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垠 《经济与管理》2005,19(3):60-61
民营化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制的主要方式不能动摇,但必须重点研究国企民营化的约束机制。其中,产权理论难有实质性突破构成国企民营化的理论约束;部门间就业专移阻滞、分级所有的国资管理体制、利益集团行为刚性、财政资源紧张与补偿制度缺失形成国企民营化的实践约束。摆脱这些约束,国企民营化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7)
县域国资国企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城市建设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县域国资国企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引领促进作用经过多轮刺激后后劲不足,面临管理体制不顺、资本金严重不足、盈利能力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和困境,因此,在新时期下,研究提出县域国资国企摆脱困境、确保持续稳健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炜  谭添翼 《当代经济》2021,(4):105-109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的内涵和意义,总结了上海在国资国企(综合)改革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指出了综改的几个重要方面.其次,分析了上海国资国企综合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并借鉴北京、重庆两市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的措施,为上海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提出优化区域间产业转移,加快上海国资国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关键领域聚集国资优势资源,但勿盲目退出一般竞争领域;国企中保有控股权与股权制衡并重;应对、克服"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的困境与不足;正确认识与完善员工持股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是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淡马锡模式”。“淡马锡模式”是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在法治体系、行政体系和社会大众对于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的公共治理方面,也体现在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的公司治理方面。“淡马锡模式”启示中国国资国企改革要注重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同步,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规划资本投向并维护股东权益,与国际规则相衔接,发挥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作用。尽管有不少专业化的做法和经验可资借鉴,但是“淡马锡模式”也有其推广局限,其基于同质资本的运营风格与中国国有企业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国企分红、过度投资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起我国推行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终结了国企与国家之间"缴税留利"的分配关系,该项政策旨在健全国企分红机制,改善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然而现行实施方案能否有效实现国资预算的推行初衷,却值得质询。本文基于2004—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测算了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并检验了国企分红比例、国资预算实施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进一步提高分红比例有助于抑制国企过度投资行为,但现有国资预算制度却因其有限的实施范围而无助于提升国企资金的配置水平。最后,本文就改善国资预算制度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国有资产的人格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国有资产宏观角度的资产人格化、人力资本化和市场化管理,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建立国资委的治理结构和通过建立新式董事会、监事会,进一步规范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管人”、管国资新机制,是加速深化国有资立管理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整装待发”之际,国企与国资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相结合?国企与国资管理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社会各界急切想要知道的,也是政府要向公众解答的,本文想要通过对现有国有资本状况的分析,探讨国有资本的改革方向,是私有化还是市场化,试图提出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整装待发”之际,国企与国资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相结合?国企与国资管理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社会各界急切想要知道的,也是政府要向公众解答的,本文想要通过对现有国有资本状况的分析,探讨国有资本的改革方向,是私有化还是市场化,试图提出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军工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视角出发,探讨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当前军工行业相关主体博弈策略与行为得益,基于"国企-政府-国资"之间的利益联系,总结出有助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制度条件和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引入园区化管理模式,实现地方军民融合领导机构与军工国企激励相容;借力国资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产业链协作与共享;体现"轻审批重监管"原则,通过"干中学、学中干"杜绝懒政作风,完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并一直是3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与重要推动力。本文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回顾、总结了自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35年来先后召开的八次三中全会上有关国企国资改革的内容,深刻分析了历届三中全会对国企国资改革的影响与推动。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启之年,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国企国资改革。本文的梳理与总结对于探索中国今后国企国资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国资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