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必须采取措施,推动我国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以增加就业岗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主要表现(一)服务业规模小。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都很低(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2年的33.7%,25年…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980年的56.18%迅速攀升至2008年的68.95%,同期世界服务贸易额也由3650亿美元上升至37779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快速的上升,从1978年的1.87%上升到1989年的5.69%,而后近20年的时间均在4%~5%左右波动,与欧美等金融强国相比差距较大。随着我国由工业化的中后期逐步向后工业化发展,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信息产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而今已成为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产业,成为国家现代化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支柱。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5.6万亿元人民币,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7%。  相似文献   

5.
春江 《经贸实践》2012,(7):30-31
美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的比重就开始超过农业比重,1884年的工业比重上升到53.4%。到19世纪末,美国工业的产值和技术水平超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美国工业之所以在短时期内得到迅速发展,有着深刻的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   总被引:267,自引:1,他引:267  
江小涓  李辉 《经济研究》2004,39(1):4-15
服务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升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规律 ,但是我国在上世纪 90年代初期以来 ,服务业比重在一个低水平上保持稳定 ,有悖规律。这种现象的产生 ,有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经济体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定位、认识和政策、统计口径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详细考察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内部结构的变化 ,并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多个角度 ,用不同的数据样本 ,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 ,并建立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城市化等因素变化对服务业今后发展的影响。预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服务业比重会在我国人均GDP上了一个新台阶后明显提高。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12月以来,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中国国内顶级智囊机构,均发布了全年经济预测,据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估算,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料将放缓至9.9%,其中,第二产业增速为9.9%,进出口增长24.7%,由此可以推算,2011年度,中国的服务业占比将继续下滑. 2011年11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调研时,特别强调发展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李克强还提出"十二五"末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各上升4个百分点的目标.由此可见政府对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两化融合”已成为杭州产业投资的重要方向。2013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910.46亿元,增长6.9%。而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9.80亿元,增长23.6%。传统统计上的工业投资增长缓慢、信息产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长迅猛,反映杭州工业有效投资顺应“两化融合”趋势,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全球经济与服务贸易发展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世界经济已经步入服务经济时代。当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70%,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比重接近80%;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产业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第三产业比重迅速增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从横向看,经济越发达,居民越富裕,第三产业比重就越高。目前低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30-40%,中等收入国家约为50%,高收入国家约为60-70%。从纵向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国第三产业比重在增大。依照上述水淮推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16个成员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在1870年仅为23.7%,1950年为38.7%,1960年为40.3%,1970年为50.7%,1976年增大55.6%。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推动着第三产业的新发展。从1978年到199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3.7%增加到33.0%,就业比重由12.1%增加到26.9%。  相似文献   

11.
陈泓 《江南论坛》2012,(7):42-4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11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占GDP比重43.1%。但从全国来说,服务业统计相对薄弱,缺乏能与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完整的服务业统计体系,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和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改革服务业调查方法,加强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势在必行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我国服务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并享受相应的待遇,这将会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利于我国服务业在新的形势下健康、快速发展。一、我国服务业的现状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长期以来,受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和对服务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我国服务业人员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重看,2000年,全国从业人员为7115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50%,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22.5%,服务业所占比重为27.5%。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一、第三产业发展需要民间投资加入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或者说与已达到的经济成长阶段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l)我国第三产业的总量规模过小。根据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1998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9%,不足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而80年代末,世界上40个低收入国家(人均CNP280美元)第王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已达39叽.高出我国N个百分点;58个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750-2050美元)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已达50%,高出我国22个百分点左右。如果按照世界…  相似文献   

14.
江霞 《江南论坛》2012,(7):56-56
在资源、环境等因素倒逼之下,长三角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今年一季度长三角16城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85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6.4%.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最新文献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测度方法,用中国1952—2010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对我国服务业比重变化的长期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测度,结果认为:宏观国家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的变化确实有悖于世界经济整体服务化的趋势;但在地区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与人均GDP的关系基本符合"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不断上升"的普遍规律,所谓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在地区层面上并不存在;对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第一波发展阶段,只有少数地区进入了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第二波。文章最后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成因进行了一般分析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6.
重点     
《商周刊》2013,(17):14-14
山东金改“22条”出炉 日前,被称为山东金改“22条”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山东省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山东省提出,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到2017年底,山东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投入产出法计量模型,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经济发达阶段服务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进行了历史数据的定量分析。分析表明,在所考察的期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随时间序列而不断提高;以服务业中间需求率为判据,虽然呈现出国别差异,但三国消费者服务业比重各年份均高于生产者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中间需求率最高未超过45%;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但其提高幅度低于服务业增加值提高幅度。由此得出推论:进入经济发达阶段,三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因不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而是最终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宁夏经济结构的现状及调整的必要性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结构也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到1999年,全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82%下降到20.1%,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则分别由1952年的5%和13%上升到1999年的42.3%和37.6%。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农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步削弱,工业和服务业飞速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中流抵住,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但这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不足。1998年,上海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1%、50.1%和47.8…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发展模式的衡量主要是通过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城市化率和工业化比较而确定的。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公告,到2000年末,我国城镇化率鸡为32%,农村人口所占比重接近70%,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达49.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仅为18.2%,非农化率(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80%。比较而言,我国农化水平超过城镇水平约50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超过城镇化水平接近20个百分点,与工业化和非农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20.
为检验"成本病"假说,文中在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础上,对1992-2008年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及各省市服务业增长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服务业已显露出"成本病"问题,具体体现为:相对于第二产业,东部地区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3%;在两部门实际产出比例不变情形下,服务业就业份额快速增长,表明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进步部门转移到滞后部门,被服务业吸纳;服务产品价格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商品价格增长速度,其上涨幅度与服务业生产率滞后程度大致相当;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经济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服务业比重提升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服务业发展进行改革,以解决"成本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