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企业保险意识比较淡薄,如果能提高风险意识,把一些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在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中国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的竞相发展构成了中国金融业的"三国演义"。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我国保险消费观与现代保险业发展尚有较大的不适应性,具体表现为:其一,热衷投资,忽略保障;其二,保险意识不足,对保险缺乏信任。  相似文献   

2.
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机构,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是自身经营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有效提升企业价值的基石,并不是单纯的风险规避。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吉林省保险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吉林省保险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并使得企业能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各种经营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吉林省保险企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保险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如保险经营风险,保险投资风险等,如果不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决策,那么,将会给吉林省保险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吉林省保险企业关注的一个热议话题和任务,也成为保险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吉林省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内涵、特点及现状入手,对吉林省保险企业风险的大环境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展开了系统的论证,对吉林省保险在管理决策中预见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形势将给保险企业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保险企业应该完善风险管理文化,改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我国的保险市场竞争也将愈来愈激烈。保险市场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适应激烈竞争的新形势,是摆在各保险公司经  相似文献   

5.
6.
“保险+期货”模式基于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各自专业优势,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从运行机制看,“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风险转化为保险赔付风险,并通过场外期权交易转移给期货公司,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交易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本文以海南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和广东林业“保险+期货”试点为例,介绍“保险+期货”模式落地实施情况,从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优化“保险+期货”模式保费补贴机制两方面提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组织,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在其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快速变化,如今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已不仅局限于业务风险、金融风险或公司治理风险的某一方面,而是逐渐成为保险企业为实现价值创造这一经营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对保险企业价值和风险管理的角色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保险企业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实现价值创造的思路、原则、组织框架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9.
“十一五”开局之年,保险业利好一个接一个,而最大的利好莫过于6月26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业界人士称,《若干意见》的出台,无疑为快速发展的中国保险业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铺设了高速路,中国保险从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它又一个高速发展的春天。近期保险投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其一系列市场运作似乎都在验证着这一切。  相似文献   

10.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常被提及,论及它们的关系,有些人认为风险管理就是内部控制,甚至认为风险管理包括了内部控制;也有一些人则认为内部控制涵盖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全部活动都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评审之下,内部控制处在比风险管理更高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IT已经成为推动保险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保险业对IT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IT集中管理的大趋势下,如何有效识别和控制各类IT风险成为保险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保险企业只有不断强化IT风险管控,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防范和化解IT风险,为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保险产品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保险公司作为经营财产风险的微观经济实体,不仅要承担和转化被保险人的风险,同时还需要防范和化解自身风险。作为保险公司风险的承载体——保险产品,则成为其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比较浅显,仅仅停留在承保前对保险标的风险和以往事故的简单分析层面上,并没有从保险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风险管理。本文基于产品全寿命周期思想,以财产保险产品为研究点,在分析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起飞理论,验证全寿命周期思想对于财产保险产品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保险业本身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因此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是现代保险企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战略风险管理模式是金融企业比较流行的一种全面风险管理模型。本文在分析养老保险公司业务经营及风险管理特殊性的基础上,应用战略风险管理基本思想,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养老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并对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类别、风险因素以及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际融资》2016,(9):58-60
在“2016中国金融论坛暨保险业如何抓住机遇适应新常态?”分论坛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发表了演讲,他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在于个人散户占比较高,而机构的投资占比只约为40%,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软肋。保险资金作为长期、大规模的资金如果能够进入到市场,对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这样说。  相似文献   

16.
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民族保险业呈现出快速成长的势头.但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金融危机迭起,金融市场风险因素快速增长,来源扩大;金融市场风险所包含的能量明显上升,金融市场风险由一般风险程度上升为危机程度的几率提高.作为我国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和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保险企业,虽然没有受到金融风暴的直接冲击,可是,在金融市场发展中,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派生出自身较为庞大的市场,从而与保险、证券等形成既相互联系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的基金等市场.当某一市场爆发的危机较为严重时,彼此的联系就会使另外一些市场难以独善其身.因此,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寻求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中国保险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金融综合经营与保险业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岩  李冰 《保险研究》2009,(10):68-72
尽管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综合经营仍然是目前市场发展的趋势。从各国金融行业发展与监管制度的变迁来看,金融机构有实行综合经营的内在需求,但要建立规范的法律制度有效防范不同行业、机构的风险传递。目前我国保险法及相关金融立法中虽然以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为原则,但在相关的条款中已经为综合经营留下了法律空间。因此,必须从制度上作好风险防范,降低综合经营的制度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市场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庞大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中国加入WTO、市场政策逐渐放开之后,保险市场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宝藏。近年来,国内企业、机构和个人的保险意识大大增强,保险市场快速发展。1999年我国保险业保费规模为1393亿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收入以平均每年35%左右的速度增长。面对规模日益庞大的保险资金,保险企业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使资金满足总公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esents consumer satisfaction surveys for three very different public enterprises in the city of Edessa in Greece: the local water and sewerage company, the municip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a café/restaurant. The majority of consumer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s provided to them by these three public enterprises. Relationships with consumers were managed very differently by the enterprises suggesting that service delive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environment it operates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