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4年安徽省邮政局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大客户服务营销机构,配备专兼职客户经理队伍,完善大客户营销服务体系,大力推行项目营销,为大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赢得了大客户的肯定,大客户服务营销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2004年年底,全省省、市、县三级大客户总数为748家,用邮收人为17541.51万元,大客户用邮收入占总收入(不含储蓄)的比重为21.32%。  相似文献   

2.
各地动态     
《中国邮政》2006,(1):10-10
安徽局出台营销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江西局正式启动县局综合营销试点工作;湖南局储汇人员岗位轮换效果明显;甘肃局营业执照新增服务“三农”项目;浙江局明确邮政金融安防设施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做好大客户营销工作,国家邮政局提出《关于做好邮政大客户营销工作的实施意见》。力争年内建起三级大客户营销体系,确保中国邮政业务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提高市场占有率。国家局要求各省(区、市)局根据客户用邮情况和市场竞争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划分大客户的标准,建立大客户档案,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对大客户实施动态管理。大客户营销体系分为国家局、省局、地(市)局三级营销层面。国家局公众服务部市场处大客户营销管理中心负责指导、管理、协调全国大客户营销工作。省局公众服务处大客户营销管理部负责全省大客户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江西邮政“二次腾飞”的发展战略中,省局把推进大客户营销战略、变革邮政营销方式作为重要内容,使大客户营销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04年1~5月,全省大客户增加数、实现大客户收入(除储汇)、大客户收入占全省业务收入比重(除储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35%和120%。  相似文献   

5.
地区垂范领路县局快步跟上─—我们是如何做好对县局管理工作的安徽宣城地区邮电局我局下辖六个县局。过去各县邮电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全省整体名次靠后。近年来,我局主动加强了对县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职能,开展了以“指导、协调、帮助、促进”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最近,山西怀仁局和八个农村支局昕签订了“双向承包”合同,改变了过去对下承包由领导下指标、定框框,形成一面倒的格局。县局给农村支局所承包者下放了经营自主权、奖金分配权等六项权限,设立了承包管理奖,建立了县局各环节与支局所挂钩考核的责任制。规定:机线、报话和职能管理各环节,要运用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为分支机构增  相似文献   

7.
各地信息     
《中国邮政》2006,(8):6-7
甘肃邮政实行速递专项质效挂钩考核;陕西局全面推行储汇会计派驻制;天津局正式启动国内沿海物流运输业务;江西局全面推广县局综合营销模式;新疆局考核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云南邮政成为免费教材发行主力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江西联通坚持走发展集团用户的道路,目前大客户业务收入已占到业务总收入的33%,先后与省金融、保险、教育等系统,以及党政机关、军区及武警公安等40多个集团大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屋建瓴 确定集团客户发展战略 江西联通大客户部统一负责全省6000多个集团客户的服务工作,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在省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大客户部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起以方案支撑部和综合业务部为后台支撑、职责清晰的组织架构,制定了各…  相似文献   

9.
1、理顺管理关系,建立管理新模式。市、县两级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各自抓经营,市局无力管好县局。要加强对县(市)局的管理,应在现行“市管县”体制下,市局中设置“县局工作科”,并由一名局级领导分管,属省局的派出机构。主要任务是代表省局对县(市)局的干部、通信生产、经营、计划财务、劳动工资等实行全面管理。该科的一切费用开支均由省局负担。这样既可使市局其它领导和其它科室能集中精力抓好现业局的工作,同时也可减轻市局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高度重视营销体系建设,以建立集团、省、地市三级大客户中心为标志,邮政的专职营销工作取得长足进展,营销工作的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为适应新的改革和发展形势,继续推进大客户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上海邮政明确了以大客户为重点的营销思路,以“二优、三专”为手段,推行V I P服务方式,建立和完善邮政局、专业局(公司)、区县局三级签约用户管理体系,运用技术手段,建立和健全签约用户信息库,统一实施签约用户的经营和账务管理,使签约用户的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真实化。上海局签约大客户已从分营初期仅有的一些不成规模的整付零寄客户,发展到目前的13600家,仅函件、包件、特快等专业签约用户所形成的业务收入就占到“三大业务”收入的65%,有力地支撑了经营发展。“二优”,即“优先处理、优质服务”。1.对大客户的用邮需求,优…  相似文献   

12.
翟冰 《中国邮政》2005,(1):26-27
几年来,芜湖邮政致力于大客户营销工作,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在大客户营销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据统计,2004年截止到9月份,大客户营销为芜湖局带来的业务收入共计1882.13万元,占芜湖全区业务总收入的23.09%。为了推进大客户营销工作,芜湖局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搭建“以客户为中心”的邮政营销体系,是以东区局大客户中心为龙头,专业公司为支撑,支局为实体,专职营销队伍为载体,形成相对独立、职责清晰、信息顺畅、运转高效的营销管理体系。区局大客户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营销人员工作的管理、指导与培训,进而形成行之有效的营销员工作方法、管理方法以及业绩评价方法,使邮政营销队伍管理走向制度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邮政局大客户服务中心在过去的一年里,采取“服务营销,以点带面”的策略,对政府机构及金融、公用事业、医药、通信与IT、零售、制造等十几个行业开展大客户服务营销。大客户营销的实践,收到了“二八”理论提到的显著效果,形成了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的业务增长点。一、大客户服务营销的管理要点1.统一管理,高层次开发为确保对大客户服务的质量,避免内部竞争,维护邮政整体利益,对行业性大客户的营销必须由市局营销机构统一管理和开发。其他提供具体服务的经营单位不得自行与大客户进行商务洽谈。2.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为适应大…  相似文献   

15.
关于邮政运输网优化方案的研究(二)张小东,范鹏飞,段杰,刘震,任春涛,周永茂,刘勇三、省邮运干线网的现状分析1.现状江苏省现有市县局共70个,其中地级市局13个,县级市、县局57个。全省70个市县局共划分为11个邮区,邮区区划大致与行政区划相一致,其...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国家邮政局将“以推进财务集中管理为重点,改进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确定为全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实行国家局、省(区、市)局、地(州、市)局三级财务管理体制,全面实现地(州、市)局对县局的财务集中管理,并加快实现省对地财务的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17.
李传龙 《邮政研究》2007,23(1):20-20
1组织机构县局可视其具体情况成立市场部,挂靠局经营部,由经营部主任兼任主任或设专职主任1名,市场部内设专职客户经理1~2名,具体负责全局大客户的开发和维护,帮助各专业公司对一些重大营销项目进行总体策划,并指导、协调各专业对客户进行深层次、全方位开发。整合速递、物流两  相似文献   

18.
从去年以来,我国各省(区、市)局的物流业务经营总势头较好。但在物流物品的投递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出现了终端投递的“肠梗阻”症结,由此引起了物流大客户的投诉。在物流大客户眼中,邮政的“终端配送”和邮政的“信誉品牌”、“网络布局”一样,是邮政物流的“核心”优势。但在实际运作中,却不尽如此。物流物品到了市局尤其是县局及其乡镇局(所)后,或不进行及时投递,或坐等客户上门自取;更有甚者既不投递,也不通知客户,将物品积压在局内。这些懒散做法对邮政物流业务的发展已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肠梗阻”的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信企业的公司化运作,以及市县财务一体化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措施的推行,县局不再是以法人资格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主体,县局的财务管理职能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过去一直由县局直接从事的大量筹资活动、经营决策、经济核算、计算负债盈亏等,将由市公司为主导来完成。在这情况下,县局财务应及时转换角度,调整思路,找准位置,逐步实现细化、量化管理,自觉当好“龙尾”,与省、市公司的“龙头”相呼应,形成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财务管理体系。要达到上述目标,笔才认为应做好10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业务关联     
2001年5月,国家邮政局印发《关于做好邮政大客户市场营销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邮政大客户市场营销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并部署阶段性工作。◆2002年4月,国家邮政局印发《关于做好邮政大客户营销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三级大客户营销体系,建立大客户档案,推进大客户营销责任制,实施大客户规范化服务的工作目标。◆2002年12月,国家邮政局印发《关于做好邮政大客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大客户划分标准,专业营销、综合营销的关系,提出了邮政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客户所采取的各类营销方式,提出了大客户服务方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