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日元贬值的效应分析--兼驳"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近3年来日元对美元的走势,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持续走跌,日本政府的公开诱导行为更是增加了日元贬值的步伐。日本政府诱导日元贬值,目的是促进经济复苏。而笔者在对日元贬值的效应进行分析后则认为,日本政府此举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近期日本又开始宣传“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其实质则一是意在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企图通过将国内问题国际化,以此为口实,转移日本民众对政府经济政策失误和改革裹足不前的指责。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处于战后最低迷的状态之中,陷入“流动陷阱”难以自拔。经济萧条造成需求不振和产品价格下降,致使企业营业额和经常利润减少。加之政府对其金融业的保护政策不得当,导致银行呆、坏帐越积越多,从而束缚经济复兴。经济之低迹,使日元再度陷入波动,日元汇率跌至1998年10月来的最低水平。导致日元贬值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经济毫无起色,虽然日元适当贬值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但贬值幅度过大,亦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因此,日本经济与日元汇率的未来走势不容乐观,今后3年中,日本政府必须再投53.4万亿日元才能促使经济持续持续回升,而且,日元仍存在着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8.8级大地震和海啸以来,日本政府对灾区救援陆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并开始逐步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海外资产回流等方式来干预经济运行,而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将会对日元汇率未来的走势产生极大的影响。从当前日本国内经济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预期来看,日元汇率极有可能迎来一个漫长的贬值时期。然而在日本经济发展减缓的大背景下,日元贬值将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阻力。同时,日元贬值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及我国经济运行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日本政府自2012年初开始,不断加大货币流动性。尤其是2012年9月份以来,日本银行(中央银行)六个月内连续四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1,这在日本历史上实属罕见。"安倍经济"之所以放宽流动性,促使日元大幅贬值,其背景是为了提振出口,尤其是电子消费行业。中国与日本经贸往来密切,日资电子消费企业的加速转移将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直面和应对,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以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和出口品价格指数为基础对日元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进行分析,验证了巴拉萨-萨谬尔森效应(B-S效应):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价格差异导致日元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与均衡汇率的结构偏离和日元的长期升值。日元长期升值有国内和国际方面的原因:二元结构、日美经贸关系的扭曲等.日元长期升值导致日本多年的通货紧缩,利率下降,形成当前的流动性陷阱。因此在B-S效应下,政府干预下的日元贬值无助于日本经济,并不能使日本经济最终走出萧条,反而会导致日元长期升值的趋势.进行国内的结构改革,加强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是日本经济走出萧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僵尸企业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世界相关经济体曾经或正在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共同挑战。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僵尸企业因日本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形成。日本主要通过产业再生机构和中小企业再生支援协议会治理僵尸企业。借鉴日本相关机构协助僵尸企业顺利退出市场或走出困境重获生机的具体方法,中国对僵尸企业的治理和防范可从多层面着手:在政府层面,运用综合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在银行层面,严控融资借贷,避免向僵尸企业输血;在制度层面,畅通退市机制,对僵尸企业实施破产或倒闭措施;在社会层面,成立中立机构,协助治理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7.
杨素芳 《中国经贸》2010,(2):158-160
二战后的日本,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的破坏,并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中,经济社会秩序空前混。当时企业基本停产,工业设备闲置,失业严重,粮食奇缺,交通瘫痪,农业荒废,物价飞涨,可谓是如履薄冰,举步维艰。就是在这样的战争废墟上,日本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日本奇迹”,很快又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本文从当时的日本所处的世界经济环境和日本政府为经济复兴所做经济战略等方面出发分析其原因,对我国的经济崛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衰退萧条,内外交困,国际竞争力连连下挫,企业大幅从全球收缩业务,日本政府连连推出各种政策措施,迄今仍未步出漫长的调整期,本文试图从90年代的“日本病”的特征,日本政府的对策措施以及日本经济痛苦的深层次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指出:“日本病”根源于受封建残余影响的日本的特殊文化背景:90年代美,日国力的长,消是“个人资本主义”与“集体主义”的长,消。  相似文献   

9.
稳定增长阶段的日本经济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以1973年秋爆发的石油危机为转折,日本经济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直到1986年11月日本的景气进入谷底,这10余年的时间被称为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或低速增长阶段。导致日本经济增长率大幅下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日本政府和企业为克服这些国内外的不利因素,采取了各种措施积极应对。从这些导致日本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诸多因素及日本政府和企业的对策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重要原因是实行了统制经济的办法。但是统制经济并不是日本政府的长久措施。通过统制经济“积蓄力量”并在此过程中吸取过去市场经济失败的教训,从而对各种制度进行改革,最后进入新的市场经济——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这才是日本政府的目的,也是后来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真正原因。一、统制经济(一)统制经济的背景1945年日本战败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怎样恢复?日本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了恢复经济的方式。当时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经济当前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针对此问题,日本政府对金融体制做了全面改革,其中包括政府的改革、有关法律的修正与完善、成立债权回收机构、制定特别目的公司法、及对日本金融机构自身进行改革等措施。日本金融体制改革虽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在这种改革中还存在一些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大战后,经济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日本,经过战后的恢复和五、六十年代的高速增长,一跃而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强国,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对于促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在日本国内外的经济学界虽有各种不同看法,但普遍认为战后日本政府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促使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根据战后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过程,从理论上深入阐明战后日本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原因、特点、作用及其界限,对科学的揭示战后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当前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本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针对此问题,日本政府对金融体制做了全面改革,其中包括政府机构改革、有关法律的修正与完善、成立债权回收机构、制定特别目的公司法、及对日本金融机构自身进行改革等措施。日本金融体制改革虽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在这种改革中还存在一些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日本教育体制改革与大学创业活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营造技术转移和企业创业的适宜环境,被认为能够产生乘数效应、拉动日本经济增长.基于这一理论,日本政府于2001年提出3年内创成1000家大学创业企业的计划.从大学与创业企业两个角度考察,日本的大学创业机制正在形成,大学创业活动在日本政府推行的教育科研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正在由被动型向主动型演化。  相似文献   

15.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并演变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与日本政府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基于对日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和日本政府及社会的选择倾向分析,我们对未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演变趋势可以做出两方面的预测:一是如果日本政府及社会的选择趋向于采取缓和的经济政策,日本的贫富收入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但彻底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如果日本政府和社会的选择依然倾向于强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取向,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还有可能趋向进一步恶化,甚至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危险倾向值得警惕刘文玉去年,日本政府和自民党在历史问题和日中问题上出现明显倒退,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去年夏天,在日本政府的纵容下,日本的一小撮右翼分子一再到中国固有领土鱼钪挑起事端,妄图制造鱼钪是日本领土的假象。对这种挑衅行为,日本内阁...  相似文献   

17.
日本石油资源匮乏,严重依赖进口,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日本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60年代廉价石油的供给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也使其备尝苦果。能源安全保障一直是令日本政府和产业界头痛的问题。果然,海湾战争给国际石油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由于日本政府和民间企业迅速作出反应,再之海湾战争的尽早结束,总算使日本免受了可能到来的“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但心有余悸的日本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实施新的能源政策。  相似文献   

18.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经济出现了二战以后的第二次经济负增长.为了振兴日本经济,日本政府把发展风险型企业作为切入点.因此,对日本风险企业的主要特征及其支援体系加以分析与研究,可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艳芬 《中国经贸》2009,(18):150-151
本文从介绍美元的历史及现状入手,揭示美元贬值的历史原因,分析美元持续贬值的原因及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并从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吸引外资、人民币升值等方面重点论述美元贬值对中国宏观经济所产生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如何成功应对美元贬值及美元未来走势不确定性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是值得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日本泡沫经济的后遗症、阪神大地震、政府个别经济政策的失误及亚洲货币、金融·经济危机等内外原因,使日本经济一厥不振,直至 90年代后半期陷入战后仅见的连续两年负增长.由于日本政府、企业、金融等方面的共同努力,终于脱出困境.正像日本当年勇夺高速增长的经验堪为学习的模式一样,当今日本艰难克服连年萧条的经验与教训,亦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