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表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过去30年间频繁发生的众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该体系安排下,汇率调整很难解决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收支赤字和全球失衡问题;无论储备货币国选择国际收支盈余、赤字还是平衡的政策,都难以避免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不稳定。因此,缓解全球失衡、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柳荣  朱嫒玲 《特区经济》2010,(10):86-8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金融全球化的加快,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发现,牙买加货币体系除了缺乏有效的防范和监管措施、国际收支调节低效等问题外,还存在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受制约等新特征。本文在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固有的体制性缺陷,并就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传染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萍 《理论观察》2002,(4):119-123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传染性 ,金融传染成为金融危机的主要特征。金融传染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信息的不对称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限制。金融传染国家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导致金融传染的根本原因 ,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加剧了金融传染的可能性。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努力可能为将来防御金融传染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20国集团(G20)国际货币体系高层研讨会近日于中国南京落下帷幕。这次会议既是G20框架内首次举行的高级别研讨会,也是G20相关会议首次在华召开。作为与会代表热议的课题,人民币是否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再次吸引全球目光。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国际社会现在即可就此制定意见一致的时间表。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除了目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正日渐暴露其不合理性且不断加剧全球失衡,更为直接的说辞则如法国央行副行长德波瓦西厄所言,自工业化以来,史上从未出现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东亚应对全球失衡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不断向主要几个国家和地区集中是不可持续的,东亚国家面临极大的风险。这一背景下,加强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必然的选择。东亚国家和地区应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区域货币和贸易投资合作,并进一步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为减少其对美元的依赖而持续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中国的努力或许能促使新国际货币和金融秩序的形成。中国对现存货币和金融规则的挑战的战略出发点是减少其对美元的依赖。最终的目的是国家目标的达成:解决12亿人口的生计问题以及保持8%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速。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视以美元为国际中心货币的全球现有金融结构为过去时。而全球现有金融机构对达成中国的国家目标是不利的。如果IMF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和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去年爆发美国次贷危机波及面广,影响程度深,已经逐渐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大海啸。根据本文的分析,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纸币制度下的流动性泛滥。考虑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的格局仍然将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所以中国应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保持日后经济高速增长的政策取向应以重新盯住美元为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了东亚地区的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并将冲击对称性分析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的欧盟国家进行横向比较,以揭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所处水平,从而判断该地区进行深入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及可行性。研究发现,与欧元流通前欧洲经济一体化水平相比,当前东亚地区无论在冲击相关性、冲击幅度,还是应对冲击的调整速度上均优于欧洲当时水平,该地区已经具备开展诸如双边汇率机制等较高层次货币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过去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产生了虚拟经济不断与真实经济相背离的趋势.虚拟经济与真实经济之间相背离的这种现象,来源于国际货币体系中主要国家中央银行的业务模式.因此,需要从国际货币角度来理解全球失衡和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0.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作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其发展离不开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支持,东亚地区各国经济水平从根本上制约了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程度。国际金融体系在根本上存在缺陷及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拙劣表现.是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另一个有力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全球失衡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失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差异的国际分工模型以阐释当前全球失衡的微观机制。在生产过程可分割的条件下,金融发展的差异会使得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在产品创新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两类国家会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垂直分工。当国际商品流动或资本流动完全自由时,经常项目会保持平衡;但是,当国际资本的流动存在障碍时,这种国际分工就会引发经常账户的失衡。本文基于50个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发展程度和FDI净流出都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对于专业化从事创新活动的国家和专业化从事生产活动的国家而言则正好相反,前者是正相关,后者为负相关。这表明本文的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过去一百多年世界经济史的启示是:各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经济全球化,以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为基础的金融市场全球化则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自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全局性公共产品,多是人类设计的产物,以3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就会出现大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或重组。  相似文献   

13.
郭立新 《魅力中国》2009,(36):162-163
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的影响,尽管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是主要因素,然而我国存在的某些不合理的金融体制,也在客观上帮助美国打开了我国市场的大门。我国现在存在着潜在的金融风险。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当大的一部分上市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质量低下,并且正在继续恶化,"空壳化"现象不断出现,而许多问题仍被弄虚作假的手段所掩盖:二是有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2014年春季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各国高级财政官员对全球经济前景给出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预期:全球经济增速回升、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强劲、欧洲前景向好。然而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重新考察现状,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新兴市场增速放缓、中国影子银行风  相似文献   

15.
在理解欧元对美元的挑战方面,作者试图论证批判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最有效的理论框架,因为它涉及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学派阐述的大多数概念。接下来重点研究中国和巴西等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这是理解欧盟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基于上述两大支柱,作者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货币多元化时期:美元正在逐渐丧失绝对优势地位,而欧元正在占据实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