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有企业不仅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和我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其他类型的企业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的强大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积极的力量之一,能够有效发挥宏观经济控制力的作用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做强做大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对于推动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正在由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资本。从理清国有企业到国有资本的历史演变及改革逻辑入手,深入分析与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相关的重要政策术语,提出国有资本“强”“优”“大”的内涵及标准。进一步地,着眼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能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施资本运作,做大做强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兆春 《企业经济》2005,(1):102-104
本文介绍了江西长力汽车弹簧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实施企业购并的两次资本运作,说明了实施资本运作,可以做大做强企业之观点。  相似文献   

4.
国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新提法和新部署,与依靠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密切相关。国有经济主要依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三者具有明显制度形态导向的域观特征。本文基于域观经济理论,阐明了党拓展优化完善“政府-市场”的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党引领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历程与实践逻辑。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离不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因此,本文综合梳理了三者做强做优做大的历程,其中,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历程具体包括:1949—1977年国有经济起步阶段,主要学习苏联模式做大国有经济;1978—2012年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阶段,引入市场机制做强做优国有经济;2013年至今国有经济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阶段,探索中国式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存在逻辑顺序,不仅表现为做强、做优、做大目标的先后顺序,还表现为其实现要依靠全面做强做优做大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们的企业正遭遇着"成长的烦恼",他们既对企业的做大做强充满梦想;又对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充满困惑。比如,纵观跻身世界500强的近百家中国企业中,真正的"强企"又有几何。虽说,我们的企业曾博得改革开放先机,赢得了生存,而今天,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他们又如何地"闯荡世界"、"坚守家园"和如何地开拓更宽的市场发展,正走到了"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6.
2009年来,针对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集体性崛起,在部分经济学家和民营企业人士中发出了"国进民退"的强烈批评和质疑,一些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将国有企业做强做大、集体性崛起的努力斥责为"改革倒退".在今年两会上,对"国进民退"的讨论再次成为部分委员和代表议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陈锦华 《经济界》2001,(4):13-15
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不仅仅是管住国有资产,不要让资产流失,还有更积极的意义,就是把国家的资产经营好,努力增值。监事会的最积极的职能,应该是把国有资产管好越来越强,越来越大,这也是中央一再强调的要求,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在国内外市场上拥有强盛的竞争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局已定,时间越来越紧迫,中央要求我们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现在一方面是政府系统,正在清理、修订和完善法规文件,使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另一方面就是企业,要抓紧进行多方面的准备,从熟悉规则,到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易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有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进一步做强做大国有企业,不仅有助于在应重大自然灾难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时起到中流砥柱作用,而且可以在解决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中起到基石作用,在解决群体性、重大性、复杂性社会难题方面起到中坚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提高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国际化经营水平,是央企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必然趋势与战略选择。目前,央企国际化水平总体较低,与国际上龙头企业相比差距明显,必须下大力推动国际化发展,当好"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国企崛起是“中国模式”优势的重要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来,伴随着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爆发式增长和集体性崛起,对"国进民退"的质疑之声和"央企凶猛"批评指责之议也纷至沓来、不绝于耳.在有些质疑者或批评者眼里,仿佛10年前还九死一生的中国国有企业,如今的持续增长是做了什么错事似的.而在另外一些质疑者或批评者看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今天的良好发展局面,只是偶然的暂时的现象,根本不值得为之称道.更有甚者,在今年的一次全国性论坛(博鳌房产论坛)上,每当发言嘉宾调侃了国企,台下就报以一片掌声与笑声.这不由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当时有的地方,个别教师一上台,就急忙申明"我不是共产党员",于是便能获得一片廉价的掌声,那种近乎闹剧的情绪化场景.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做大做强还是做强做大,一段时期有过一番议论和修正。其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地都想把经济搞上去,自然要给企业,特别是一些经营状况好的国有企业施加压力,在追求GDP的昨天,政府首先提出了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做大做强的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原来不错的企业不颐市场行情和企业实际,  相似文献   

12.
一、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中央企业意义重大 (一)明确新时期新任务的重大举措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阶段性目标的完成之年;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任务的开启之年.  相似文献   

13.
围绕"国进民退"这一经济现象的重大争论,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变成了一种改革方向、道路之争.一些"专家学者",既上书党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要求两会讨论"国进民退"的问题,又在国内报刊公开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求把全部国有企业私有化,走彻底的私有化道路.私有化由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到破门而出,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必须从思想、理论上把这一问题弄清楚,坚定不移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日前有国资委官员讲.“国有经济绝不能一退了之”.言称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按照市场取向做大做强有优势的国有企业.有利于实现地方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多主业、无主业现象较为严重,拳头不硬指头硬,导致竞争乏力、效益低下。这就要求企业去枝强干,选准和突出核心业务、做强做大主营业务,亦即要"归核化"或相关多元化。同样的原因,使企业社会历史负担沉重,恰如身着冬装参加游泳赛一样。国企需要瘦身减负。政府已经充分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和优惠政策。去枝强干也好,减负瘦身也罢,目的都是让国企强身,以发挥好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有着重要社会责任的经济组织,主辅分离不是一分了之,分流富裕人员也不是一推了之,而是让辅业改制搞活,让富裕人员变更劳动关系大多数转岗不下岗。对分离分流的企业人员给予辅助和关爱,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应尽之责。下述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多个行业的企业的主辅分离改制,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有效的经验,也给我们以信心。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世界》2005,(4):34-35
做强做大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做强做大?在2004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暨高层论坛上,众多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就此发表了演讲。现编其中几位企业家的主要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企业自身的实践和研究,从企业经营理念、战略管理、核心能力、人才队伍、企业文化等5个方面,论述了民营企业如何打好可持续健康发展"5张牌",把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一、中央企业要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为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实现了集体崛起.  相似文献   

20.
一、中央企业要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