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目前面向企业的仓单质押业务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个体形式的融资,而单个企业往往在与银行的融资业务中处于被动地位。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融资企业与所在供应链进行捆绑,依托物流企业为中介,由供应链整体行为取代单个零售商行为与银行进行融资业务,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来改变融资企业在融资业务中的被动地位。在考虑有无违约风险两种情况下,分析捆绑融资中库存对银行的质押率变化和利润差异的影响。分析这种表明:库存水平越高,捆绑融资和个体融资质押率越低,且后者降低更明显;另外,风险中性的质押率大于风险规避下的质押率,风险中性下倾向于与企业进行个体融资合作,而风险规避下倾向于与企业进行捆绑融资合作。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契约是约束各企业完成所承担任务的保证,对于维持供应链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供应链契约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定性分析,数量化的模型还比较少.在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经销商构成的最简单的供应链中,分析和论证在独立状态与合作状态,利润共享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数量折扣契约与专利费用契约这六种机制下,供应链都可以得到优化,并计算出供应商、经销商和供应链的利润获得情况.这为在不同供应链契约中进行比较和选择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考量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投资方与供给方在不同风险偏好下的契约设计问题,结果显示: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投资方的可变补偿成本与治污成本参数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变化呈负相关;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投资方提供分离契约更利于实现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而高技术类型的供给方则偏向于单一契约;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双方期望收益与供给方的不同技术水平均呈正相关;在不同风险组合偏好下,高技术类型的供给方在面临分离契约时的努力水平总高于单一契约,低技术的供给方则相反;当双方均为风险中性时,投资方收益最高;而当双方均为风险规避时,投资方收益最低.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银行管理人激励方法是根据银行最终实现的收益决定对管理人的奖励,一般是线性的:本文通过对这种线性激励契约的剖析,发现由于银行管理人的有限责任以及企业软约束的存在,银行的预期收益与风险水平呈倒U字的二次关系,因此线性激励契约只会使管理人过度冒险,而无益于银行的预期收益。因此,本文构建了修正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激励契约:对管理人的奖励计划不再是连续的,而是提供一个有限的奖励范围以避免银行管理人的过度冒险;只有当银行管理人选择的风险水平不超过最优风险水平时,他才可以拿到与其努力水平相等的奖金。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银行管理人激励方法是根据银行最终实现的收益决定对管理人的奖励,一般是线性的。本文通过对这种线性激励契约的剖析,发现由于银行管理人的有限责任以及企业软约束的存在,银行的预期收益与风险水平呈倒U字的二次关系,因此线性激励契约只会使管理人过度冒险,而无益于银行的预期收益。因此,本文构建了修正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激励契约:对管理人的奖励计划不再是连续的,而是提供一个有限的奖励范围以避免银行管理人的过度冒险;只有当银行管理人选择的风险水平不超过最优风险水平时,他才可以拿到与其努力水平相等的奖金。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服务供应链定价问题的基础之上,考虑了成员的风险规避心理,并针对集中式二级服务供应链,给出了考虑成员风险规避的服务供应链定价模型,以便分析成员的风险规避系数对于决策制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银行的风险管理不是简单地规避风险,而是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使收益最大化,银行发展战略也是在不断地对业务风险-收益进行权衡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当今银行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杨海维  侯成琪 《金融研究》2023,511(1):57-74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估值、收入和现金流机制,追逐收益机制以及中央银行沟通和反应机制等渠道增加银行风险承担,通过风险转移机制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使用面板阈值模型,基于我国银行业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即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货币政策基准利率偏离泰勒规则利率的程度。当这种偏离小于门限值时,宽松货币政策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当这种偏离大于门限值时,宽松货币政策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本文研究对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及金融稳定的影响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农产品电子订单质押融资为例,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线上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公平关切在银行与B2B平台间的激励契约设计中的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公平关切能够提高B2B平台努力水平;银行激励及收益随着公平关切系数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鉴于此,银行设计激励契约时应关注B2B平台公平关切因素以提高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0.
谭克虎  杨荇  王永 《金融论坛》2021,26(7):17-26,38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本文分析了高铁PPP项目中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影响机理,并构建三方动态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计算得出风险分担的最优纳什均衡解.结果显示:契约机制难以有效约束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向银行过度转移风险行为;三方威慑作用和损耗系数决定了实际博弈中的风险分担比例;公共部门威慑作用更大,损耗系数更小,处于优势地位,易使私营部门和银行形成"同盟"与公共部门对抗.银行若想降低己方的风险比例,应更多了解对方的信息与谈判策略,减少谈判次数,降低损耗成本.  相似文献   

11.
谭克虎  杨荇  王永 《金融论坛》2021,26(7):17-26,38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本文分析了高铁PPP项目中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影响机理,并构建三方动态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计算得出风险分担的最优纳什均衡解.结果显示:契约机制难以有效约束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向银行过度转移风险行为;三方威慑作用和损耗系数决定了实际博弈中的风险分担比例;公共部门威慑作用更大,损耗系数更小,处于优势地位,易使私营部门和银行形成"同盟"与公共部门对抗.银行若想降低己方的风险比例,应更多了解对方的信息与谈判策略,减少谈判次数,降低损耗成本.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其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变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发端于零星客户基于担保风险的规避,采取存货类动产作为担保的融资业务,随之逐步发展出应收账  相似文献   

13.
以买方电子订单融资为例构建联合授信和委托授信模型,分别计算银行、平台个体收益与银行加平台总体收益最大化时的努力水平、期望收益及分配比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式总体收益最大化恒大于个体收益最大化之和,且委托授信下银行调查复核时总体收益恒大于不调查复核时总体收益,与业界银行选择调查复核行为一致;B2B平台工作效率决定线上供应链金融授信模式的选择。当平台工作效率低于某临界值,选择委托授信模式,反之则选择联合授信模式。最后,算例分析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金融是随着供应链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金融形态,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供应链金融对促进供应链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积极意义,供应链金融可以分为物流企业主导、核心企业主导和银行主导型三种形态.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和质押率确定是供应链金融价格结构研究的两大分支.同时,供应链金融还面临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信息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董宗林 《黑龙江金融》2006,(6):52-52,57
当前银行业频频发生的大案要案,主要集中在基层分支机构,反映出银行对基层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在着诸多问题。这种情况也充分说明只要银行经营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风险就必然存在。虽然银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风险是可以被有效规避、转化和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识别 (一)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利率下降,收益减少.从理论上讲,重新定价风险又称成熟期不匹配风险即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它产生于利率变动的时间与银行现金流动的时间之间的差异,二者存在一定缺口时,再吸收存款或再次贷款时所承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模拟合并方法,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以全能银行形式实施综合化经营对其经营风险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当以变异系数的倒数为风险衡量指标时,随着综合化经营程度的提高,每单位风险所能带来的收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从而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程度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模拟分析结果还表明,商业银行实施综合化经营战略时,其经营结构也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与收益产生影响,当证券业务资产在非银行业务总资产中占较大比重时,商业银行可以在一定区间内调整其综合化经营程度而不影响风险收益比。  相似文献   

18.
股票贷款质押率是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将股票市值扣除VaR作为商业银行股票质押贷款的安全资产,建立了股票质押贷款质押率模型.运用EGARCH模型估计一定时期内股票的波动率,进而获得一定时期内股票的VaR值和股票贷款质押率.通过对融资融券72只标的股票的一年期和一个月期模拟贷款的实证模拟,获得了72只标的股票的VaR值和贷款质押率,为商业银行在发放股票质押贷款提供了控制风险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财务风险,即在各项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晰、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顺畅等因素所引发的财务收益损失现象。即财务风险将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企业管理失策,甚至导致企业衰败,因而当代企业在运营环境下应注重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即建构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继而在各项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基于"有章可循"管理环境导向下,规避风险,提升企业收益。本文从财务风险概述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制定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业银行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股份制体制改革,随着调整力度的加大。内控工作稍有不慎,即有可能酿成事实风险。在这方面有很多典型案及深刻的教训。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违规违法的综合成本低于其收益时.违规违法行为必然会产生,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银行大案要案频发的根源在于银行个别员工的个人需求超越了其在合法前提下的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