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转轨时期中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我国的行业工资差距进行了度量,然后利用计量模型和Chow检验法对我国的行业工资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影响行业职工工资的因素包括行业人力资本水平、行业劳动生产率和行业垄断程度,并且行业属性的差异是造成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就业流动视角出发,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分析范式,考察了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发现行业间存在非对称的就业流动,影响国有垄断行业就业流动的因素主要体现为体制性特征,且其与其他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明显,表明该行业与其他部门存在明显的市场分割特征;而对于非国有垄断行业来说,非经济性因素对其影响非常有限,虽然该行业和竞争行业间仍存在工资差距,但并不足以证明其与竞争行业存在市场分割。竞争行业内部同样存在收入差距,影响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间流动的因素体现出市场性和体制性混合但偏向市场竞争的特征,表明市场化的改革推动了竞争行业走向公平竞争,但是福利待遇等非工资性收入差距仍是改革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收入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既有制度性因素也有市场因素,对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技术进步进行比较,发现垄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更高,主要是通过技术改进实现的;采用2004~2012年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和行业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断行业的技术改进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作用更大,行政垄断与技术改进交互作用,垄断行业凭借"行政垄断-资本深化-技术改进"这种粗放式发展路径来提高其工资水平,扩大行业收入差距。因此,引入竞争打破行政垄断,增加对非垄断行业的资本投入,既可以倒逼垄断行业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又能提高非垄断行业技术改进,从而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早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然而,很多支持垄断行业高工资高福利的说法却应运而生,其中认为垄断行业的生产效率比一般行业高的"高效率"说影响最大。为了给国家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改革提供更多理论支持,本文探讨了垄断行业高利润的来源问题:中国的垄断行业基本是行政垄断行业;行政垄断与行业利润之间确实存在着正向关系;而三方面效率指标均显示,行政垄断并不能带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所以并不是企业高效率导致了高额利润,因而只能垄断定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测算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发现垄断行业比非垄断行业具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改进。采用203-2012年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和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行政垄断仍然是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但影响作用较小;技术改进拉大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利于行业收入差距的缩小。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可以从技术进步和行政垄断两方面入手,引入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垄断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3~2009年相关统计资料构建面板数据,就行业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业间收入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垄断行业过高的收入水平导致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升水1/3左右;若考虑隐性收入,行业收入差距由32.74%上升到47.65%;假设垄断行业收入回归合理区间,行业收入差距的下降幅度约为30%;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平均收入水平的差额相当于全社会各行业平均收入水平的60%~70%。因此,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必须弱化垄断行业的管理层权力,将职工报酬的控制纳入对经营者升迁的考核,逐渐弱化垄断行业经营者激励共容的串谋空间。  相似文献   

7.
行业收入不但与行业的技术水平、行业工人的人力资本含量、资本劳动比率等因素有关,而且还与行业的行政垄断程度有着巨大的相关性.行政性垄断行业通过行政垄断的力量获取高额利润,同时由于在行政垄断行业所有者缺位,以及行政性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市场歧视的联合作用下,行政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之间形成了持久的巨大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0-2010年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基于完全竞争企业的对比考察垄断企业薪酬制度的有效性.实证结果发现:垄断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与公司当期短期业绩显著正相关的证据,与完全竞争行业企业相比较,垄断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与公司当期短期业绩相关系数更高;由于垄断企业股权激励受政府严格管制,股权激励的“金手铐”未起作用,垄断企业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不相关,完全竞争行业的股权激励的薪酬激励相对于垄断行业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新构建Krugman(1991)核心—边缘模型,从理论研究中推导出规模报酬递增行业中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根据全国30个地区2002年截面数据研究显示,我国42个行业中至少有11个行业存在着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另有14个行业的超额需求系数接近于1。其中,纺织等劳力密集型行业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我国的出口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因此,扩大内需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行业收入分配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短短20年间,中国的行业收入分配迅速从平均主义的一个极端走到收入差距悬殊的另一个极端。通过对15类大行业、工业行业中的30个非垄断行业及6个垄断行业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并利用非垄断行业收入的回归方程,粗略量化了垄断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对人力资本配置有导向作用,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导致不合理的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垄断行业职工较非垄断行业职工得到了更高的收入,这种不合理的分配机制对整个社会的公平体系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降低了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通过分析垄断行业收入增长状况,从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两个方面探讨了垄断行业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对人力资本行业配置的扭曲和对配置效率的影响,认为要提升入力资本配置效率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控制垄断行业收入增加、完善劳动力市场、完善基础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以净资产收益率、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和赫德芬指数等为解释变量,利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深、沪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和赫德芬指数等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以高管期权等为激励手段的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并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初次分配中实现公平,必须针对在初次分配中产生分配不公的垄断性和掠夺性两大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必须破除分配政策的垄断,对垄断企业和竞争性企业实行统一的工资成本列支政策;必须消除身份垄断,制订包括各种用工人员在内的统一的工资制度,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必须针对利润普遍侵蚀工资的现实,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针对用人单位普遍逃避社会保险缴费的现象,应当建立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分配结果的公平必须以分配程序公平做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转轨国家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可能性以及所有制改革模式的选择入手,研究在加入策略性激励机制后竞争与所有制模式的不同组合对自然垄断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转轨国家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进程取决于转轨国家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改革的初始条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竞争模式比完全私有化的社会福利水平要高,也是更适合于转轨国家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所有制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5.
借用一个局部垄断的概念,本文分析了核心技术拥有者的最优决策。相对于垄断整个产业链,局部垄断可以帮助核心技术拥有者在不降价的情况下扩大市场需求,以下游厂商的惨烈竞争为代价换来更高利润。此时,上游核心技术垄断者有动机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下游产业,营造一个完全竞争的成品市场,虽然这一措施降低了最终产品的售价,有利于消费者剩余的提高,但固定成本的存在会导致产业链下游的企业重复投资,产生巨大的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巨额的贸易总额带动生产要素的跨国(跨地区)流动,对居民的收入分配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采用转换成本函数法,结合面板数据GLS估计方法,对1997年~2009年国际贸易对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工人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得到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的隐性影响.与理论预期相悖的是,研究结果表明: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增加对劳动的相对需求、提高工人的工资收入份额:SS定理在中国的适用性有待考证.文章试图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角度去寻找提高工资收入份额的途径,为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笔者利用链式指数法,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解为纯技术进步和成本全要素增长率,实证测算结果表明,1984~2010年TFP平均增长率为3.96%;平均纯技术进步为3.83%,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平均成本全要素增长率为0.12%。从宏观整体上看,我国工业企业属于全要素成长型。大多数国有垄断型行业属于全要素效率型行业,而大多数竞争性行业、新兴行业属于成长型行业。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行业间收入差距加大、企业领导人与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等焦点问题,可将税收增长因素纳入工资指导线制定之中,完善对社会工资增长的宏观调控.并建立"调高扩中保低"的行业工资分配指导机制,完善对不同行业工资分配的中观指导;建立超额累退的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完善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微观管理,从而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的完善,使我国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真正反映职工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