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四举 《魅力中国》2013,(26):199-199
新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二)通过分析数量间的相依关系,进一步建立和理解同样多的概念,正确地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和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小风 《魅力中国》2013,(32):185-185
作为英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科教材、研究教材,挖掘学科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并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尹文基 《发展》2012,(2):110-110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既有数学素养又有高尚品德,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教学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6.
王燕 《魅力中国》2011,(10):150-150
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很多人以为这是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老师或班主任的事,似乎与数学无缘,这是一种误解。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工作的“空白区”。笔者以为数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认真钻研、挖掘教材,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受到了形象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素质,增强了数学内在美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呢?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绿琴 《魅力中国》2013,(11):102-102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8.
张玉娥 《魅力中国》2014,(4):247-247
众所周知,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是苍白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尤为关键。只有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掌握一定教学技巧,才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德育教育,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9.
杨宏留 《魅力中国》2013,(5):103-103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文从挖掘教学素材中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以身作则,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方面探讨了教师如何在高q-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魏霞 《发展》2010,(3):142-142
小学教育是育人的奠基工程,而数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1.
武秀芝 《魅力中国》2010,(25):244-244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语文教学因其学科特点,具有“载道明理、表情达意、文道统一”的优势,在塑造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学一直到中学毕业.贯穿始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可想而知。本文就个人的一些探讨做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2.
刘锐 《魅力中国》2009,(2):41-42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创新能力又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培养的呢?本文试从“引疑激趣”、“从扶到放”、“联系实际”、“积极评估”几个方面对教师在引导学生创新方面加以探讨,对于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参照方法,这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德育目标的内涵、功能及其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水平。高校德育目标具有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对高校德育目标重新定位,充分发挥“两课”、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作用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孔子德育首位论的研究性学习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孔子德育首位论与其德育目的的关系出发,认为孔子的德育首位论是由其德育教育的“立己”、“立人”论决定的;以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角度重新解释“内圣外王”的“己立、立人”目的;并着重阐明孔子教育思想中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认为孔子的德育表现为德育首位、终身教育、注意主体性的培育,以及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兼荣并茂”、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等特色,具有鲜明的研究性学习特质。  相似文献   

15.
黄文华 《魅力中国》2010,(10):151-151
一、案例背景及学生情况分析 平均数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围绕“总数量+总份数一平均数”这个除法数量关系进行变式训练。新教材中把平均数问题放在简单统计部分,重在把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方法,运用平均数问题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燕平 《魅力中国》2014,(24):163-163
新加坡建国至今约半个世纪,从一个贫乏的弹丸之地发展成为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国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诸多奇迹,这与新加坡一直以来重视国家的德育,重视建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是分不开的。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新加坡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新加坡的德育。  相似文献   

17.
单桂芝  李冰 《魅力中国》2014,(18):163-163
综合学分制是中职学校对学生德、智、技、体四位一体的以学分为单位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过程性和激励性的特点。综合学分制的实施,对学校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2008年,我校试行综合学分制以来。对传统的德育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采用“德育操行量化考核”管理模式.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小兰 《老区建设》2009,(10):63-64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具有层次性、审美性、共鸣性、渗透性等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教师影响等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王军 《魅力中国》2010,(25):232-232
德才兼备始终是我们培养合格人才的标准。高中教师必须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尤其是英语教师,就更需要充分发挥英语学科主动、形象、深刻、感人的优势,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加强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叶育新 《开放潮》2008,(4):70-7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不再设“应用题”教学单元,不再出现“应用题”这一名称,而是将、“解决问题”作为四个总体目标之一,分散融合在其他学习领域中。新教材虽然不再有“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却将应用题与数学意义的运算一起出现,笔者认为,这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功能。下面,就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尝试对分数应用题部分进行教材解读并提出备课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