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常认为,缩小财富分配差距、充当地方税主体税种、平抑房价是房地产税被赋予的职能。利用CHNS家户调查微观数据估算不同税率水平下房地产税的收入规模,结果表明现有税率下房地产税收入规模无力充当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采用2004—2013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GMM回归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房地产税收收入的提高不会抑制房价,反而将会促使地方政府从“经营企业”向“经营城市”转变,通过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来获取更多的财政利益。因此,房地产税无论是在现实规模充分性上还是在逻辑合理性上都无法成为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缩小财富分配差距的公平职能才是其唯一的核心职能。因此,应构建征收偏向于高收入群体和高档住宅的房地产税制,并控制房地产税在地方税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中央政治局于2014年6月30日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房地产税改革是2020年前税制改革的六大重点之一.本文从终生公平与年度公平两个视角分别考察了这一改革可能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住房市场化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促使人们对房地产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寄予厚望.住房耐用生活必需品的特征,表明房地产税的终生公平效应与年度公平效应都值得关注.从终生公平视角看,精算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税会使劳动要素所有者(居民)福利受损,不影响资本要素所有者(房产商)的福利,对土地要素所有者(政府)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从年度公平视角看,利用CGSS截面数据的模拟表明房地产税改革会对不应受到损害的居民家庭造成相对较多的福利损失.适当的制度设计可以减轻深化房地产税改革的这种不利影响,甚至获得累进性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崩溃、居民因购房而负债累累的言论在广为流传。但事实是,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虽有结构上的供过于求,总量上却是供不应求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泡沫,房价也不可能大范围下降。中国的住房市场和住房金融体系尚处于发展与转轨过程中,今后,应理顺住宅供给体系与住宅金融体系,拓展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住房行业垄断厦暴利行为的监管,以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4.
住宅郊区化与城市外延化进程,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房地产经济向旅游业延伸、渗透创造了颇具推动力的宏观条件,城郊结合部作为这一进程实旌的黄金点,承担了房地产与旅游相结合的地域藏体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房地产经济的旅游化延伸中具有代表性的探讨价值.成都作为西南旅游中心城市,其城郊结合部旅游房地产开发在全国业界中取得良好成果,处于前沿地位,因此以成都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住房制度起源于加速的城市化、较大的贫富差距以及体制转轨的需要,这决定了我国可能要走西方国家都曾经历过的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的道路.我国公共住房的目标应该具有独立性,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水平为主要目标,我国亟需建立与房地产市场化相配套的公共住房制度.在保障形式上,要以租赁保障为主,产权保障为辅;在生产环节,要做到数量稳定、规划明确,资金稳定、供给多元;在分配环节,要做到实质公平和程序公平兼顾.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公共投资与住宅或土地价格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检验了公共投资对地价、房价的溢价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价格受公共投资的影响最显著,公共交通投资对住宅的溢价值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高;教育投资,尤其是中学教育投资对两类房地产的溢价值较为稳定,以燃气普及率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为稳定。这一结果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需求已向多元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交通易达性是居民住宅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重新设计房地产税种和税率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支出是保障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存权、抑制贫富差距扩大的手段,也是住宅市场转型与调控中的重要工具,探索其对当前住宅市场供给和需求有效性是住宅市场转型与调控中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2007—2010年省际公共财政支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央与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公共财政支出对住宅需求作用明显,而对促进住宅供给贡献不大;作为保障低收入者居住水平的重要手段,经济适用房项目尚未形成规模,未能有效增加供给,不仅没有能够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增加,反而强化了住宅市场的观望情绪,导致住宅需求减少。因此,若要继续有效推行住宅市场转型,就必须在坚持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同时,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善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实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住宅市场的有效供给和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向二三线城市投资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利润空间下降,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为利润的增长点。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为开发商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但投资二三线城市也应注意一些问题,要有明确的定位和战略,只有这样,开发商才能在二三线城市站稳脚跟,进一步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9.
中美房地产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兼具市场属性和福利属性。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市场性住宅供给和福利性住宅供给并举的模式。1998年以前,中国主要提供纯福利性住宅,而1998年以后则完全是市场化住宅供给。比较美国和中国土地制度、供给模式发现,中国城市住宅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不是打压房地产,而是增加保障性住宅供给。土地的限价供给和住宅产业化是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两个根本因素,它们共同决定着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个人所得税中对房地产相关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所得税承担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功能,这种税收公平是按照税收支付能力来确定的,包括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个人所得税促进公平的功能体现在个人所得税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其中一个方面是个人所得税中对与房地产相关的问题的处理。美国个人所得税在处理与房地产相关问题时进行了复杂的制度设计,通过销售房屋的资本利得的税收处理、住房抵押贷款利息的扣除、住房商用部分的税收处理、首次住房购买支出的扣除等方面来贯彻税收公平的原则。美国个人所得税在处理和房地产相关的问题上的具体做法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住房市场已呈现出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而住房保障力度又相对不足的局面,不利于解决目前业已突出的住房矛盾。运用Holmstrom和Milgrom(1991)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构建出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住房市场中的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并据此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与住房保障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住房保障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关注的焦点,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公共财政及税收政策重点调节的领域之一。重庆市住房保障建设在资金保障、税收优惠、土地供应、试行房产税以及公租房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均形成了较好的财税政策体系。借鉴重庆模式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我国住房保障财税政策在保证财政投入、保障土地供应、规范房产税及保障性住房管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城镇落户限制的逐步取消带来的人口城镇化的推进,必然对"房住不炒"的市场定位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带来冲击,因此,探究人口城镇化影响房价的传导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人口城镇化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人口城镇化既会直接影响商品房价格,也会通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对商品房价格产生间...  相似文献   

14.
"夹心层"住房问题产生于房地产市场的失衡和社会保障的缺位。虽然可以借鉴香港的"公屋"模式,但在我国存在着政府思维、房源、"夹心层"特殊的住房需求、与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的协调统一和监管等方面的障碍,使得实行公租房难以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作者认为,通过政府补贴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引导,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才是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以来,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供求失衡、房价涨幅过大等问题,政府运用信贷、税收、土地等多种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规制。本文通过实证数据,基于民生改善的视角说明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政府规制效果不理想,表现在: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的价位,中低价位、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规制效果不佳的根源在于政府规制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多年来尽管房地产市场规制政策频繁出台,但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过于依赖、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房地产税收制度不合理等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房地产市场规制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加强长效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房价现状主要表现在房价收入比、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房价租金比均过高等方面。其原因包括房地产市场供给严重不足、需求过于旺盛、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信贷扩张与违规贷款现象严重以及各种垄断机制盛行等。我国应建立健全房地产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和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效遏制房价过高过快增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住房保障的目标是住有所居而非稳定房价,这是保障性住房真正回归其保障功能的前提.山东省某城市住房保障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住房保障与稳定房价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因而稳定房价不能依赖住房保障,而单一调控房地产市场并不能从根本上稳定住房价.拓宽投资渠道与改善投资环境是稳定房价的重要途径,实行统一租金补贴是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措施,而大幅度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才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一年左右以销售量萎缩为主要特征的调整后,土地一级市场“地王”频现,商品房销售量大幅反弹,一些城市的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许多人担心房价上涨失控。中国房地产业因未来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等,具备向好的客观条件,但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走过的历程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具有起落周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应极力避免大起大落,而协调发展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房产价格的财富效应是否存在?——基于中国的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实证研究均对房产的财富效应存在一定分歧。在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年至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与房产价格指数的面板数据基础上,应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房价上涨对高中低不同收入阶层的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我国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并没有产生正的财富效应而是产生了“挤出效应”;并且,高收入阶层消费减少的幅度最大,低收入阶层消费减少的幅度最小。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与购房需求,应挤压房价中的泡沫,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刺激高收入阶层买房,提高炒房行为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和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一个简单的局部均衡模型基础上,利用1999~2003年全国31个省市的房地产市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和价格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开发商在房价上涨的时候可能过多的投资于别墅和高档房,这有可能带来风险;住宅市场上可能存在较大的投机性购房行为,这有可能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不足使普通居民利益受损。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应该调整开发商投资方向,减少别墅高档房的投资,增加低档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投资,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普通商品住宅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