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理政治经济学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有学者认为数学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重要学术方向.要实现数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必须首先实现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数学化.换句话说,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论必须有公认的、一致的数学表达式,唯有如此,数理政治经济学才不至于被肤浅地定义为数学方法的简单运用,这是事关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基于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函数是劳动价值论数学化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也是数理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许光伟 《财经研究》2008,34(4):62-7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是实践观指导下的科学的抽象分析法。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唯物史观方法论的不断转化和科学运用,具体化形式是哲学思维分析与数学模型分析的统一,从而构成经济本质分析与经济运行分析统一的基础。具体而言,价值创造及运行对应了微观层面的价值(经济)本质分析和价值(经济)运行分析的统一,价值决定及其运行对应了宏观层面的价值(经济)本质分析和价值(经济)运行分析的统一。在当前,劳动价值论的数学模型分析需要更加广义化和应用化,以增强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劳动价值论创新与发展可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层次予以探讨。一是哲学意义上的方法;二是逻辑层次的方法;三是技术性方法。在哲学方法层面上应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在逻辑方法层面上,应致力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而技术性方法则进一步决定了劳动价值论对于具体经济理论体系的转化。在方法论层面上,劳动价值论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应进一步结合现实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邹平座 《财经研究》2006,32(8):28-39
文章研究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自然主义价值论在数理逻辑上的统一性。根据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对价值运动的三个空间和数理逻辑关系的基本假定进行了研究。文章分析了三个价值理论通过空间和时间的转换,如何实现在数理逻辑上的统一,并阐述了各种同一性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意义。证明不同的价值理论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以有所不同,但在自然空间它们是完全统一的;在不同的空间是可以转化和互相解释的,但不同的价值理论有不同的用途。  相似文献   

5.
现行劳动价值论体系将价值仅理解为抽象个人的生理消耗,而不是对人类生命、人与人关系的创造,因而不能反映抽象劳动的历史发展,无法解释人均GDP的巨大增长.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确认劳动价值的两大存在形态:物质生产中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价值"形态,"人的生产"中由物化价值转化于人的生命中的"人化价值"形态.由此可建立与现实一致的"商品价值趋势指数模型"与国际产品价格的"价值比指数模型".这不仅消除了现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危机,而且开辟了劳动价值论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提供了西方经济学所未能提供的符合现实的理论模型,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独特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6.
李阳  龙治铭 《财经科学》2015,(3):98-108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有着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实际预测效果却并不能让人满意.现有的汇率决定理论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两大目标.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出发,基于弱式有效市场假说,借助组合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的信息条件为中心,建立起多重回归-随机游走模型,对汇率决定理论做了一些探讨.最后本文认为传统汇率决定理论中的存量观点,本质上是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观点的体现;流量观点则是劳动价值论中的交换价值的观点.模型中存在着数学期望意义下和依时间序列收敛的两种均衡汇率,前者代表价值,后者代表交换价值体现为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劳动价值论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汇率决定理论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汇率决定理论是科学的汇率决定理论.本文同样指出带有约束条件的ARFIMA模型可以作为本文理论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实证分析中可以使用分数协整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渊源上分析了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性,同时从逻辑分析与实证出发,指出了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建议我国在经济学教学与政策制定中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强调.  相似文献   

8.
创新与割裂     
叶国际 《经济学家》2006,(3):119-119
在2005年《经济学家》第二期中刊登了季正松的“从体力劳动价值论到脑力劳动价值论”一文,看完深受启发,但对季正松的“从体力劳动价值论到脑力劳动价值论”的提法笔者认为并不适当。首先,这种提法将劳动价值论割裂为体力劳动价值论与脑力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价值实体的分析发现价值运动的规律,并找到剥削的根源—剩余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实体发生深化,从体力劳动占主导地位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共存,并且脑力劳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价值实体只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借以分析价值运动规律的载体,这种载体并不…  相似文献   

9.
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对传统上理解单部门(同类商品)劳动生产率和价值的关系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同一时间创造的社会价值总量”的观点进行了发展,证明了在新的解释框架下理解劳动价值论,才能系统地保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的完整性,才能保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的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理论基石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体现在其思辨逻辑上,因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和完善也就需要运用思辨逻辑对其所依赖的假设前提和推理逻辑展开系统审视。对等价交换规律和同质化劳动这两大假设的逻辑分析可以深刻洞悉劳动力价值说及价值衡量尺度等核心概念和命题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假设的放松,笔者提出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有效劳动价值说。有效劳动价值说通过引入劳动的有效性这一概念不仅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联结起来,而且将创造价值的劳动从个体劳动拓展到联合劳动。相应地,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就从同质劳动拓展到异质劳动,丰富了劳动价值论。正因如此,有效劳动价值说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分析力和解释力更高,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解析现代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及其剥削等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11.
当下劳动价值论所遭遇的危机,需要实践性的根本解决。整体解读劳动价值论,其在方法论与理论的结合层面形成系统的扩展张力,展开为劳动-价值-价格的研究主线和逻辑发展图景。形成三个层面的结构性认识:(1)劳动是历史二重的规定,构图为本体论上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同质劳动、异质劳动范畴;(2)价值是社会总体的规定,构图为关于社会实体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同质商品、异质商品范畴;(3)价格是政治实践的规定,构图为关于现象运动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社会价格、内部价格范畴。这些不同层级的存在及其运动机制,形成为系统总体的差别的统一。该研究表明:劳动价值论不仅是一种理论关系,更为主要地,也是一种实践关系,应在寻求逻辑(方法)和认识(理论)的现实统一中,实现对事实的全部理解。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文中指出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价值创造的理论与方法 ;澄清传统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更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观念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扩展价值创造和生产性劳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正和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传统剩余价值论的架构中,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只存在零和关系。本文试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论证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可能存在的正和关系。经历了有关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长期争论,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工人技能升级的长期趋势。这一点为我们运用"成正比"理论奠定了经验的前提。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在国内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将其运用于分析以技术变革和劳动复杂程度提高为基础的价值形成过程,并据以论述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正和关系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这种在不同层面存在的正和关系构成了相对剩余价值规律的抵销因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经济理论都需要有现实性才能确立其地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来自对所处时代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及演绎,在半个多世纪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不可避免地转变成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多元要素参与分配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经济效率的威力”,劳动价值一元论受到质疑甚至于批判。实质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并不排斥“多要素”在经济分配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怎样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及什么样的“多要素”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原则?使用价值多元论对现阶段的分配理论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价值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和原有生态价值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生态价值、使用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价值、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同时列出生态价值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可直接用货币度量的价格,及以间接形式表现的级差收入方式。并明确建立科学的生态价值理论对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般均衡理论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缺乏应有的价值基础。近年来试图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均衡理论的努力也一直未能成功。然而,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证明,在假定社会总产品的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的条件下,必然有且仅有一个恰好等于相应价值向量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这意味着,一般均衡理论完全可以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根据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构成的理论,建立包括技术关系在内的价值体系和相应的价格体系,其次说明在价格体系中存在有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最后从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中确定一个"标准"的价格向量,并证明这个标准价格向量必然等于相应的价值向量。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体系中,劳动价值论客观具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可以归约为劳动价值论的产业视角和劳动价值论的企业视角.对两个视角进行相互嵌入研究是剖解当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内存在的若干理论难题的一个关键.文章以规范性的分析方法实际地理论考察了这一全过程,得出了人力资本和企业家参与价值决定的基本结论.这一推断和分析具有广义内涵,可以引领狭义劳动价值论逐步走向广义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
百年价值转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值转形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1907年,鲍特凯维兹开始尝试用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解决价值转形问题。一百年来,很多经济学家采用各种假设条件,构造价值转形模型。这些模型都不能准确反映马克思的价值转形思想。本文提出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具有几种不同形式,解决了价值转形中的逻辑问题,并提出一个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模型。本文证明,价值决定生产价格,在价值转形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两部类之间不流动,并分析马克思的"两个等于"的著名论断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价值和企业所有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拓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现代“管理革命”和“资本革命”改变了马克思价值理论得以孕育的客观条件。在出资、创业、管理三种职能分离的当代大型企业中 ,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包含创业者、管理者及专业资本经营者在内的组合劳动。相应 ,剩余价值也由过去的资本独占演变成了由资本与劳动分享。而两者的分享比例则受创业必要资本量和劳动的人力资本特征(创新性、可测性 )等变量的影响。至于资本报酬及资本所有权的原因 ,则是资本的稀缺性。简言之 ,劳动分享净剩余的根源是劳动知识化 ,而资本分享净剩余则源于资本稀缺性的继续存在。本文最后简述了上述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