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征地补偿安置与新农村建设中的利益协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征地补偿安置中的不公平是新农村利益协调的主要障碍,从征地补偿项目、标准、方式、程序以及失地农民安置等方面加以完善,是新农村建设中利益协调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安置,是协调利益关系、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土地征用中相关主体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土地征用中,围绕土地利益分割,形成了政府(国家)、土地开发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诸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许多权益主要被政府及土地开发企业侵吞,在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非合理性。因此,通过改革观行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调整不合理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试析征地过程中的主体利益分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农民、集体、用地单位和国家机关是现阶段征地法律关系涉及的 4个主体 ,如何协调土地征用前后各主体利益分配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和有限建设资金的合理利用 ,是征地补偿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调研案例为素材 ,在分析征地过程中各方利益分配机制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要达到合理调整土地征用收益分配的目标 ,应加强国家宏观管理 ,引入市场调节手段 ,理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土地收益分配关系 ,加大集体所有者的占有比例 ,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所有权意识。  相似文献   

4.
张芃 《中国土地科学》2012,(3):73-78,85
研究目的:评估区片价制度对征地补偿中国家和集体间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方法:资产选择理论、裁定条件模型、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区片价制度提高了村集体在征地补偿过程中的相对利益,但这种优势随地租上升而递减。(2)区片价制度有利于地区间公平,但高产出的土地所在村集体利益相对受损。研究结论:作为从计划向市场的过渡形式,区片价制度对利益分配的改善意义重大,但要最终实现不同征地主体间的利益优化,需完成向市场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土地已经或即将被征用,“失地农民群体”正在形成,一般每征用一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地,这就意味着中国失地农民将从目前的3500万人左右剧增至2030年的11亿人。专家估计,这其中将有5000万以上的农民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态。公益原则、补偿原则和按法定进行是土地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集体林权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的现状着手,指出存在的问题:林农在改革中参与度较低,公益林补偿标准低,分散的林地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导致林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林业税费的取消,集体收入缺乏连续性;抛荒现象较为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提出建立良好利益互动关系的几点建议:坚持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完善林权流转市场,加大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增加集体收入,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加强林农的环境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浦东新区征地劳力安置的基本情况 截至2002年6月底止,浦东新区累计安置征地农业人员19.78万人,其中征地劳动力14.03万人,征地养老人员5.75万人.十多年来,新区从最初的"谁征地,谁吸劳"到"谁征地,谁负责"的安置办法,到以保障促就业的"征地保障"办法,征地安置经历了一个从计划到市场的渐进过程.征地农业人员对"征地保障"办法从不理解、不支持到基本接受,由此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新区又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征地养老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征地农业人员处于比较稳定的态势,据我们最近一次调查,新区征地劳动力有近70%处于就业状态.  相似文献   

8.
从征地补偿和生态补偿的依据看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补偿和生态补偿分别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要求,二者的依据表明,对被征土地必须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低,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根据特别牺牲说,在征地中应当确立按照所有权人所失去的,而不是征收者所得到的作为补偿原则。在我国特定的土地制度下,农村土地的市场价值不是征地中所有权人所失去的,因而不应成为补偿的标准。农民在拥有土地时享受到的利益才是土地被征收后失去的内容。因此,需要正确评估失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按照农民在征地中所失去的为依据制定补偿标准和范围,才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适合国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检讨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公共利益泛化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理性选择;严格意义的公益征收条件下,产值倍数法测算出的补偿水平并不必然低于土地所有权价值;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客观性差,与现行法律兼容性差;土地换保障既不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客观标准,也无法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客观征地补偿标准缺失条件下,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逐利动机促成的逆向激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并行于公益征收的非公益建设用地供给制度;其次应当让市场发挥定价作用,为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提供客观的价格参照。  相似文献   

11.
农地征收活动中利益主体博弈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征收过程卖际上是土地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也是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由于博弈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同、享有的权力(利)不同、获取的征地信息不对称,因此,农地征收活动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是不公平的.本文通过分析不公平博弈的法律原因,如集体土地所有权虚化、征地条件的立法粗疏、政府对征地权力的垄断、征地补偿低微、征地的程序失范等法律问题,提出了立法应确保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独立完整、改革征地制度、制定土地补偿费分配规则及完善土地征收的程序性规范等法律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地征用运行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我国土地市场的运行特征。对以往农地征用运行以及征用补偿性质进行了阐述,并运用垄断收益模型对实征地过程中农地征用运行特点,政府垄断征地行为中的产权收益分配以及农民,产权主体利益受损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得出逐步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农地征用是解决征地问题的关键出路。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福利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福利和效率损失.本文利用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的福利与效率损失,并对土地征收利用过程行为主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文章最后从不同征收目的,即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两方面针对性的提出减少福利和效率损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权的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土地征收带来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针对如火如荼的征地制度改革,从我国征地制度状况、农地产权制度现状、农地价格构成和土地被征收后增值空间来源等方面对征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提出土地增值收益的存在是客观的,运用产权理论进行收益分配对征地制度改革和创新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中的利益协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土地复垦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中的利益相关者定义并将其分类,并澄清了塌陷地复垦过程中形成的政府、煤炭企业与当地群众之间的利益链条关系。结合我国土地复垦的实际,从复垦利益协调度、复垦时间后保障及利益权重等方面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方法,为进一步制定矿区土地复垦政策,引导采煤塌陷土地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明晰农地产权 改革征地补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存在补偿范围小、标准低等缺陷。其根本原因,在于征地补偿缺乏明晰的产权基础和客观的产权价值依据。因此,明晰农地产权,改革征地补偿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通过对农地产权的登记确认,对产权损失的客观评估以及几项保障措施的实施,可有效维护失地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不同的参与主体对资金带来的效益要求不同。基于此,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和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分别从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政府和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投资商两个角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不同的效益观念及评价方法加以阐述,并对不同主体投资效益不对等的原因进行解释。研究表明,政府与投资商之间的经济效益流转具有单向性,且当土地出让金范围介于政府决定的最小值与投资商所定的最大值之间时,该项目便可突破资金瓶颈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城市郊区征地补偿费改革实践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大量土地,尤其是城郊的土地,政府土地征用权频繁使用,因征地引起的信访和行政诉讼成倍增加,征地及其所涉及的对村集体和农民的合理补偿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征地补偿费改革要求十分迫切。在对河北省城市郊区征地补偿费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并在借鉴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征地补偿费改革分两步走的改革方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征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目的: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方法论证中国征地过程具有双重委托代理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归纳法,博弈分析法和图示分析法。研究结果:违法征地频繁发生的原因:(1)显性契约中的地方政府通过政治手段将隐性契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瓦解,致使显性约束力明显占优;(2)各利益主体在规则选择上存在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征地制度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使国家监督处于低效状态;行政权利过大,地方政府利益的一致化及隐性契约缺乏监控和惩罚机制都给违规征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陕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耕地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势必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本文选择15年来陕西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人均纯收入两个反映耕地数量变化和农户增收的序列统计资料,对陕西省1993年~2007年间的人均耕地数量变化与农户人均收入变化进行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和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变化都是不平稳的序列,但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内,二者存在单项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