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占全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比例不断上升,并将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以低碳交通试点城市之一的杭州为例,引入系统动力学(SD)理论建立城市交通的社会经济、交通供需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三个子系统,绘制复杂系统反馈的因果回路图,从而探析城市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社会经济、交通供需及政策等方面的驱动因子,并构建仿真模型对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量进行仿真预测,进而提出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面临着世界城市发展普遍经历的三大"通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其中尤以交通拥挤最为严重.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系统的不协调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性质和服务质量对城市的规模、形态布局和功能特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城市形态布局、土地利用模式的合理与否也直接影响着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充分认识两者的相互影响关系对解决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和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拥堵是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虽然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在做着积极的探索,但至今尚没有找到统一的理想解决方案。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五个最基本的因素组建城市交通系统模型,并根据城市发展与交通演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城市交通系统动力结构模型。利用该结构模型,对产生城市交通拥堵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五点建议,并对威海城市交通发展进行了实例分析。注重对问题的宏观把握,构建了一个研究城市交通系统演变规律的基本理论框架,这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进一步细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琼  Ben  Baker 《东方企业家》2010,(4):40-43
这股由二三线城市掀起的私车消费潮将有多高?这起消费潮能持续多久?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开发》2016,(8):159-160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城市人口与城市空间,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日益膨胀,原有的城市交通供应与人们对城市交通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文章通过解读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的内涵与系统,结合国内成功案例的分析,依据我国城市发展、交通建设及土地利用的特殊性,提出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下城市空间规划的具体性策略,以期为城市空间规划的合理、有效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生命线系统及其脆弱性的内涵和后果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颖 《价值工程》2006,25(12):17-21
城市交通拥堵,事故频发已成为现代“城市病”的重症之一。研究如何解决现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维护城市正常、高效的发展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城市交通的生命线系统进行了界定,并重点分析城市交通生命线系统的脆弱性内涵和由脆弱性引发的后果表现,希望为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新的探讨视角。  相似文献   

7.
通过引入交通网络可靠性这一概念,对原有的城市区位选择模型进行了改进,证明城市交通系统的可靠性已经成为影响居民选择居住、就业和消费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交通网络可靠性的引入对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美第九大公交系统,投资庞大的亚特兰大捷运(MARTA)并没有对亚特兰大交通运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帮助解决亚特兰大日趋严重的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亚特兰大捷运的失败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城市空间形式与大众交通系统的关系决定了亚特兰大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先天不足.亚特兰大低密度,分散扩张的多中心城市形态,一个以私人汽车占主导地位的交通网络系统使城市对亚特兰大捷运的依赖程度降至最低.亚特兰大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和亚特兰大捷运的现状清楚地剖析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模式选择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城市发展政策,规划理念及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出行数量与质量要求增加,城市的机动交通活动更加频繁,由此引发的能源消费增加和污染等问题愈加严重.通过对不同类型城市的交通调查数据与统计资料的分析,讨论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费现状,以补充现有交通统计的不足.并利用AIM/Enduse模型对未来进行耗能情景模拟,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两者问有直接的内在关系。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活动有序进行、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城市经济的发展则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同时城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也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带动城市交通的改善和升级。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城市交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甚至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Using a nested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NMNL),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choice probabilities and demand elasticities of various modal alternatives for Mumbai using 1990 trip origination and destination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private transit system, market share is reduced. The result of this experiment is highly elastic private commuting mode demand. In addition, reduction in the market share of own vehicle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hired vehicles. The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mass transit system reduces its share but is inelastic. Decrease in the market share of one mode is accompanied by increase in the market share of others. Incom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market share of private transit modes, particularly on the own vehicles' share. Other explanatory variables such as distance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mass transit system and duration has a negative elasticity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相似文献   

12.
交通政策实践分析表明,京沪两市目前交通实践主要集中于交通供给政策,交通需求政策和空间政策实施力度不够,这与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实践形成鲜明对比,也导致了京沪城市交通效率低下.两市交通政策的最大差别在于对个体机动车辆的控制方面,上海通过私家车牌照拍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小汽车的增长速度,而北京由于缺乏有效举措导致小汽车过快增长,这一政策差别是两市交通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京沪交通比较研究,就我国特大城市交通战略的未来走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交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和低碳汽车是北京降低机动车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的重要技术经济措施。北京新增私家车中如果70%为节能汽车,全年可节油4.64至4.89万吨。如果按照欧Ⅴ排放标准修订环境标志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可使环境标志汽车NOX排放量较目前水平降低25%。低碳汽车应具有更先进的节能和环保特性。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手段促进消费者优先购买使用节能环保汽车和低碳汽车。  相似文献   

14.
文中采用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货运车辆的燃油消耗与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基于调研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模型,得到了不同车型车辆的百吨公里燃油消耗量与实载率的倒数关系模型,为企业提高车辆运输效率,降低燃油消耗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焦作市低碳交通建设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霞 《城市问题》2011,(6):52-54,75
分析了焦作市交通能耗及碳排放特征,探讨了焦作市低碳交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目标,并从控制私家车过快增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绿色交通、改善非机动交通出行环境及倡导居民绿色出行等方面,提出了焦作市发展低碳交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develops a mixed behaviou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explicit consideration of mode choice (MBE-MC) in a transportation system where fully automated vehicles (AV) coexist with conventional human-driven vehicles (HV). For the mode choice, travellers select among three options, following a logit modal split: driving their private HV, or taking an AV mobility service provided by either a firm or the government. For the route choice, the HV drivers follow the random utility maximisation principle while central agents route the AV passengers following the Cournot Nash (firm agent) or Social Optimal (government agent) principles. We consider two types of travel costs (i.e. travel time and monetary travel cost) to characterise the new features (e.g. expanded link capacity and reduced value of time) of the mixed AV–HV transportation system. We model the MBE-MC problem in a combined mode–route choice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s a route-based variational inequality (VI) problem. We show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VI formulation and the MBE-MC problem, and the existence of a solution to the MBE-MC problem. Then, we modify a partial linearisation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proposed model. Numerical results validate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nd show the efficacy of the new model in capturing the features of the mixed AV–HV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impact pattern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1)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AV share and system cost and (2) on the solution efficiency a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17.
崔文  吴耀华 《物流科技》2011,(6):124-126
结合烟草运输调度系统存在的车辆管理松散、运输计划不合理、车辆空载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工商联合配送的设计方案,并设计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工商联合调度可以实现车辆接收任务的自由化和全面化,使闲置车辆数目大大减少,降低整个区域的运输成本,减少交叉性或重复性的运输活动,提高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目前物流运输行业中货物运输车辆、人员、货物的安全监管、监控力度加以升级,引入新的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方案的系统进行阐述,对当今社会物流企业的安全监控、监管、高效、成本节约有实际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政策、技术、运量、车辆等角度分析了利用地铁进行货物运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定了地铁物流的定位为城市货运,主要参与城市配送、冷链物流和快递物流。并以武汉为背景,结合既有地铁线网和运营模式,对武汉市地铁物流的市场需求和运输组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武汉市地铁物流总货运量需求将达到1189.8万t。预计武汉地铁可承载1140万t货运需求。地铁物流不仅可以满足城市货运的需求,而且将缓解武汉市38%的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20.
武慧荣  朱晓宁  钱继锋 《物流技术》2012,(17):205-207,230
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非线性、高阶次复杂系统。为了提高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预测的精度,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方法,考虑系统中腹地经济、对外贸易、运输需求、港口、铁路建设投资等多个基本要素,构建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图,分析基本反馈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SD(System Dynamics)模型,并应用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有效可行,且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