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把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纳入企业微观行为的分析体系,根据《2012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和《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等统计资料,实证检验了财政透明度对企业产能过剩的两种影响机制——企业"主观"投资偏误形成机理和"被动"投资偏误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财政透明度的提高会增加企业对政府行为的理性预期,减少其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判断,抑制了企业由于"主观"投资偏误而导致的产能利用率低下、产能过剩现象;(2)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增加了政府干预土地要素市场的成本,继而减少了企业因政府干预土地要素市场而产生的"被动"投资偏误,产能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于投资潮涌与产能过剩现象,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本文提炼出一个具有发展经济学色彩的金融干预两难理论:如果政府不实施积极的金融干预,具有协调困难的市场就难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蕴含的技术进步机会;为了充分利用发展机会,政府会通过金融干预来放松市场主体的融资约束,而这为投资潮涌提供了通道;金融干预在导致产能过剩的同时,也促进了技术进步.因此,产能过剩与技术进步可分别视为政府金融干预的成本与收益,这实际上凸显了发展中国家通过金融政策来利用后发优势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3.
孙亮  何淼 《当代经济》2017,(35):65-67
产能过剩是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综述对产能过剩的定义、成因、内在机制等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抑制理论入手,分析信贷错配是如何通过引起企业过度投资而加剧产能过剩的.分析信贷错配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深入分析信贷错配对产能过剩的影响:信贷错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过度投资水平从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建议政府减少对信贷资源配置的于预.  相似文献   

4.
该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出现了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这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均发生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时期,与政府过多干预导致的过度投资高度相关,同时受到国外需求冲击的影响等。但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行业分布及其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又存在较大差异。第一轮产能过剩治理主要是以行政手段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削减过剩产能。新一轮产能过剩治理应坚持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导,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完善,优化政府干预经济方式,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发力化解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5.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产能过剩的概念,接着从政府干预过多,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产能过剩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上市公司层面的微观视角研究产能过剩成因,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3—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信贷资源配置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中国金融抑制的背景下,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供给对企业产能扩张形成外部激励,降低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了产能过剩的概率。政府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干预导致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严重。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集的资金也会导致企业的产能利用效率下降和产能过剩严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行业性产能过剩的微观基础——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对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去产能”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协整法对2001—2012年我国30个省(市)制造业产能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动态面板GMM估计对市场因素、政府干预以及经济周期三大因素影响东、中、西部产能过剩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行业层面相似,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地区层面的普遍过剩,考虑到中西部地区技术相对落后、投资活动不活跃等因素,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东部地区的产能过剩。产能持续过剩的省份大多具有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发达、政府干预能力较强等特征。市场因素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经济周期与产能利用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东部地区;政府干预是影响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产能过剩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有关研究认为,如果预期未来2~3年世界经济可能再次触底,由政府出面采取措施限制产能过剩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而应当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目前过剩的产能自然消化.过剩虽然不好,但如果没有过剩就没有市场竞争的动力,企业也不会有活力和效率.因此,2010年经济政策调控应注意限制各地政府主导的国有部门投资,对民间投资则应更多给予鼓励.  相似文献   

9.
体制性产能过剩:内部成本外部化视角下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性产能过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体制性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地方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能力仍然极强,尤其是对要素市场的干预,这种干预能力造成了目前的内部成本外部化现象.本文尝试从内部成本外部化的视角,对我国体制性产能过剩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运用动态模型来说明内部成本外部化现象对产能过剩形成的影响,阐述内部成本外部化产生的地方政府行为动因和运用要素市场内部成本外部化的行为,最终构造出了地方政府行为—要素内部成本外部化—产能过剩的因果链条.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产能过剩是一种普遍经济现象.当产能过剩引致闲置成本时,企业的产量、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会受影响,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需求的扩张,有益于社会福利的改善.当微观主体的经营处于硬约束或软约束状态时,政府对前者不应干预而应适当相助,对后者应加强宏观规制.  相似文献   

11.
贾康 《经济》2014,(7):14-14
正产能过剩是经济改革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其产生是由于政府对于部分企业的干预和关照过强、过多、不适当。当下重中之重的任务,在于消除政府干预价格的诸多体制性土壤,减少行政干预,大力推动要素市场化的"攻坚克难"的配套改革,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和财税制度,使国家产业政策及实施机制科学化、合理  相似文献   

12.
资源错配、政府干预与新兴产业产能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满凤  刘熙  徐野  邓云霞 《经济地理》2019,39(8):126-136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大难题,从2009年以来,我国诸多行业饱受产能过剩之苦,即使是光伏、风电行业等新兴产业也不例外,低端重复建设、资源错配、政府不当干预等是导致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建立生产要素模型从理论上研究资源错配、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风电行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下,要素扭曲导致的资源错配严重阻碍了产能的释放,致使低端产能堆积;化解产能过剩有赖于资源配置优化、削减投入冗余。然而,不恰当的政府补贴、政策性银行的信贷倾斜,以及低价出让土地等干预手段却削弱了资源配置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且这种削弱作用对产业链下游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低端锁定"的同时,更应转变政府扶持政策,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破解新兴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周期性发生的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现阶段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治理产能过剩的关键不仅仅是强制性地削减过剩产能,还包括如何通过创新手段提升产能的利用率.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方法是创新,企业通过研发适销的新产品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传统解决产能过剩的方法,如城镇化和政府扶持工业企业等,并没有促进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反而拖累了产能过剩的治理效果.工业企业创新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因此,当前我国产能过剩治理的核心是企业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需要以促进企业创新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也产生很大的争议.本文研究发现,由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形成了特殊性的企业资本结构,也就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以高负债的战略承诺效应应对竞争,而在以国有股为绝对主体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产权失位导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加剧,经理人普遍具有投资扩张的冲动,在高负债的资本结构下,扭曲企业的投资激励,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更加严重,加之地方政府由于经济指标的考核以及政治晋升的需要,以低廉的土地价格、金融资源及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的投资行为,负债融资的相机治理更是难以发挥作用,企业的过度投资得以延续,并最终导致产能过剩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郭楚 《广东经济》2016,(8):42-44
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目前,我国不仅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光伏、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因此,化解产能过剩无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化解产能过剩最有效的途径是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特别是遏制住通过审批权扩张投资项目的冲动,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6.
产能过剩是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的"痼疾"。产能过剩可能由经济周期波动引起,也可能由投资层面的"潮涌现象"引起。由"潮涌现象"引起的产能过剩不能完全任由市场调节,必须辅之相关的产业政策予以预防与化解。本文构建涵盖技术创新、产能建设周期、企业兼并、进入和退出的"新熊彼特"模拟模型,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和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响。研究发现渐进工艺创新和长产能建设周期的结合是"潮涌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地方政府对于进入、退出的干预加剧了"潮涌现象"和产能过剩。对于"潮涌现象"引致的产能过剩的治理,在实施进入规制和强制淘汰政策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实施创新定向激励计划和建立高效的产业技术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张亚斌  朱虹  范子杰 《财经研究》2018,(5):36-47,152
地方政府行为如何影响企业产能决策,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体制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而忽略了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的作用.文章结合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建立了两期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地方补贴性竞争对我国产能过剩影响的新机制,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地方补贴性竞争导致的产能过剩率长期大于正常产能过剩率;企业所获补贴越多,行业爆发产能过剩的可能性越高.进一步采用PSM-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相比补贴前,补贴企业补贴后的产能过剩率将会上升1%至3%;相比未补贴企业,补贴企业的产能过剩率高出2%至12%.文章的研究不仅为地方补贴影响产能过剩的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化解产能过剩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日欧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主要有两类退出途径化解产能过剩。一类是政府不直接介入,由企业注销、终止、破产以及资本退出等市场化退出机制自动调节产能过剩的状况。另一类是政府在某些特定行业产能过剩时进行直接干预,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政策等,通过实施回购、推动兼并重组、扩大消费、限产、促进产能海外转移、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化解本国产能过剩问题。我国当前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应借鉴国际经验,在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退出政策体系,加强行业内部协调组织的建设,分行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府直接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去产能”已然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怎样治理产能过剩问题关乎经济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低效产能”问题,这与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功能弱化,企业供给质量不符合市场需求等方面有关,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巩固国有经济的战略地位,于是,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确保在“去产能”的同时,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1.采用市场化手段去产能,强化财政的激励和保障职能。以往去产能政策难以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干预过多,使用各种行政手段来清理过剩产能而没有重视市场的作用。去产能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性作用,坚持企业在去产能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同时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以"有形之手"纠正市场失灵。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激励和保障作用。一是通过财政补贴补偿企业在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