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社会空间作为城市的要素,具有典型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城市社会空间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和符号价值.在当代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在发生巨变,传统的城市社会空间的意义和理念,被现代意义上的空间意涵所取代,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增长,使属于大众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城市社会竞争的本质就是在竞争城市社会空间的占有形式.因此,重新认识城市社会空间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城市社会空间属性的角度入手,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的价值,以求对构建属于市民社会的新型城市社会空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李健  宁越敏 《城市问题》2006,(6):84-89,94
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到吉登斯结构理论、后现代主义再到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城市的发展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现行的城市规划理念与工作方法,主要是在西方国家工作模式基础上,所进行的半个多世纪的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今日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仍然需要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观念与区域源流,以及城市的文化特色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受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此为依据将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各阶段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研究发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西部地区新增城市数量和城市化速度高于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最慢;从改革开放之后到本世纪初,东部地区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呈现出东部快于中西部、南部快于北部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第一条高速铁路开通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其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梳理已有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观点和研究方法,并进行总结.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现有研究一般认为高速铁路通过影响可达性、要素流动、区域发展等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产生影响,但学者对影响的方向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主要从实证角度进行,采用对比分析、回归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度量与定量化描述高速铁路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恶性竞争已成为我国城市区域发展和壮大过程中的重要阻碍因素.要创造和谐的城市关系.重塑和谐的城市文化是必要的一环.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利现"、"整体观"以及"和合"文化等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传承和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和争互补、和争相济、和争共存的和谐的和有活力的区域文化,是建设和谐城市区域的必由...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在空间限定视角下的城市文化形象的总体结构及其操作模式,同时对广元万源片区的空间限定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并对广元万源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交流是一种双向性的交流活动,但是近代的中国,由于国势衰微,在文化交流方面,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表现为一种"西学东渐"的趋势。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华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传"的过程从没中断过,近代中国文化的西传,同样对西方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起到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世界城市区域的空间范围划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世界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强化首都北京发展的区域基础,建设北京世界城市区域,全面推动北京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本研究采用交流强度、断裂点、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兼顾距离、服务和行政划分等原则,依托经济社会联系和资源环境保障的划分依据,明确北京世界城市区域存在三个层次的空间范围,即北京世界城市区域的核心区域、紧密区域和合作区域。结合各地区发展现状,指出北京在各个层次区域的核心地位和各区域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面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中国许多城市提出了文化强市战略,打造城市品牌、重塑地域文化、发展创意产业以及构造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当代中国推进城市文化发展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中国的社会变迁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建国初期的较为均等的城市空间分配到改革开放后的城市空间分异,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变迁。分析了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基于结构和个体层面的双重空间社会排斥,并指出这两方面的排斥力造成了目前城市空间分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的环境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当前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建立城市功能空间紧凑度模型来从城市功能的角度评价中国35个城市空间形态的环境绩效,并以此来探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表明,城市规模、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内部结构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环境绩效的几个主要因素,规模合理、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形态的环境绩效最优.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可就是在这动乱的时代,出现了文化思想繁荣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西方文化的冲击、近代文化结构的变化、近代文化与政治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大庆市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题分析—机制阐释—提出策略—经验总结"的研究思路,从区域视角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首先分析大庆市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三个典型特征,即城市对矿业生产的依赖、区域内外经济联系的失衡,以及城市经济的边缘化;进一步探讨大庆市区域发展中资源型经济问题的产生和形成机制,建立了以粘滞效应、挤出效应和锁定效应为核心的资源型城市区域发展分析框架,并指出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资源型经济强化效应;进而提出以"走向区域发展,建设创新型区域"为目标的大庆市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相应的产业策略。最后指出,"空间嵌入"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区域空间格局的典型特征,"走向区域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即历史以来的自然区域在实践、对外交往和扩延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不同的区域经济孕育出不同的区域文化;而区域文化环境是经济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同时,区域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兼容性等特点,对社会组织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建科 《民营科技》2007,(4):48-48,51
城市文化,和谐所系。法国著名学者潘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个生活中心;也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个灵魂。这种气氛、特征和灵魂,就是城市文化。城市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弘扬城市文化,以共同的理想和观念,把不同阶层人群凝聚起来,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构建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9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浪潮,不仅是一个规模扩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重构与社会分化的过程,并带来城市居住空间上的"阶层化".这种社会阶层在生活空间上的疏离与隔膜对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解决的途径可选择:适度的多样化混居;改造和提升弱区位的公共服务;充分考虑到外来工的生活居住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