个快速发展到稳步推进的不同阶段,而后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两阶段数理模型框架,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部门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在地区劳动力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城镇化将会缩小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城乡金融配置结构,农村部门内源融资度提高对劳动者收入的促进作用会随城镇化而加强,而城市部门外源融资度提高对劳动者收入的促进作用会随城镇化而减弱。最后根据我国城镇化现实情况给予检验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ransfer pric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examina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 reveals a mixed inducement for transfer pricing decisions by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FIEs). The legislation on transfer pricing in China is similar to that of its major trading partners. Competi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for foreign investment, inadequate resources for tax enforcement, and inadequate documentation by taxpayers hinder tax audits on transfer pricing. An analysis of aggregate import and export data does not support the allegation that, in general, FIEs shift profits out of China by over-pricing their imports and under-pricing their exports. However, there was some evidence of outward income-shifting in certain key sectors.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ransfer pricing and production incentives using a model of a vertically integrated firm with divisions located in different tax jurisdictions. We show that if divisional profits are taxed at the same marginal rate, the transfer price should be set to minimize the compensation risk faced by the manager of the buying division. For the case where divisional profits are taxed at different marginal rates, we are able to characterize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tax savings from setting transfer prices to reduce profitability in the high tax jurisdication and the loss of effort attributable to the impact of tax avoidance on the incen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Further, we show that if it is feasible to compensate the division managers using multiple performance measures, the transfer price should be used to minimize the firm's overall tax liability. Finally, we show that when authority to determine the transfer price must be delegated to one of the division managers, it is optimal to assign responsibility for setting the transfer price to the manager of the division with the most production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15.
声誉机制、信任机制与小额信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额信贷之所以在不需要抵押担保的情况下也能为借款者放款,究其原因,除了贷款者所实施的信贷规范起到了降低风险的作用以外,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借贷双方以及借款联保小组成员间缺乏基本的信任,那么合作行为是不会出现的.本文对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实证剖析,提出了通过借贷双方长期博弈建立信任关系、不断投入资源以维护信任机制、发挥农业保险与专业组织的作用降低农户经营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研究控制权转移前业绩、收购方性质对控制权转移绩效的影响。以1994—2007年中国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从长期绩效来看,亏损公司控制权转移后,业绩明显上升;盈利公司被转让给无经验的民营收购方后,业绩明显下降,转让给国有收购方和有经验的民营收购方后,业绩没有明显变化。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转让给国有收购方和有经验的民营收购方的市场反应明显优于转让给无经验的民营收购方。  相似文献   

18.
王朝弟 《济南金融》2012,(11):32-34
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以下简称"银担合作")因业务特性客观存在风险传递问题,当前银担业务合作的风险有所显露,合作瓶颈已经显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风险传递"防火墙"。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变迁、问题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叠代模型对养老金调整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梳理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变迁历程的基础上,依据上述养老金调整机制理论分析指出我国养老金调整过程中存在调整时间与调整基数非同步变迁、调整比率确定方法的蜕化、特殊调整覆盖范围缺乏公平性等问题,并提出应该通过建立科学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精算公式、理性界定特殊调整对象的范围和制定规范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程序等措施优化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1996~2010年我国企业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的面板数据,对国内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影响因素从传导机制、地区差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1996~2010年间劳动力工资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推动中国通胀的两大重要成本因素。其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主要通过企业生产要素价格推高我国通胀,而国际油价则通过企业劳动力成本推动国内通胀;另外中、西部地区通胀来自劳动力成本的压力较为明显,但东部地区压力相对较小;同时中部地区通胀能够有效地避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而东、西部地区通胀却遭受较为严重的大宗商品价格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