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东部天然气资源及天然气管网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展东西伯利亚和俄远东地区的油气工业是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且勘探程度相对不高。预计到2030年俄罗斯东部总的天然气储量增长量将不少于12万亿立方米,其中,在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西伯利亚地台)增长8万亿立方米,远东增长4万亿立方米。从东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萨哈林岛大陆架以管道和液化天然气形式向亚太地区和美国太平洋沿岸出口的天然气在2020~2025年前可能达到800亿~900亿立方米/年,乐观估计将达到1100亿~1200亿立方米/年。此外,东西伯利亚还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氦气生产地和出口地。俄21世纪的这一超大型建设项目,需要巨大的投资。俄罗斯科学院油气地质研究院的专家系统分析了俄东部天然气出口的多种方案,提出了俄东部天然气管网分三阶段建设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潜在资源量估计为32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9440亿立方米。远东的雅库特和萨哈林州的天然气潜在资源量为16.7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为1.57万亿立方米。2000年前,伊尔库次克州和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100~150亿立方米,萨哈林大陆架的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100~200亿立方米。到2000~2005年,俄罗斯可向中国出口雅库特天然气60~70亿立方米/年。日本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2010年供需缺口为600~2000万吨。从俄罗斯远东通过管道向日本输送天然气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日本区域天然气管道研究会提出的“跨亚洲天然气管道设想”,建议连接各国计划中的待建天然气管道并在东北亚—北太平洋区域和东南亚—大洋洲区域内各建设三条连接新产地与消费地的国际干线管道。其目的在于,促进和扩大亚太地区区域内天然气的利用,开发管道沿线中小气田,从而推动产气国、消费国和途经国的经济、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经济协作,并有助于全球环境的保护,有助于提高区域内能源安全保障及实现区域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欧洲天然气管网发展对我国天然气管网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国际石油经济》2009,17(6):45-48,61
作为世界上管网密度最大的地区,欧洲已建成长度超过15.6万千米的天然气干线管道和长度超过119.5万千米的配气管道。欧洲的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成熟,网络化程度高;管网按不同功能划分,压力、参数等取值相对标准化;联络线众多,调度灵活;调峰模式基本以地下储气库调峰为主,多种储气方式共存,储备率较合理;形成了较完善的管输天然气质量标准体系;具有运营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当前我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建设高峰期,应该借鉴国外管道发达国家的经验,使天然气管网的规划更为科学合理。为此,建议根据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把握管道建设节奏;适当放大管道设计输送能力;整体规划干线管道和支线管道;将陆上管道和LNG接收站互相联通,同时加大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力度。未来我国天然气管网的发展将呈现多气源供气格局,全国性基干管网将继续扩大和完善,区域性支干管网的规划和建设将迅速加强,地下储气库将形成一定规模,天然气管网逐步形成“统一调控、建管分开”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保群  林燕红  焦中良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8):76-79,109,110
截至2012年底,我国天然气主干管道总里程约5.5万千米,天然气基干管网和部分区域性管网基本形成,天然气管道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也有了飞速发展。未来10年我国需配套建设大量主干线、支干线、支线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管道建设仍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未来我国天然气管道的管径、压力、钢级将进一步提升,合资建设将成为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更多省份将成立省天然气管网公司。同时,我国天然气管道行业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能力不足,天然气干线管道联网后调运难度加大,调峰气价不能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管道保护法条文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油气工业现状及出口管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主要通过油气管道向世界能源市场供应能源,但管道过境问题成为能源出口的瓶颈,为此,俄罗斯提出了向欧洲直接出口油气资源以及向亚太地区修建出口管道的方案.预计到2020年,波罗的海管道系统和普里摩尔斯克油码头的总输油能力将达到6200万吨/年,输油干线到黑海码头的能力为6300万吨/年,"友谊"输油干线的输油能力为6600万吨/年,里海财团管道(CPC管道)的输油能力为6700万吨/年,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输油能力为8000万吨/年,西西伯利亚-季曼-伯朝拉-摩尔曼斯克输油管道的输油能力为8000万吨/年.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政策已从过去的国家定位转向地区定位.正在建设中的天然气出口管道包括亚马尔--欧洲输气管道的俄罗斯段,北方-欧洲输气管道.中俄之间有4个天然气管道在谈项目.目前俄罗斯油气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石油储量增长长期低于产量的增长;国内投资环境差,外国资本不敢贸然进行长期投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亟待改革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洋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3):27-29,33
到2006年底,中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长度已超过5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约5万千米,原油管道约1.5万千米,成品油管道约0.56万千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跨区域油气管网。2006年,中国多条天然气干线联络管道相继建成,冀宁联络管道连结陕京二线和西气东输,淮武联络管道连接西气东输和忠武线,提高了中国天然气供应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此外,区域性输气管道建设方兴未艾,广东LNG管道工程正式投产运行,西部管道以及珠三角成品油管道等多条成品油干线管道陆续建成。目前,中国已形成多个油气区域管网,其中包括川渝、华北及长三角地区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中南、珠三角地区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主体框架,以及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区域性原油管网。近几年,中国的钢铁冶炼和制管水平大幅度提升,X70等高钢级管线钢得到了大规模应用,X100管线钢的研制开发获得成功,陆上管道施工的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十一五”期间,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将继续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东部天然气规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俄罗斯《东部天然气规划》对我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资源有着重要影响.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油气公司等多方利益制衡,使这项规划一直处于"难产"之中.新版《东部天然气规划》拟订了15个天然气开发方案,关键区别在于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目的不同.推荐方案为"东部-500"方案,即不向统一供气系统供气,而把向亚太地区的天然气出口量提高到500亿立方米.根据该方案,从管网向亚太地区的供气时间从2010年推迟到了2012年,计划到2020年达到大规模供气.Gazprom正在加强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天然气资源的控制,我国石油公司在研究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的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Gazprom的地位与作用,时刻关注俄罗斯在东部地区的能源政策与发展动向,做到知己知彼.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经济》2006,(2):71-73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建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运成品油管道,同时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西油东送大动脉由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干线与中哈管道共同组成。其中,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西起乌鲁木齐市,途经新疆、甘肃两省区,终点到达兰州市。西部管道建成后。将以现代化的管道运输替代原有的铁路运输,将新疆境内的原油、成品油输送出疆:并将新疆境内、甘肃境内和东部地区、西南地区的成品油输送管道连接起来,从而形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调管网。目前,我国正增加投入,加快塔里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步伐,努力争取再拿到一批油气储量和产量,立足国内提高油气供应能力,与进口邻国天然气相结合,在条件成熟时尽快部署第二条西气东输大动脉。此外,由于我国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快石油资源保证能力的建设,其中就包括建设陆路进口油气管道。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主要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国政府在天然气运输管网领域的监管重点是市场参与者对管网的公平准入、管道企业的管输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管道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政府需要从运营方式、费率制定、管网准入、普遍服务等方面加强天然气管网环节的监管,以利于天然气工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建立天然气管网运营现代监管体系所需要的重要制度安排包括:管道的第三方准入政策;对天然气长输管线运输费率的管制(包括根据天然气上游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对井口价采取或管制或适当管制或放开等不同的监管方式);监管的法律体系建设。我国天然气市场刚刚起步,政府监管还不到位,企业商业运作也还缺乏经验。因此,建议采取以许可证为主的法律一许可授权一商业合同三级法律框架模式,同时,尽快出台《国家能源监管委员会法》(或具体的能源领域的监管委员会法)和《天然气法》,以依法监管,对天然气上、中、下游的经济监管统一规制。  相似文献   

11.
2022年,中国新建成油气管道里程约4668千米,油气管道总里程累计达到15.5万千米。国内油气消费短暂波动,油气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董家口-东营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安平-泰安段、泰安-泰兴段,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等工程建成投产,文23储气库一期、二期工程,川气东送增压工程(二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段等国家级干线工程开工建设;浙江省天然气管网融入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管网集团管输服务集中受理工作圆满完成,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成功上线;中国油气管网在建设速度、智能化发展等方面明显加快。2023年,天然气需求将重现增长态势,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智能化建设将是油气管道发展的重要趋势;托运商管理等天然气运营相关规则将日趋完善;城镇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将成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截至2007年底,中国国内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6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7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2万千米,天然气管道5.1万千米。2007年,中国西部原油管道建成投产,成品油管道加快了“北油南运、西油东送”的管网建设步伐,川气东送管道正式开工,中亚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建设方案基本确定,三大陆上油气进口战略通道逐步进入实施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管道工程技术获得多项重大突破,X80高钢级的管线钢开始得到工业性应用。中国第四次油气管道建设的高峰期已拉开序幕,未来几年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管道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管道制造业将加强专业化整合,管道建设将逐步实施EPC管理,管网系统实现集中控制、灵活调度。随着中国油气管网的进一步完善、陆上进口油气管道的建成和沿海LNG大规模引进,建立全国性调度中心及区域调度中心将是今后管网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29—31日,“第十二届东北亚天然气和管道国际大会”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召开。来自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和蒙古国的约80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会议一致认为,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电危机,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及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提升天然气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东北亚各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持续增加;东北亚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在天然气开发、利用和管道建设方面的合作。与会代表在天然气资源获取、跨国输气管道建设、天然气有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设想或建议。会议达成并发表了《乌兰巴托倡议书》,呼吁东北亚各国持续勘探开发东北亚区内资源并利用区外资源,有序建设天然气运输设施,营造有利于稳定商业关系的市场环境;呼吁各国政府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和多边合作;同时呼吁与天然气开发利用相关的国有及民营企业加强必要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我国油气管道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蒲明  马建国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3):26-34,105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建油气管道总长度约8.5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4.5万千米,原油管道2.2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8万千米。2010年我国重点建设的管道工程有中亚—中国及西气东输二线、中哈二期、中缅、陕京三线等天然气管道;漠大线及大庆—锦西、日照—仪征、日照—东明等原油管道;甬绍金衢、长娄衡郴、贵阳—桐梓、樟树—上饶等成品油管道。我国已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资源多元化、调配灵活化、管理自动化的产运销体系。天然气管道成为近年来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重点,河西走廊等油气管道走廊带正在形成。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加快天然气利用步伐,积极构建省内天然气管网;与煤制天然气项目配套的管道正在加紧设计和建设。"十二五"全国将新建天然气管道4.5万千米、原油管道0.9万千米、成品油管道2万千米,到2015年我国油气管道总长度将达到15万千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推进,燃气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河南省天然气消费以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为主,其中工业用气受“煤改气”工程推动发展较快,但城镇燃气消费近期出现增速下降趋势,行业发展遇到新挑战.具体体现在:1)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发展不均衡;2)气源供应主体单一,地方管网各自独立;3)特许经营制度存弊端,城镇燃气市场拓展难;4)终端气价结构不合理,价格机制不顺.建议:逐步放开上游市场竞争,形成管道气和LNG、CNG气源的多元化供应格局;推进省级管网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营,促进互联互通;依托国家级干线,加快省级干线、配套支线管网和城市储气设施的建设;严格落实天然气替代煤专项工作,鼓励LNG点供模式与管道燃气特许经营充分竞争.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建油气管道总里程约11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6.477千米,原油管道2.6万千米,成品油管道2万千米。“十二五”前三年(2011—2013年),国家先后发布了天然气发展和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同时下放部分管网项目审批核准权限,并出台了鼓励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油气储运设施公平开放的政策,促使全国油气管网建设亮点频出:中缅、中贵管道投产,主要干线实现互连互通,天然气输配网络化格局初步形成;地方“气化工程”加速,省域管网建设踊跃推进;“西三线”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管道建设资本实现多元化;油气管道建设材料和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高;管道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展望“十二五”后两年,油气管道建设任务仍非常繁重,但要夯实管道安全生产工作,并加强对管道联网有关问题的研究,重点包括: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制定统一的压力等级建设规范,统一规范入网气质条件、适时推行能量计量,以及协调配套储库、枢纽站和分输站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表示,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已经就今后从俄进口的天然气的价格达成一致。自2006年以来中国就展开与俄罗斯的谈判,尝试着就从东西伯利亚天然气田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达成协议。2009年10月,两国签署了有关俄罗斯供气的修改后框架协议,其中计划每年向中国销售天然气至多700亿立方米。张国宝表示,中国已经与俄罗斯确定了今后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天然气输气管网中将输气干线实现互联互通的联络管线工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以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建的延志联络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往年冬季高峰供气时段该段管线上下游场站工艺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合管线及设备能力,对联络管线的运行工况进行了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碧贵 《化工管理》2023,(26):165-168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目前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天然气运输的安全性和品质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天然气管网施工过程中,天然气管线的施工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天然气管线作为天然气的运输通道,其施工工艺繁杂、工艺控制十分关键。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天然气管线的安装和施工技术及重要应用意义,提出了中国天然气管线向低碳、低排放、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天然气管网布局及"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将发展到4.4万千米,实现"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天然气供应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