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逐步地暴露出了现如今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其实施意义在于,克服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有助于全球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已经拉开序幕,中国应该参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表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过去30年间频繁发生的众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该体系安排下,汇率调整很难解决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收支赤字和全球失衡问题;无论储备货币国选择国际收支盈余、赤字还是平衡的政策,都难以避免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不稳定。因此,缓解全球失衡、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和金融系统目前面临严重的、持续的低增长和低通胀。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八年多来,尽管许多国家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尽了巨大努力,有些国家甚至把货币政策用到极限,但全球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些货币大幅度贬值,不少国家面临巨大通缩压力。在全球金融层面,这次通缩的根本原因是基于1985年《广场协议》和之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强力去通胀所形成的全球货币之锚(或布雷顿森林体系2.0版)难以为继。全球货币需要寻找新的锚。以史为鉴,研究1929年开始的全球货币体系第一次寻锚和1971年开始的第二次寻锚对于分析自2008年开始的全球货币调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全球货币体系大约每四十年经历一次寻锚小周期,每八十年经历一次寻锚大周期。经过共同努力,全球货币可能迈向布雷顿森林体系3.0版,全球合作共赢。否则,市场担心全球经济或面临重回大萧条的巨大风险。全球货币体系的新锚必须要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参与领导。同时,要从单一的货币通胀目标制,过渡到包括稳定增长和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多目标管理体系。中国在此轮全球货币体系调整中可以有所作为。特别提款权(SDR)将人民币纳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开启全球货币第三次寻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货币错配是全球经济失衡的货币表现,而以"美元本位制"为核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性货币错配的重要根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国际间货币金融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国货币错配程度,以防止金融风险的扩大和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5.
声音     
《西部论丛》2006,(1):11-11
我们期望,中国货币体系进一步实施灵活汇率,将改善全球经济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动作和稳定性——G7在2005年12月初的措辞强硬的声明显示美国等国依然会紧握“人民币”牌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全球经济不平衡,其实是历史上几次国际经济不平衡的重演,产生根源都是主权货币作国际货币为特征的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只是顺差先后集中于不同国家,曾经是西欧和日本,现在是中国等东亚国家。一般性政策会在一段时间缓解失衡,但由于失衡产生的根源仍存在,以后同样甚至更大程度的失衡还会出现,只是那时顺差国可能变成印度或巴西。我国是本轮全球经济失衡的“局中人",要深刻认识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根源,不要局限于表面现象讨论,防止调整责任再次转移。  相似文献   

7.
加强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现存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稳定性。改革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终极目标是全球信用全球管理。在目前尚无法设立世界中央银行、创建世界货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渐进的改革路线,核心内容是在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增强SDR的作用,通过扩大SDR的发行规模、增强其国际货币职能来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8.
马宇彤  高珂  曹博 《魅力中国》2010,(29):320-320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是一个再平衡的过程,它对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而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早已经不能置身于世外。本文以此背景论证“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汇率改革之间是相互动态的关系: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在国内许多报刊杂志(有些还是专业学术杂志)上,有些文章往往混同使用“国际货币”与“世界货币”两个词汇。许多人认为:“象美元、英镑、日元等在国际上常用的货币,也即世界经济中的中心货币、关健货币、主导货币就是国际货币,国际货币就是国际通用货币的总称,同时也就是世界货币。”从理论上来看,这种说法是很不正确的。一、真正的国际货币真正的国际货币即国际货币的本质定义应是“国际社会共同创造和共同使用的货币,是世界货币的高级信用形式”。它必须具备两个基础条件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1)国际社会所共创和共用,从一开始就取得国际社会的共同承认,取得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和使用。(2)它  相似文献   

10.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所突显出的信用本位制下无约束的货币泛滥,碳货币既是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具有国际意义的热点问题之一,更是事关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则从全球碳交易体系的货币视角提出了"碳货币"本位的全新货币体系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世界贸易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格局.世界金融储备体系和世界贸易结算体系的变化趋势.促使全球货币体系必然趋向调整。因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新的国际货币来调节和维护国际货币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人民币作为当下日益走俏的“硬通货”.成为国际货币应当是众望所归。本文拟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利与弊的影响.以期利于观点的丰富.研究的加深。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183;梅德韦杰夫(DmitryMedvedev)本周提醒了我们:最高官员们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认真的。英国央行行长默文&#183;金(MervynKing)最近也强调称,这一改革是全球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更早些时候,中国央行(BOG)行长周小川实质上以国际货币体制多元化为主旨的言论,令这一问题更加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商讨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对策。讨论大部分是围绕着钱的问题——无论是温家宝总理对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值的担忧,还是中国央行提出的以超主权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到目前为止,制约中国向全球货币改革贡献力量的一大因素一直是中国自身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事实。不过,现在有初步迹象显示情况正在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运转至今已有70年。在此期间,国际汇率制度从黄金一美元本位转变为以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系,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汇率制度选择、储备货币和流动性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理论讨论和政策变化贯穿于这一进程当中,成为重要的布雷顿森林遗产。在此期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金融领域,美元仍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达国家仍在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经济格局与金融权力之间形成明显的错配,造成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和不平等。原本以解决收支问题和确保金融稳定为目的的国际金融体系,却在历次危机中无能为力,甚至为持续性全球失衡深埋隐患。实现储备货币多元化,重组和增设多层级的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网,是未来国际金融体系重建的核心内容。这其中,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重建,扩大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功能,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参与创建新的多边金融机构,既符合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也顺应新的国际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5.
货币锚的选择与退出:对最优货币规则的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来,无论是传统的固定与浮动之争,还是现代的中间与两极之争都无法解决什么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这一难题。基于此,本文从什么才是最优的货币规则这一新的视角对基本的货币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到一系列结论:(1)货币不可无锚,而锚的选择取决于网络外部性;(2)不同的下锚规则本质上决定了货币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的界定,原则上,一个国家、货币区甚至全球货币体系可选择黄金、单一或一篮子货币、一篮子商品、货币供给量作为固定的货币锚;(3)相对较高的外汇储备和适度的资本管制为一国货币锚有序退出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黄涛 《环球财经》2010,(4):50-51
中国并没有造成全球的失衡,今日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乃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性缺陷——无锚的美元本位制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高企引发社会对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否稳定?该问题对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及评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的结论是:现代国际货币发行国保持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稳定性的条件是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本国货币收益率之和。根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都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财政问题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具有稳定性。这也关系到中国等国所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必须参照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兼顾存量外汇资产管理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高企引发社会对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否稳定?该问题对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及评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的结论是:现代国际货币发行国保持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稳定性的条件是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本国货币收益率之和。根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都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财政问题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具有稳定性。这也关系到中国等国所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必须参照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兼顾存量外汇资产管理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世界储备货币基础的体系。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以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出发,来阐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方向,并明确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货币体系的属性——基于国际货币契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货币契约视角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发展。文章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根本属性在于无约束的纯信用本位货币特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正是在这种信用货币本位下的储备国道德风险作用的集中表现。本文对关于国际货币地位形成的"抵押资产契约"说进行评析,并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过货币竞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克服无约束的信用本位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