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宁  杨龙 《时代经贸》2010,(8):71-72
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的以外贸带动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质疑,多数观点认为这种模式应该伴随着美国的消费增长模式一起走到尽头。实际上,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没有发生改变,中国应该继续走贸易强国之路。文章分析了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提出了制定贸易强国对策的原则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的以外贸带动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质疑,多数观点认为这种模式应该伴随着美国的消费增长模式一起走到尽头.实际上,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没有发生改变,中国应该继续走贸易强国之路.文章分析了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提出了制定贸易强国对策的原则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步平 《经济视角》2003,(12):38-40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美国的主导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就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而巩固下来。这一时期,在经济的增长速度方面,美国把其它几个发达国家也远远地抛在后面。该时期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3%,比日本高1.5倍,比德国高1倍。而俄罗斯却平  相似文献   

4.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出口5934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4亿美元,增长36%,全年贸易顺差320亿美元。这表明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德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成为亚洲贸易的新领袖。于是有些人简单从这些事实,认为我国己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这种观点是有待商榷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5.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今后30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本文在这里谈一谈“走出去”的国际大通道中的“海洋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对全球分工体系中的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严重失衡的一次总调整。从失衡到再平衡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未来全球经济将进入艰难结构调整期。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必须将反周期政策和纠正失衡的结构性调整结合起来,实施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双平衡战略,培育中国内生增长的新动力,通过产业轮动与区域轮动启动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  相似文献   

7.
引言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虽然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我国货物贸易增速,但目前仍处于逆差状态,因此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洁 《时代经贸》2013,(16):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已经成功跃身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贸易大国。然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而不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并没有达到贸易强国的标准。本文基于对我国贸易大国的发展背景和基本经济国情的认识,发掘世界贸易强国的特征并与其进行对比,揭示我国与贸易强国的差距,并提出我国贸易强国战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杨柳 《大陆桥视野》2009,(11):45-46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出口和就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纷纷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大多体现在通过大幅提高进口关税以及对进口的数量性控制,来保护本国企业不受或少受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这类措施将招致其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应,并可能遭受报复性贸易保护措施,其结果不免是两败俱伤。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的形式及措施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相似文献   

10.
白明 《经济月刊》2011,(9):58-59
多压空主导的往日“纠结”前段时间,世界经济可以说是充满了“纠结”。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另一方面许多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复苏向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转变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两大阵营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使得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GDP总和第一次超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新兴经济体作为发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 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的进程中,区域贸易的加快与扩大使区域贸易联盟的发展步伐加速,欧盟、亚洲和美洲三大贸易区在全球贸易领域三分天下的格局雏形初现。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贸易大国。2004年,欧盟1~8月中欧双边贸易总额达1116.5亿美元,增长36.6%。中国与欧盟贸易额和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使我国不断增强对彼此贸易关系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伍荣  余慧 《现代财经》2006,26(11):54-58
产业内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标志,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标志。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下,国际竞争力不强。切实采取措施,提高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是提升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时代经贸》2009,(11):25-28
首先,我向北京WT0事务中心表示感谢,感谢他们邀请我参加这次国际论坛。谈到经济开放所带来的好处,北京可能是全球最恰当的地方之一。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更要采取公开的态度来谈市场的开放。危机与机遇是这次论坛的主题,我参加过美国和欧洲许多经济危机的论坛,他们的主题更多的是谈风险、谈危险.  相似文献   

15.
李锋 《时代经贸》2009,(1):36-40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经历了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波动;与入世后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相比,对外贸易增速出现明显回落。2009年,世界经济将进一步放缓,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将更加严峻。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我国不得不面对进出口增速下滑的局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应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全球生产分割这种新的国际分工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之一,与这种新型生产分工相对应的是中间产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这种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方式也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对全球生产分割以及中间产品贸易的大量研究,同时劳动经济家也对这种分工和贸易所引起的中间产品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90—2003年为考察时段,从总体和产业两个层面,对中国在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长中的贡献度进行实证评估。通过对各经济体出口增长来源的分解,我们发现亚太地区的贸易扩张越来越依赖于需求拉动的作用,而从需求方面看,中国对亚太地区贸易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力已替代了日本。东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更加紧密的东亚地区贸易关系正在形成,这为今后该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利益来源。  相似文献   

18.
旅游服务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它以其丰厚的利润和对一国经济的巨大贡献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可以预见,随着各国旅游服务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领域。本文试图在我国旅游服务贫易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简单的评价,并进一步对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失衡和再平衡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由于各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世界经济的再平衡过程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博弈与较量。贸易失衡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世界经济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代表,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也很显著。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中美贸易失衡的调整以及相应的路径选择对于世界经济再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对世界经济失衡和中美贸易关系文献的回顾,从中美贸易失衡的视角,通过运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并着眼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失衡中的作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提供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并不是产业内贸易水平提升的结果。随着贸易顺差的出现,高技术产品总体上具有了微弱竞争优势,但高技术服务贸易一直缺乏竞争力,形成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已成为高技术产品制造和贸易大国,却不是高技术生产和贸易强国。表面原因是全球高技术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外商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造成的,实则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当务之急是深化教育科研体制改革,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