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价值链会计理论概述(一)价值链会计的产生及理论意义国际学术界对价值链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2.
一、价值链会计概念的产生 价值链的概念最先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以价值链为基本工具实施价值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数字化的管理新模式,以弥补企业在组织结构设计、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优化企业核心业务流程,降低组织和经营成本,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3,(7):12-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对企业会有一些相关性的新要求。企业应该更加关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本文就对价值链体系下的预算管理做出了一些分析,以此来推动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礼东 《企业研究》2012,(16):63+66
价值链会计是会计学的新领域。价值链会计,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价值链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的整体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标。构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要在突破传统会计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从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职能和会计对象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略论价值链会计的假设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  于富生 《财会月刊》2006,(2):80-80,F0003
本文在界定了价值链会计假设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之后,构建了由空间维、时间维、计量维所组成的价值链会计假设体系基本框架,并详细探讨了价值链联盟假设、项目存续假设、交易期间假设、价值计量假设、现金流动制假设等价值链会计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界定了价值链会计假设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之后,构建了由空间维、时间维、计量维所组成的价值链会计假设体系基本框架,并详细探讨了价值链联盟假设、项目存续假设、交易期间假设、价值计量假设、现金流动制假设等价值链会计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艳  杨琦 《财会通讯》2007,(6):37-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价值链理论逐渐融入到企业运营中,并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组织和业务模式,使得企业呈现出业务流程化、组织扁平化、信息共享化等特点。同时,这一理论也影响到企业内  相似文献   

8.
价值链管理视角下的价值链会计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鑫  王君 《价值工程》2007,26(9):78-80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经济管理的迫切需要,促使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价值链会计阶段。价值链会计既是对新会计范式的概括,又为会计理论研究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本文通过分析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的关系,以及价值链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价值链会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构建价值链会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明构建价值链会计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价值链会计体系的构建方法,指出价值链会计体系应使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核算模式,并建立以价值活动为分类标准的分类体系和记录价值活动的账簿登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价值链会计预算编制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天侠 《价值工程》2005,24(11):41-43
价值链会计这个新兴的会计领域尚有很多未确定事项,其中价值链预算就是一个方面。本文阐述了价值链预算的作用、作业预算编制流程、价值链与作业链、价值链预算与作业预算的关系,提出以作业预算为借鉴编制价值链预算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管理会计人文化在“超越预算”上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余绪缨教授提出会计研究的社会文化观,认为会计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还要上升到层次更深、境界更高的文化层面,并在他的《论管理会计的技术观与社会文化观》(1998)和后续的《管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人文化趋向》(2001)发展成型,在最近发表的《认识、研究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新视野:“由技人道”论》(2006)则提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管理会计人文化思想对当代预算管理的发展和提高可以提供有益的启迪,在管理会计人文化的理论指导下,明确文化管理在管理模型中的基础地位呵以在较大程度上弥补当代预算管理的最新发展——超越顶算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关于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理论指导。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活跃起来,到目前虽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多偏重于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理论性内容,对环境会计制度准则方面的具体研究较少,而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中又多以介绍和学习西方环境会计制度为主,结合中国实际的偏少。  相似文献   

15.
16.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笔者依次点明ERP的三处“软肋”,即取消会计的库存账、不能全过程计算产品成本和不能编制现金流量表。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习惯上叫管理信息系统(MIS),ERP只是MIS的时尚别名,是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来的新概念。而会计信息系统(AIS)本来就属于管理信息系统(MIS),公认是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会计领域下手评说,不但没有偏题,还便于读者基于自已的专业背景,判断这些批评是否有道理。本文打算从后台会计转向前台业务,围绕会计所监控的“供产销三环节”,考察ERP在内部物流管理方面的实际业绩,分析其之所以失败的设计根源。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10年,我国预算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对政府预算会计核算信息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对相关的政府会计核算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如实地反映财政资金的运行。本文在借鉴西方国家政府会计可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预算会计的实际,对预算会计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在保护公共财政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强化预算管理、控制以及财务、预算监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也暴露出诸多弊端,表现为资金流经的过程割裂和核算覆盖范围狭窄。因此,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既不完全是"控制取向"的政府会计模式,也不完全是"管理取向"的政府会计模式,因此,无法适应现行环境对政府会计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索预算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一大分支,是核算、监督国家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专业会计。目前在我国,预算会计体系问题直接涉及政府财政部门《预算会计基本准则》的拟定和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甚至直接涉及我国对整个会计体系重新划分。本文结合现有事业单位改革对重塑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探讨。一、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在1998年实行新预算会计制度之前,预算会计体系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即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两部分组成。1998年实行新预算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