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技术部总经理李铁成表示,光大银行在实现信用卡业务核心系统迁移和灾备系统建设后又通过构建信用卡前置系统的双活体系,实现了信用卡业务的永不间断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客户服务水平,为业务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正杨兵兵:光大银行将继续坚持以数据零丢失和"本地双活、异地灾备"为原则,以TIA-942 Tier4标准为依据,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远期数据中心,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灾备体系,提高灾备中心的灾难恢复能力。灾难备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技术和业务方案,还涉及应对特殊事件的组织、协调、管理等方面内容。为防范灾难和风险,国内商业银行相继建立了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两地  相似文献   

3.
2013年,光大银行在保持“同城双活”数据中心的灾备模式下,进一步完成了面向未来大型数据中心的新一代网络架构改造。除有效解决大型数据中心实现“同城双活”灾备模式的技术瓶颈外,光大银行新一代网络架构更多面向应用的创新特性也使得数据中心网络具备了更好的业务适应性、可扩展性和业务交付效率,  相似文献   

4.
某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由于没有灾备系统的保护,时刻面临着业务中断的风险,因此该行决定建设应用级灾备系统。该行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距离200千米左右,在实施方案调研中,发现灾备系统的建设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由于该行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存储系统来自不同硬件厂商,异构的存储环境无法使用基于存储系统的数据复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华夏银行已完成以北京亦庄为生产中心、西三旗为同城灾备中心,苏州为异地灾备中心的"两地三中心"灾备建设,目前正在实施灾备架构优化,从"大异地"向"多中心并重"的方向持续优化演进. 目前,我行异地灾备中心实现了支撑全部重要业务的38套系统的应用级灾备及其余全部系统的数据级灾备(系统恢复时间RTO<1小时、数据保护级别RPO<5分钟);同城灾备实现了总行19套关键重要系统的应用级灾备和全部系统的数据"零丢失"保护(系统恢复时间RTO<30分钟、数据保护级别RPO=0).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民银行业务基本实现了电子信息化,业务系统服务器和数据正逐步向总行和分行集中,但由于数据集中的复杂性,至今还有不少重要业务系统服务器部署在地级市支行,如ABS、办公网邮件系统等业务系统。加强这些系统灾难备份中心(以下简称为灾备中心)的建设,不容忽视。一、存在的问题(一)地市级中支普遍没有灾备中心,备份数据存  相似文献   

7.
1.5 上海农信同城灾备中心于近日投入运行。该中心可为确保上海农信计算机中心的数据安全,为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同城灾备中心投用以后,生产中心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启用灾备系统可于1小时内全面恢复对外服务。  相似文献   

8.
信息系统灾备建设的最终成果表现为高效、安全的灾备数据中心(简称灾备中心),而灾备中心需要投入与生产数据中心(简称生产中心)类似的基础设施、IT资源、人力资源等,以保证重要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因此信息系统灾备建设具有投入大、维护成本高的特点,以及养兵千日,用兵一"刻"的严格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做好信息系统灾备建设,提高建设成本和服务效益的性价比,克服灾备建  相似文献   

9.
光大银行基础设施云中的资源池利用虚拟化方式构建,既保留了各用户单位逻辑上的独立性,也保持了整个资源池的共享。“大集中1.0”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所做的应用层面的集中和整合,“大集中2.0”则是全部计算资源的集合,面向整个业务,范围更大。目前,光大银行在“全行池化”、“统一灾备”、“分行瘦身”三个方面实现“大集中2.0”私有云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邮储银行非常重视灾备系统建设工作.早在2006年,在邮储银行成立前就建成了北京牛街同城灾备中心,先后建设了储蓄全国中心、电子汇兑、国际业务、代理基金等同城应用级灾备系统. 2011年,我行开始建设北京亦庄数据中心,2014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主要作为我行同城灾备中心,同时兼顾部分生产中心功能.2014年10月,完成储蓄逻辑集中等7个核心系统的同城应用双活灾备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几千家中小银行,其信息系统稳健运行及安全体系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随着各家银行自身需要和监管要求的不断推进,大力发展灾备系统及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已成为了中小银行日益关注的工作内容。灾备系统从初期的冷备、温备到热备都已在金融行业得到了成熟应用。近些年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中心双活、多中心多活的概念及架构模型,在实现灾备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各中心软硬件资源,灾备中心的角色正在转变。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金融业竞争也日趋加剧,中小银行迫切需要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业务创新,获得发展先机。而业务创新的推动,也对银行IT系统的可用性、连续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采用双活数据中心,希望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灵活性,完善灾备体系。从早前的双热备到现在的双活数据中心,双活技术在银行数据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不仅仅是工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大中型银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2010年光大银行将重点落实开发、运维、测试的全面分离,开展科技外包管理,项目后评价体系的推进,建设异地灾备中心,推进分行机房改造达标工作。  相似文献   

14.
时东 《金融电子化》2009,(10):78-78
在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体系中,灾备中心建设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多次在商业银行信息安全检查中发现:虽然地方性商业银行先后开展了BCM体系建设,但灾备中心建设始终缺位。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采用同城备份措施,没有异地灾备中心,一旦遇到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会导致业务瘫痪的灾难性后果。下面以青岛银行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金融电子化》2013,(7):94-94
本刊讯光大银行在保持“同城双活”数据中心灾备模式下,进一步完成了面向未来大型数据中心的新一代网络架构改造,为迎接互联网金融到来提前构建“云”环境。在“同城双活”数据中心架构下,银行信息系统的灾备恢复时间可达到分钟级并做到数据零丢失,使银行能够有效应对数据中心级灾难场景。但由于传统网络“核心、汇聚、边缘”架构的技术局限性,无法支撑“同城双活”数据中心的大型化发展和规模化扩展,使得“同城双活”模式的灾备架构难以在大型数据中心中普遍推行。光大银行通过大规模实施网络扁平化改造、网络虚拟化和二层多路径技术,成功突破技术瓶颈,为大型数据中心实现“同城双活”灾备模式在网络建设方面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无线网络具有灵活、快速、便捷等特点,使其成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必然选择。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开展了4G无线灾备网络建设工作,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积极开展探索,结合本地业务实际情况,分析了建设无线灾备网络的背景、意义和目的,针对无线灾备网络体系结构、路由选择、地址空间规划、网络安全设计、网络带宽、网络切换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实践,有效验证了无线灾备网络作为业务网络应急措施的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查找了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为下一步更好开展网络应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传统的银行数据中心正在进行变革,加速从"两地三中心模式"(生产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向多活中心转变。多活中心是指多中心之间没有明确的主备之分,每个中心都有生产并互为灾备的任务。这种转变可以解决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是提高设备利用率。灾备中心只做数据备份不接管业务,投资回报率低;多活中心不再设置专用的灾备资源,不同中心的资源同时承担生产和灾备人物。二是实现最高级别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
银行灾备项目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网络和业务的两级灾备:第一级是二级分行灾备,网点终端能够通过3G无线接入一级分行外联区,访问一级分行后台服务器;第二级是一级分行灾备,网点终端能够通过3G无线接入总行灾备中心外联区,访问总行灾备中心后台服务器。  相似文献   

19.
灾难备份,简称灾备,是指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实现远程备份,以保证当生产中心遇到灾难性毁坏时,可利用备份将系统或数据恢复到可正常生产的状态,进而将业务功能恢复到可接受状态。灾备可分为数据级灾备和应用级灾备。数据级灾备实现系统核心数据的灾难备份,是基础级别的灾备。应用级灾备则实现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双重灾备,遇到灾难时,不仅能恢复数据,而且能利用备份恢复甚至直接接管整个信息系统。应用级灾备对系统的保障性更高,灾难恢复时间更短,但也存在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的问题。数据级灾备不仅是应用级灾备的基础,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更廉价和高效的灾备手段。本文重点讨论数据级灾备的常用技术。一,数据级灾备技术(一)磁带备份异地存放。实现方法是,将数据备份到磁带(事实上还包括其他移动存储介质),然后将磁带运送到备份中心。  相似文献   

20.
《金融电子化》2002,(7):85-86
中国光大银行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中国最具特色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中国光大银行阳光卡全国大集中业务系统是一个集全国中心业务主机系统、网络产品、应用系统、城市前置系统和终端设备为一体的系统集成工程。该系统由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开发实施,为光大银行各城市分行提供阳光卡业务服务及联接全国大集中业务主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