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的发展思路正由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第一代发展观转为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第二代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稳定观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心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观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政绩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朱永海 《发展》2007,(5):92-92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追求和庄严使命,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农村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西北贫困地区惠及上亿农村学生教育和培养的光荣任务.近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实施和谐教育,促使学校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发展观也表现得迥然有别.大致说来,迄今为止,发展观依次经历了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谐发展观几个阶段.与以往发展观相比较,和谐发展观对"何为发展"、"为何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解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工会是教职工为了共同利益自愿组建的群众组织,是维护教职员工根本利益的重要维权机构,在创建和谐校园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学校工会组织全面利用自身政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优势,充分发挥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和协调利益关系,进行服务与维权,尽早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发展观也表现得迥然有别。大致说来,迄今为止,发展观依次经历了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谐发展观几个阶段。与以往发展观相比较,和谐发展观对"何为发展"、"为何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解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工会是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凸现了工会组织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全面正确地理解、宣传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工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新发展观。这种新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腱、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 新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民为本也是一个工作指导方针,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还是一种精神境界,要  相似文献   

8.
和谐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新选择。它是在传统发展观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体现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分析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关系和内涵,有利于在实践中贯彻新的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要以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人的和谐为关键,管理和谐为保障,良好校园环境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经济的和谐发展,而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构成了目前我国经济不和谐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树立共赢理念,构造新型发展观,进而形成新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和谐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分析了和谐人才应具备身心和谐、情知交融、德智统一、手脑结合等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培养和谐人才应以学生为本,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注重塑造学生的和谐人格,注重学生智商、情商、逆商的互补,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旅游发展和科学旅游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基于此视觉,发展妈祖文化旅游,不仅要达到景观开发与保护的和谐,还要做好各利益群体的和谐。同时设计旅游产品时要人文关怀,彰显生命意义。妈祖文化旅游要获得空间上的持续发展,必须走区域联动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和谐"基础"课作为高校德育的奠基性工作,其对传统德育课的去蔽和超越是多方面的。以培育既适他又适己的大学生和谐人格为教学旨归,依和谐的尺度从心理、思想和行为三层面具体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互动来促成教学实效的产生,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和促进大学生顺利成人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党的领导,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高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和谐校园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努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巩固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工会要切实履行四大基本职能,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保护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姚爱琴 《发展》2008,(8):143-144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理论中的和谐发展观理论构架,主要包括区划方法、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发展速度和模式、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内源、国际国内环境、资源配置、发展目标、和谐的经济关系和发展策略等。  相似文献   

17.
张微宁 《魅力中国》2010,(15):45-45,55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世纪之交,我们就提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三方面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奏响和谐校园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学校的生存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孙建国 《中国西部》2012,(33):94-97
教师要重视家访的科学性,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帮助家长、学生意识到家访的目的在于维护家庭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品德、身心健康发展,以期家访发挥更大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现状,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等五观教育,努力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和谐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分析了和谐人才应具备身心和谐、情知交融、德智统一、手脑结合等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培养和谐人才应以学生为本,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注重塑造学生的和谐人格,注重学生智商、情商、逆商的互补,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