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关乎平原地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问题,更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在阐述农田防护林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对农田防护林的正、负外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生态补偿的主要部分,尝试运用外部性理论对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农田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田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止风沙、干旱、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农防林是指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块间,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的影响,来改善农田的气候,以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并且能够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相似文献   

3.
双城市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是一个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平原县市,为确保农田防护林建设可持续发展,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逐年加大力度进行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地实验,并深入分析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生态因子和生理因子的影响规律,进而分析了林网内作物增产的机理产生原因,从而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得出了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增产的一般性规律,纠正了部分农民对农田防护林的错误认识,阐明了发展农田防护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松树与杨树是我省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无论在国土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还是在工业用材林建设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松树与杨树的良种选育是很主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路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耕地短板弱项的方式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了基础。本文基于村庄三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中服务和产后服务水平,但对农业产前服务没有显著影响;与欠发达村庄、丘陵村庄和传统村庄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够提升发达村庄、平原村庄和现代村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农田防护林工作,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三十几年来取得的较大成绩,引起国内外人士的重视。丹麦林学家美斯认为“非永久性的农田防护林”实为中国所首创。我国的农田防护林既发挥了它的防护作用,又显示了它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了农林牧付渔的全面发展。我们认为,对农田防护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经济指标上的客观评价,有利于依照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如何维护、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学原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农田防护林领域,同时,农田林网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作物生长所需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良眭作用也得到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农田防护林建设已逐渐成为造林绿化工程和林业科技攻关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风速、保持农田的地温、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等。而林带的结构类型,是指因树种组成、栽植密度、种植点配置方式的不同所形成的外部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拜泉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造林百佳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获得国际生态工程一等奖。经过30多年的三北防护体系建设,黑龙江省拜泉县形成了10629个500米×500米农田防护林网格,活立木蓄积量549万立方米,累计治理小流域85条、侵蚀沟1987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9.5万亩,占应治理面积的70.3%。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平原农田四大防护林体系布局宏伟、举世瞩目,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90年代我国防护林体系将加快实施、全面推进,预计造林约2000万ha,到本世纪末,我国防护林面积将占全部森林面积的30%以上,林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对国民经济建设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济视角》2008,(9):46-46
背景资料:7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规划》预计总投资为260亿元,将建设十大工程、29个项目。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主要集中在相对贫困的西部地区,通过十大工程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切实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并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有利条件。引水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土地盐碱化的治理进程,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建成后,新增水田可形成大面积人工湿地,在实现以水排碱、以稻治碱的同时,稻田弃水经过净化进入天然湿地,有利于湿地保护,促进生态平衡。通过农田防护林建设,可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牧业的生产条件,促进全省实现环境、资源、人口、经济之问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赤峰东部,科尔沁沙地南缘营造防风固沙农田防护林的技术及其对农业增产的生态经济效益,从单产及动力效益、热力效益、水文效益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为以林木治理沙漠,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农业在沙地上创造稳产、高产,大面积持续不断的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4.
1993年以来,肇东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松嫩平原立项开发的有利契机,利用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截止目前,肇东市农业综合开发范围已拓展到18个乡镇,103个村,共立项实施农业开发项目35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2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6262万元,市乡匹配1432万元,银行贷款989万元,群众自筹4055万元,肇东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开垦宜农荒地3.3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2400亩,改良草原14.5万亩。  相似文献   

15.
风沙危害是影响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治理风沙危害的主要措施是营造防护林体系。本文就该区林业建设体系如何从生态保护型向生态经济型发展和转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和林种、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很好研究。本文仅就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标准、采取什么样的建设方针和国家支援重点地区的选择等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以请教于大家。一建设稳产高产农田,首先必须解决稳产高产农田的标准问题。否则,会出现人为的  相似文献   

17.
《广东经济》2010,(5):39-39
从肇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获悉,通过激烈竞争,高要和封开从全省16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获得2010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申报立项资格,投资总额48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一、国债资金集中投入带来良好效果 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逐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吉林省自1998年开始,相继开展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始终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精心组织.超前运作,强化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9.
阿城区地处哈尔滨市东南28.5公里处,是金元文化的发祥地。境内东部为浅、深山国有林区,西部为平原、丘陵农田防护林区。境内山峦迭嶂,连绵起伏,纵横交错,山势白东向西逐渐低缓。最高海拔826米,最低海拔200米,平均海拔400米,为低山丘陵地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传统林业怄)县。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