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电力负荷特性预测是电力市场分析预测的基础性工作,高精度、高速度的负荷预测成为了电力市场日趋完善的迫切要求。电力负荷系统是典型的灰色系统,文章用灰色理论在准则下建立校正模型,从预测实证结果来看,其精度较高,方便适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蓬勃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城乡电网改革力度逐渐加大,以提升电网市场的竞争力,实现电网市场的持续发展。国家与地方电力企业为电网改革做出了一系列规划,在此规划之前要先预测电网负荷,只有科学合理地预测电网负荷才能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今后的电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从电网负荷预测的原理出发,对配网规划中负荷预测的方法和特点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归纳形成了城市电网电力负荷预测工作的基本步骤及流程,对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针对空间负荷预测中的负荷分布计算,建立了负荷小区密度法为主、专家预测法校核与修正的负荷预测模式,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本文采用天津某地区实际的配电网规划项目作为算例,利用负荷小区密度法进行了该地区的负荷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反映预测期的实际情况和用电水平,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其的技术要求也逐渐的提高,电力负荷预测作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也需要改变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逐渐自动化、科学化。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力负荷测试的新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汪国苗  谭北江 《价值工程》2011,30(32):54-55
针对宣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定位,采用小区负荷密度指标法和改进的等增长率法对分别宣城城区和郊区的远期电力需求进行了合理预测。并充分利用负荷历史数据采其他用两种经典预测方法进行用电需求预测,验证本次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5,(36):65-66
电力需求预测是进行电网规划非常重要的步骤,只有将电力需求可靠的预测才更便于电网进行供电。本文研究了二次指数平滑法模型,用于电力负荷预测中,结合经济、能源结构、环境等因素对中国社会用电量加以分析及预测,并进行了后验差检验,得到了很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市场的推进,负荷预测已成为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电力负荷预测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基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保证预测的准确性是电力企业负荷预测工作的关键。传统的GM(1,1)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缺点和局限性,本文从初始条件处理和初值的选取方面进行了改进:对原始输入数据的处理,运用了指数加权法,对初值的处理,利用预测值和实际值的欧氏距离最小化的方法来确定的连续变化微分方程时间响应函数中的参数c值来代替x(1)(1)作为初值。通过实例分析得出本文中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负荷预测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规划、用电以及电力调度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电力系统以及用电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文章对年度负荷预测、月度负荷预测以及短期负荷预测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特征、建议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力负荷预测的类型、原则、方法,分析了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的特点,研究了当前电力规划工作存在问题以及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并以某地区电网发展实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电网规划中长期负荷预测技术的应用,以期为国家电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李益民  闫泊  卓元志  李康  张辉 《价值工程》2012,31(36):81-82
电力系统负荷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针对单一模型进行负荷预测时,预测精度不高这一问题,可采用组合预测法将多种预测方法所得的预测值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以满足现代电力对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快速性和智能化的要求。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负荷预测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组合负荷预测的研究现状及确定组合预测中各模型最优权重的几种方法,最后介绍了组合负荷预测模型的误差修正方法,对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准性能够推动电力系统的发展,以智能电网为平台,提升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准度是当今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阐明电力负荷预测基本概念,同时介绍几种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分析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负荷的特征,主要探讨基于AMI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经对电力负荷分类,依据各类电力负荷的特征分别拟定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可以有效的增强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我国电力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电力系统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必须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确保电力系统在未来能快速的发展,在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时,需要根据供电规模、输电线路输电能力、变电站容量等进行判断,文章重点介绍了电力系统规划中短期负荷预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我国电力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电力系统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必须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确保电力系统在未来能快速的发展,在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时,需要根据供电规模、输电线路输电能力、变电站容量等进行判断,文章重点介绍了电力系统规划中短期负荷预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负荷预测是根据系统的运行特性、增容决策、自然条件与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条件下,确定未来某特定时刻的负荷数据(其中负荷是指电力需求量,单位为千瓦),并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结果规划各级电网建设规模.文章说明了南宁市配电网在开展近期、远期规划时,所用到的负荷预测方法及负荷预测结果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分析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用电计划逐渐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电力电量的市场化交易得以确立。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和市场交易平稳有序开展,调度部门需要全面分析本区域电网特点、供需情况等因素,提前确定未来电力市场的交易空间,为市场交易提供边界条件。如何通过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定交易空间,是当前调度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综合考虑负荷预测边界、清洁能源发电预测边界以及电网安全运行边界的交易空间预估策略。介绍了负荷预测和清洁能源发电边界确定方法,以及相应形成的电力市场环境下交易空间的预估模型。最后,通过实际算例,论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20,(4):188-195
随着这些年电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电力系统利益主体逐渐多元化,在竞争市场中引入需求响应。为了增强需求侧在电力市场中的作用,可以通过价格信号和激励机制来实现,这是电力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实施峰谷分时电价的背景和意义及需求响应的分类;其次研究了基于价格的需求响应下的分时电价,即峰谷分时电价,分析了四类峰谷分时电价下用户需求响应模型的建模方法;然后在消费者心理学原理的建模方法上,研究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负荷转移率用户响应模型参数估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科学制定峰谷分时电价和准确预测用户的响应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占胜 《企业导报》2013,(6):291-291
<正>城市配电网电力负荷分析是对一定范围内电力负荷的大小、发展趋势及其分布等特点的刻画与描述。城市配电网电力负荷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例如负荷大小、增长趋势等。空间电力负荷分析是准确地进行空间负荷预测的基础,提出有效可行的空间负荷预测方法的关键,只有在进行电力负荷特性分析之后提出的预测方法,才会得到更高的负荷预测精度。一、电力负荷的特性分析(1)随机变化的特性。电力负荷的随机性可以分为内在随机性和外在随机性两种。内在随机性主要是电力系统中非线性元件的特性决定的,所以电力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非线性系统,并且电力负荷是该系统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电力负荷也具有非线性特性,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电力负荷数据的随机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电力负荷预测的基本概念、电力负荷所研究的基本问题、负荷的分类、负荷预测的方法。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预测工作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更准确,精度更高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电力用户是电力工业的服务对象,电力负荷的不断增长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根据。正确地预测电力负荷,既是为了保证无条件供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以充足的电力需要,也是电力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电力负荷预测工作既是电力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规划的基础。电力负荷预测为编制电力规划提供依据,它规定了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能源动力资源的需求量,电力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量,以及电力工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它为地区或电网的电力发展速度、电力建设规模、电力工业布局、能源资源平衡,地区或电网间的电力余缺调剂。以及地区或电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与平衡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电力负荷预测对于保证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众多的预测方法中,灰色关联预测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是最广的。文章运用灰色理论对河北深州市电力负荷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电力规划中负荷预测是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文章先是对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进行了分类,然后详细地分析了几种典型的负荷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