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农村消费者是我国需要特殊保护的弱势消费群体.现阶段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只有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综合职能作用,完善工商监管、行业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消费维权体系,建立健全"事前教育防范、事中规范监督、事后救济维权"的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新机制,才能及时、有效、全面地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消费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厦门市工商局密切跟踪研究消费纠纷多元化特征,积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尤其是我局通过指导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厦门市消保委”)组建律师团、行业专家顾问团等消费维权专家队伍,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消费维权领域中先行先试,极大地提升了消费维权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和谐和社会稳定,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全国同行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厦门市消保委律师团助消费者解决法律困境”被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福建十大消费维权事件”。  相似文献   

3.
李俊蕙 《中国市场》2011,(35):159-160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国家出于对消费者弱势地位的考虑而给予消费者的一种特别保护。自颁布实施以来,在消费维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型消费关系、消费形式不断涌现,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日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食品、药品行业接连发生的群体伤害案件,逐渐暴露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上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护。因此需要通过修订与完善法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工商行政管理》2011,(2):57-58
2010年,我们辽宁省工商局以实施消费维权工程为载体,大力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服务行业经营行为规范、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等职能工作,努力创新维权机制,着力推进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消费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由于我国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才起步不久,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为构建和谐社会掺入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为此,我们必须逐步从各方面,特别是立法和法律的实践方面,完善对消费者的保护体系,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加大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全面完善和建设好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消费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保护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存在着维权成本高、风险大,行政保护体制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等问题。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应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建立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保护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存在着维权成本高、风险大,行政保护体制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等问题。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应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建立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工商行政管理》2010,(6):41-41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是法律赋予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职能,也是企业和公民的一种共同的社会责任。只有全社会的携手努力,才能共同做好消费维权工作,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25周年纪念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就曾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要加强协作配合,促进全社会共同做好消费维权工作,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消费市场日趋活跃,金融业迅速发展。近年来,金融消费者的概念也被广泛接受,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的案例频发,立法者、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金融消费者本身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和维权的意识和力度显著欠缺。有鉴于此,针对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等核心权益,以及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中最普遍、高效的内部纠纷解决机制,有的放矢地进行国内外法律保护制度的细致比较。借鉴国外经验后再结合中国的国情得出对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吴卫 《消费经济》2011,(2):9-11
消费维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工商部门作为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行政执法部门责任重大。2010年以来,全省各级工商部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消费维权,提升了我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改善民生,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第30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让消费者更有力量"的201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呵护消费信心,保障合法权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坚定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及时受理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热点投诉,  相似文献   

12.
《工商行政管理》2011,(7):29-31
开展消费教育是促进消费者转变观念、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伸张消费正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是建立文明消费方式,实现可持续消费的需要。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3.
团购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购,是团体购买和集体采购的简称,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最早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兴起,因其价格低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团购行为中涉及多重法律关系和多种法律风险,同时,消费者因团购消费使权益受到损害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团购消费缺乏法律的具体规范。消费者在团购消费时面临多种法律风险,且维权艰难。团购消费者权益保护需消费者、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工商行政管理》2011,(7):75-76
近几年来,我们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不断适应维权形势的更新发展,强化指挥中心对维权网点的设立、消费纠纷调处、行政指导功能,实现了由事后救济向事前引导转变,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山东省泰安市工商局把制定推广合同示范文本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变事后介入为事前指导,前移消费维权关口,收到了“推广一类合同文本、规范一种经营行为、引导一个行业发展、防范一批侵权行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消费维权领域不断出现新特点、新趋势,例如投诉范围变化大,投诉领域向服务型、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群体投诉增多;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等。面对众多新问题、新挑战,各地工商部门和消协组织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本刊先期刊发部分地区工商干部在预付费类服务消费维权、餐饮消费者维权、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等方面的思考,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同志积极参与交流与探讨,不断拓宽消费维权思路,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工商行政管理》2013,(4):26-26
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进12315"五进"工作1.深化和扩大消费维权网络的覆盖面,拓宽12315"五进"延伸领域,形式载体实现新转变。为规范电视直销行为,我们在东方购物频道实现12315进媒体;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我们在老年人密集的区域设立12315联络点;为保护网购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在电商注册集中地实现12315进信息园区。据统计,全市共建"消费维权服务站"2428个,有效夯实了遍布全市的基层消费维权网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们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公益诉讼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我们国家所支持环境公益诉讼以及消费者协会以及经授权的机关和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金融消费者也属于消费者范畴,但目前尚属法律空白,立足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现状,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论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价值和可行性,探讨实践中的制度构建路径,以期更好的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2)
网络消费已在我国扎根多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为其注入鲜活"血液",另一方面网络侵权行为也不断曝出。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舒心的消费环境,本文笔者从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维权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慧生  葛文伟 《商》2013,(13):288-288
消费几乎是每个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调整消费者消费的一部法律,与群众联系的密切程度不言而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1994年实施,自实施以来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消费者维权意识,解决消费纠纷,维护社会公平以及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一些方面已不能再适应现实中产生的一系列消费权益纠纷。因此,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与完善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