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资源是企业创新的来源和保障,如何使企业有效获取科技资源,使科技资源顺畅流入企业内部,是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分析科技资源流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技资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流动的框架模型,识别科技资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促进科技资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日本六大企业集团的主银行 1 997年向 1 0 7家非金融企业派遣管理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后发现 :随企业效益的变化 ,影响银行向企业派遣管理者的因素也随之变化。当企业效益很差时 ,企业效益是影响银行向企业派遣管理者的惟一因素 ;当企业效益一般时 ,银行向企业派遣管理者的强度与企业效益负相关 ,与银行在企业的产权大小正相关 ,与被派遣的管理者在被派遣企业的工龄正相关 ;当企业效益很好时 ,银行向企业派遣管理者的强度只与被派遣的管理者在被派遣企业的工龄正相关。我们从企业所有权状态随机依存理论的角度对我们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建立了一个主银行向企业派遣管理者的影响因素状态随机依存模型。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发展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同时正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向发展。可以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很有帮助,但是如何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飞  马睿  谢香兵 《财经研究》2022,(2):33-46+62
防止经济脱实向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现有关于企业脱虚向实的研究普遍将"抑制金融化"视为脱虚向实,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降低金融资产投资水平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结构的转变。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同时考虑实业资产与金融资产两个方面的变动,设计了"二维"的企业脱虚向实变量,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相关行业内的企业脱虚向实。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政府补助和银行信贷两种机制促进企业脱虚向实。从时间维度上看,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时期的产业政策在促进企业脱虚向实方面的积极效果有所减弱,在此过程中,营商环境的改善可能对产业政策存在替代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对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在高管创新意识较低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然而,区分金融资产的配置期限后发现,产业政策更能够显著促进长期金融资产脱虚向实,说明产业政策主要是靠降低企业的"投资替代"动机来发挥脱虚向实作用。文章的研究既能为优化产业政策设计以引导企业转变投资结构提供经验证据,也能为构建协同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企业如何开展精细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连 《经济师》2007,(9):188-189
经济建设、行业竞争和企业发展都向企业提出了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的要求,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企业管理的英明抉择,是企业取得更大的成就、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并对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宗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路径以及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三个基本条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我国市场主体体系的形成,基于计划附属型企业制度向资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嬗变。但公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理应是人力产权型而非资本产权型。由资本产权型向人力产权型转型嬗变的"二次革命"性质,既基于公有企业市场主体化的"一次革命",更基于人力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公主私辅型"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实现形式,使企业宗旨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质变、企业治理由精英集团治理向全员民主治理质变、企业分配由按资为主向按劳和按人力产权权利为主质变,是马克思"否定的否定"规律的当代具体历史体现,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微观经济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现象,探讨了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特征及其发生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仍在向东部集中;产业因素和地区因素的变动是东部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直接动因。相应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区域政策有必要根据这种趋势进行调整和跟进。  相似文献   

8.
慕小军  朱占荣 《生产力研究》2011,(2):158-159,211
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因此,企业应自觉融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局中去,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企业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向科学发展转变;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向低碳发展、绿色发展转变;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加快推进社会责任建设,向和谐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经济资源的调配,实现向“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转型是当今企业发展的趋势,建设节约型企业不仅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企业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可行性,以及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企业经营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向“资源节约型”的转型,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主战场,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加强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许多企业仍然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亟待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本文笔者阐述了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以及前者如何向后者转变。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促进了企业间的互动机制与知识流通,进而促进集群内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此同时集群内企业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在产业集群背景下企业竞争行为发生了一系列转型:由对抗竞争向合作竞争转型、产品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型、产品竞争向经营竞争转型。产业集群背景下促进企业竞争行为转型的途径是:进行企业行为目标的重新定位,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一、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的客观必然性 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的转化,既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变革的必然要求。 (一)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和深化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股份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的腾飞,必然需要大量的货币资金,这些资金仅靠国家财力是不够的,需要从各方面集中财力、物力,包括从企业集中资金。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保障企业合法的经  相似文献   

14.
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主战场。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应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琴 《大陆桥视野》2012,(16):70-70,72
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主战场,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加强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国工程监理将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考虑我国特点,大部分监理企业向专业化及其旁站监理发展;二是考虑国际接轨,一部分有条件的监理企业可向全过程、全方位项目管理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推动我国监理事业向新的高度和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业企业通过向公开股权或半公开股权转移来实现创业退出、获得流动性,然而两种退出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常被忽略。以我国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为样本,基于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向公开股权和半公开股权转移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且向公开股权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强,与国外信息保密假说的结论相反。机制分析表明,向公开股权和半公开股权转移都能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然而,向半公开股权转移的企业为了未来向公开股权转移,存在较强盈余管理动机,而向公开股权转移的企业为了维护声誉、方便再融资,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弱,因而向公开股权转移比向半公开股权转移更能激励企业将资金投向长期创新活动。此外,创新性强的企业更愿意向公开股权转移,表明信息披露的专有成本没有抵消公开股权在融资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侯汉杰 《大陆桥视野》2013,(12):81-81,83
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主战场,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应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企业向具备专有知识的员工分权是知识经济下企业不可避免的一种制度趋势,很多研究论证了分权在获取专有知识方面的效率。然而,知识守护问题则是知识经济下企业分权的困境。由于知识守护的存在,单纯的权力下放并不能实现权力与知识的匹配效率,知识守护构成了企业向专家下放权力的制度阻滞,约束了企业分权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张惠娜 《时代经贸》2012,(4):210-212
现代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而科技人才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科技人才存有量不能满足企业现实需求的情况下,存在着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必要性。本研究通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深入剖析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典型模式及在这些集聚模式中所需的政策支持,以期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为政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政策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